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908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之中国近代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中共八大路线

【答案】中国八大路线是在1956年召开的中国八大上确立的路线,大会确立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社会主义建设上来,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増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在经济建设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2. 时务学堂

【答案】时务学堂是戊戌变法运动中湖南维新派在长沙创办的新式学堂。由谭嗣同等发起,于1897年10月在长沙创办。熊希龄任提调,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欧榘甲、韩文举、唐才常等

任分教习。教学内容包括经、史、诸子和西方的政治法律与自然科学。戊戌政变后改为求是书院。

3. 金田团营

【答案】金田团营是1850年洪秀全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前的准备工作。1850年6月间,洪秀全为准备起义发布总动员令,通告拜上帝会会众在当年秋天赴桂平金田村集中团营。入营时实行男女分营,各按军事编制组织,所携财务均交“圣库”,全体衣食由圣库供给,同食同穿,一律平均,如有不遵者依例逐出,这是为了适应当时战争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赴义会众曾奋勇抗击清军阻截,次年1月举行了金田起义。

4. 会党

【答案】会党是清末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对民间秘密会社的总称。在此之前,天地会、哥老会等通称“会”,自兴中会与天地会首领联络后,始称“会党”。主要特点有:①会党除有反清复明的121号外,组织上还实行家长式领导,首领由大首领加封,一切唯首领之命是从;②组织成员以破产农民、手工业者和游民无产者为主体;③有很强的地方性; ④采取秘密方式进行活动等特征。会党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的斗争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5.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分析20世纪20年代湖南农民运动的一篇重要著作,发表于1927年3~4月的《战士》周报。文章强调农民革命斗争的重要性,对中国农村的阶级特别是农民阶级,做了具体的分析,指出占农村人口70%的贫农,才是农民运动的主要力量。《湖南农民考察报告》从对农民和农村土地问题的分析中,提出解决农民问题的理论和政策。

6. 中原大战

【答案】中原大战是1930年3月至11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军同国民党西北军冯玉祥部、晋军阎锡山部等在山东、安徽、河南、湖北境内进行的战争。1930年3月,阎、冯、桂三派将领联名通电反蒋。4月,蒋介石下讨伐令,空前规模的军阀混战在中原地区全面展开。9月中旬,张学良发出拥蒋通电,率军入关。11月初,中原大战以反蒋各派的失败而告终。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阀混战。

7. 天津机器局

【答案】天津机器局是1867年由崇厚创办的官办军用企业,初名“军火机器总局”,是清朝在北洋设立的第一个兵工厂,其开办经费20余万两,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九年由直隶总督李鸿章接办,易名“天津机器制造局”,常年经费每年约30余万两。天津机器局分为东、西两局:东局以制造火药、枪炮、子弹和水雷为主,西局以制造军用器具、开花子弹及布置水雷用的轮船和挖河船为主。所产军火除供应本省外,还按时拨给吉林、奉天、察哈尔、热河及分防在江南的水陆淮军。东局还附设有水师、电报学堂。二十一年,改称“北洋机器制造局”(又名“总理北洋机器局”)。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天津时遭到破坏。

8. 康有为

【答案】康有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失败后出逃日本。辛亥革命后,康有为于1913年回国,定居上海辛家花园,主编《不忍》杂志,他信奉孔子的儒家学说,并致力于将儒家学说改造为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国教。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

9. 天京变乱

【答案】天京变乱是指清代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事件。1856年,太平军先后击溃江北、江南大营,天京周围的紧急形势暂时解除。杨秀清乘机进一步扩大个人权势,再次借“天父下凡”,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洪秀全密令在江西督师的韦昌辉、在湖北督师的石达开火速回京。9月1日深夜,韦昌辉包围东王府,将杨秀清及其眷属全部杀死。经过这场屠杀,韦昌辉控制了天京,独揽军政大权。这又引起了洪秀全的不满。11月初,洪秀全下令处死韦昌辉,迎石达开回京辅政,长达两月的天京变乱,始告平息。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10.三元里抗英

【答案】三元里抗英是在鸦片战争爆发后,广州地区的人民群众因对奕山等向英军的求和行径无比愤怒而奋起抗击英军的一次战争。1841年5月29日,盘踞四方炮台的英军窜到广州北郊三元里一带抢掠行凶,群众奋起抗击,打死英兵数人,其余的仓皇逃走。为防止英军报复,群众决定联络附近103乡义勇共同抗英,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地主士绅,也加入了抗英斗争的行列,

成为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次日,三元里数千义勇向四方炮台进攻,英军反扑失败,当晚英军向四方炮台退去。三元里人民乘胜追击,广州附近数万群众也纷纷赶来支援,包围了四方炮台。侵略军向广州官府求救,奕山派知府余保纯前往解围,强迫解散群众队伍。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自发的反抗外国侵略者中规模较大的一次斗争,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二、论述题

11.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日本、国民党、共产党三方的政策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日本: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战争的长期化、国内困难的加剧以及外交上的孤立,迫使日本政府开始重新检讨对华策略。在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日本把以往对国民政府实行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的方针,改变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进攻为辅的方针;把重视国民党正面战场,轻视敌后战场,改变为集中力量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并于1938年11月发表了第二次近卫声明,改变“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的方针,提出希望中国政府分担“建设东亚新秩序的责任”。12月,又发表第三次近卫声明,重申“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声明明确表示了对国民党政府招降的条件,并从反蒋开始转变为拉蒋。

(2)国民党:在日本的诱降政策下,国民党政府抗日更加消极,而军事上的不断失利和人民抗日力量的増长,使国民党的政策重点由抗日逐渐转向反共。从1938年11月的南岳军事会议到1939年1月的五届五中全会,国民党的政策不断调整,最终在五届五中全会上确立了“防共”、“限共”、“溶共”和“整理党务案”等反动政策,并在之后不断掀起反共高潮。

(3)共产党:针对日本和国民党破坏统一战线的行为,共产党在抗战两周年纪念的对时局宣言中提出了“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三大口号,为全国人民坚持抗日统一战线,反对国民党动摇妥协指明了方向。这之后,在解放区战场上,共产党放手发展抗日力量,粉碎敌人“扫荡”,巩固根据地,使革命力量不断发展。

12.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

【答案】(1)抗日战争使中华民族空前觉醒,推进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另一方面,它是中国第一次取得在战争全局上打败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的胜利。

(2)抗日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全民族的解放战争,是建立在抗日统一战线基础之上的,这又是以中华民族的民族救亡意识空前觉醒为基础的。

(3)除了国共合作的实现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之外,全国工农兵商学各界人民、党派、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组成浩浩荡荡的抗日大军。

(4)抗日战争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实现全民族总动员的民族解放战争,创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壮举,加强了民族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