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09新闻传播学基础之传播学引论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说信息爆炸并不等于知识满溢?
【答案】信息爆炸是人类处理信息的手段日益先进的结果。所谓信息爆炸,是指信息的巨量生产和高速传播,超越了媒介空间的容纳而产生的剧烈传播反应或社会影响。信息爆炸的表现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
(1)新闻信息飞速增加。西方发达国家拥有800多颗通讯卫星,控制着世界75%以上的信息和65%以上的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西方四大通讯社每天总发稿量高达3500万字。在我国,报纸的版面一扩再扩,办了日报又办晚报、晨报,一个报业集团内往往有十多家报刊。
(2)娱乐信息急剧攀升。大众传播媒介主要被用于娱乐所占有的百分比大得惊人。几乎全部美国商业电视、大部分畅销杂志,大部分广播,大部分商业电影,还有报纸内容中越来越大的部分,“都是以让人娱乐而不是以开导为目的的”。
(3)广告信息铺天盖地。广告是一种全球现象。它们无处不在,无孔不入,既令人生厌,又挥之不去。
(4)科技信息飞速递增。科技信息的快速增长有三个显著特点:
①数量增长快,特别是科学论文和发明成果的数量几乎是以几何级数增长;
②新陈代谢快,文献老化和知识更新的周期大大缩短;
③文献信息增长快,各类科研、教学和传播机构的实验数据、调查数据和文献数据、产品数据等数据库铺天盖地。
从总体上看,知识供应总量一直在逐步增长,特别是现代科技知识更是增长迅猛。但是,它们既没有一般信息增长的速度快,也没有一般信息供应的数量大,而社会科学知识增长一直萎靡不振。有时即使知识的总量增长了,但是,往往是表面的虚假的繁荣,真正的真理性知识并不多。知识生产“开工不足’夕,知识消费也不尽如人‘目、。
2. 什么是传播效果研究? 它有什么特点?
【答案】传播效果研究比较关注大众传播与整个社会的关系,及其在民主政治中的作用。其特点具体如下:
(1)把受众放在首位。传播效果研究把受众研究放在传播研究的首位。
(2)对影响做出具体说明,使用抽象的概念(如认知、态度、行为等),说明受众如何变化,或者如何防止其变化。
(3)把影响的原因归结为媒体讯息系统、媒介本身、某种内容或单个讯息的某个方面、形式或内容。
(4)效果研究一般和定量研究相联系,在研究中要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对研究的假设(首先要能够被证伪)做出经验性的证明。
3. 什么是传播研究的芝加哥学派? 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案】“芝加哥学派”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其主要成员之间的观点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还是呈现出一些相似的整体特征。其主要观点,具体如下:
(1)他们关注象征符号对于个人与社会的影响,认为自我和社会共识都形成于符号互动之中,这是一种从文化的角度理解社会的研究取向。这一立场也成为后来美国本土学者批判管理学派的重要理论资源。
(2)芝加哥学派的研究者关注具体的社会现象,从经验的角度对其加以解释,这与之后大众传播研究中经验卞义成为主流有着内在的联系。
(3)芝加哥学派非常关注大众传播在民主制度中所起的作用,这种精神也影响了沃尔特·李普曼。
4. 媒介融合
【答案】(1)媒介融合的含义
“媒介融合”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的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媒介融合的实质是消费者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获取各自所需要的服务。
①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最简单的定义是将原先属于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在一起。美国马塞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工·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②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③喻国明教授在《传媒经济学》中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象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个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2)媒介融合的几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组织融合阶段。最初的“媒介融合”是组织的融合,这种结合往往是依靠外部的力量(如行政力量)使媒体结合成一个共同体,如中国的许多报业集团都属于这种类别,结合以后这类集团往往只是名义上的,只是一种十分松散的组合,往往还是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没有形成有机分工的态势;
②第二阶段:资本融合阶段。资本融合比前一阶段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它是在市场“看不见
的手”的作用下使有实力的媒介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完成对其他媒介或媒介集团的收购,或者两个媒介组织之间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合并。
③第三阶段:传播手段融合阶段。传播手段融合从小范围来说是指利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媒体; 从大范围来说是指将大型的传媒集团不同媒介的传播手段在一个大平台上进行整合,使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全部用一套班子,由“多媒体编辑”统筹策划,将采回的材料和新闻用于集团旗下的各个媒体。
④第四阶段:媒介形态的融合。媒介融合最高的阶段是媒介形态的融合。新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完全有可能在未来产生一种与今天媒介形态完全不同的新媒介,这种媒介有可能融合了几种甚至全部媒体的优点。
(3)媒介融合的原因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媒介组织进一步走向联合,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无处不在,影响巨大的现象。
①随着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广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传统媒介的界限渐渐模糊,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功能逐步强大。
②社会经济及文化潮流的发展与进步引发社会阶层的“碎片化”,并由此延伸到市场的“碎片化”和受众的“碎片化”,大众时代过渡为分众时代,媒介受众由以往的单向阅听人的角色转变为需要为其量身订制娱乐、资讯服务的用户。媒介与消费者的互动更加充分,传媒产业正以日益丰富的信息娱乐元素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5. 什么是传播制度? 结合实际谈谈媒介控制对社会的影响。
【答案】(1)传播制度传播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控制作用的部分。传播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反映,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传播制度中既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也包括媒介与社会群体和广大受众的关系问题; 既包括言论出版的自由与权利问题,也包括言论出版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问题。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2)媒介控制
媒介控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政治控制是媒介控制的主要方面,其目的是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服务的实现。
②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社会上各种利益群体(政党、团体、组织)和经济势力为保障和维护自身利益,也往往利用各种方式对大众传媒施加影响,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控制。
③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大众传播的信息传达活动在许多方面对受众的社会权益产生影响,因而广大受众对媒介活动拥有监督控制的权利。
④传播媒介的内部控制。包括制定媒介编辑和报道方针以服务于媒介的政治立场,对传播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进行自律等方面。
(3)媒介控制对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