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深圳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深圳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深圳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9
2018年深圳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 16
2018年深圳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 25
2018年深圳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 31
一、简答题
1. 简述世界银行所总结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教训。
【答案】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进展状况相当不平衡。在己经进行的改革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世界银行对金融自由化改革所总结的主要教训有:
(1)以金融自由化为基本内容的改革一定要有稳定的宏观经济背景。否则,利率和汇率浮动,从而资金不规则的流动,会引起企业和银行的破产,造成种种经济不安定状况。
(2)金融自由化的改革必须与价格改革或自由定价机制相配合。假若一国的价格依然是保护价格或管制价格,在这种价格信号扭曲的条件下实行金融自由化,资金流动就会被错误的价格信号所误导,结果出现新的资源酉己置结构失调。
(3)金融自由化改革并不是要完全取消政府的直接干预,而是改变直接干预的方式。在放松管制的过程中若不注意建立一套适合本国国情的谨慎的监管制度,就会在信贷的分配方面出现失控或营私舞弊等现象,情况严重时会使许多银行丧失清偿能力并面临破产威胁。
(4)政府当局在推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和价格改革政策时,必须预先判断出相对价格变动对不同集团利益的影响,并出十公平原则和政治均衡要求的考虑,适当采用经济补偿手段。
2. 简述纸币流通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逆差的自动调节机制。
【答案】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功效在金本位和纸币本位的货币制度下是不同的,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逆差自动调节机制比金本位汇率制度下自动调节过程复杂一些,具体调节过程通过以下三种机制来实现。
①利率机制。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一国货币当局必须减少外汇储备,造成本币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这使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又会导致资本流入增加,从而改善资本与金融账户,使赤字减少或消除。反之,国际收支盈余则会通过利率下降使资本流出,从而恶化资本与金融账户,使盈余减少或消除。
②收入机制。收入机制是指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国民收入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从而贸易收支得到改善,使赤字减少或消除; 反之国际收支顺差表明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增加引起社会总需求增加,进口需求增加,从而贸易收支恶化。
③相对价格机制。国际收支赤字时,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导致国内物价水平下跌,物价相对外国产品价格下跌会增强本国产品竞争力,使出口增长,进口减少,从而改善经常账户余额,使赤字减少或消除。同样,盈余会通过物价上升而减少或消除。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恢复均衡是通过国内宏观经济变量来实现的,这就意味着对外均衡目标的实现是以牺牲国内经济均衡(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为代价的。
3. 阐述国家加强对中央银行控制的理论依据及其手段加强。
【答案】中央银行一经产生就与政府有着密切的联系,经常体现着政府的某些意图,包括在金融管理中承担一定的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从来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中央银行,尽管这种控制程度在不同的国家以及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强弱不一。
国家对中央银行的控制,总的说来,是加强的趋势,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金融大危机以来更为明显。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把西方世界推入混乱动荡的深渊,动摇了传统认为经济自身能够达到均衡和稳定的观念。应运而生的凯恩斯经济理论论证了资本主义经济不能自发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井进一步强调指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中央银行就成为政府对宏观经济施以调节的重要机构之一。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已不仅着眼于稳定金融业自身,而是着眼于稳定整个国民经济。
既然国家要利用中央银行干预宏观经济生活,那么加强对中央银行的控制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必然会引起中央银行制度发生新的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手段直接表现为:(1)中央银行的国有化:在此之前,中央银行的股本大多是私人持有。如英格兰银行、法兰西银行基本上是私人股份银行。战后,各国中央银行的私人股份,先后转化为国有; 有些新建的中央银行,一开始就由政府出资; 即使继续维持私有或公私合营的中央银行,也都加强了国家的控制。(2)制定新的银行法:战后各国纷纷制定新的银行法,明确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就是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维持经济的稳定。
4. 简述金融抑制对经济发展的不良效应。
【答案】麦金农认为,由于发展中国家人为地压低利率,或由于通货膨胀率较高,或由于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实际利率太低甚至为负,则会导致货币积累不足,即储蓄不足,从而导致投资不足,抑制经济的发展,这被麦金农称为“金融抑制”。
金融抑制对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有四个力一面的不良影响:
(1)负收入效应。许多奉行金融抑制的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严重的通货膨胀,作为实际货币余额M/P的持有者和使用者,公众和企业为避免承受物价上涨的损失,就会减少货币形式的储蓄。储蓄下降导致投资减少,总需求下降,国民收入的增长放慢,收入增长也随之下降,国民经济和收入的增长速度都进入了负循环之中。
(2)负储蓄效应。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存在着市场分割和经济货币化程度低、金融工具品种单
一、数量少的问题,甚至许多地区仍然停留在物物交换的阶段。由于通货膨胀率既不稳定也无法预测,官定利率又不能弥补价格上涨给储蓄者造成的损失,加上上述实际货币余额持有的增加,人们更加倾向以储藏物质财富、增加消费支出和向国外转移资金的方式规避风险,储蓄率的提高受到极大影响。
(3)负投资效应。金融抑制限制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传统部门的投资,农业投资的减少致使农业产出下降,增加了这些国家对粮食和原材料进日的需求,这种需求在相当程度上不得不依靠外援来满足; 本币的高估和对小生产者贷款的限制,严重阻碍了这些国家的出口增长,这使得经济的对外依赖进一步提高; 同时,这些国家的领头部门存在着较高的资本一劳动比率,不熟练的生产技术和经常性的过剩生产能力,降低了投资的边际生产力; 最后,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恶化了投资环境和投资条件。所有这些都阻碍了这些国家投资的增长。
(4)负就业效应。除了负收入和负投资效应所造成的就业机会减少以外,金融抑制对传统部门的抑制,也是负就业效应的重要原因。因为向城市转移的大量劳动力中,只有小部分能为工资水平相对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所吸收,没有被吸纳的部分,或是滞留十工资水平相对较低的行业、企业中,或是干脆处于失业状态。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对就业产生积极影响的过渡效应、溢出效应或联动效应,在金融抑制的国家都得不到充分明显的表现。
5. 试分析金融压制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金融压制”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 麦金农(Ronald Mckinnon0和爱德华. 肖(Edward Shaw )。该理论考察了发展中国家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它认为,由于政府当局过分干预金融,人为的压低利率和汇率,使两者无法真实地反映资金和外汇的供求关系,而政府又不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结果造成金融和经济的恶性循环关系:金融制度的落后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停滞或落后又制约着金融制度的发展。
金融压制论的主要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金融抑制的根源
金融抑制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有着复杂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历史根源。根据麦金农一肖的观点,金融抑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发展中国家经济的严重分割性。麦金农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具有严重的分割性,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分散于零散的经济单位之中,国内市场也处在割裂状态,市场价格千差万别,这种“分割经济”也就决定了金融体制的割裂与脆弱。市场机制的不健全使得有限的金融机构不能充分发挥导管的作用,因而投资多局限于本行业之中,造成了“内源融资”的盛
行和储蓄不足,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再投资能力,造成全社会范围内效益的损失,延缓了经济发展。
②政府的过多干预。从政治方面看,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市场的作用持怀疑态度,加之本国经济的落后与割裂,因此它们宁肯相信政府干预的力量也不愿将国家的经济命脉交由那只“看不见的手”来操纵。
①信贷管制。对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高利贷就意味着剥削,意味着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而且支付了高额利息的生产商又会通过成本推进效应,将这笔费用计入最终产品的价格中,从而导致通胀率的上升。因此,发展中国家大多实行了较为严格的信贷管制。
(2)金融抑制的手段和表现
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常常实施一些错误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制度,主要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