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620外国美术史(油画)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美术与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1)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美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想到此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同样应该明确的是,政治与美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
(3)美术与政治的关系,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学说中,是摆得很清楚的: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美术,而美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 怎样理解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答案】在美术发生的动力系统中,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是根本动力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1)劳动实践促使人类从动物向人的体质形态转化,为原始美术的创造主体提供了生物学上的前提。通过劳动实践使人类从动物向人的体质形态转化,既为美术发生中创造主体的各种能力(如操作能力、各种心理能力、意识和观念)提供了生物学力一面的条件,也为美术的形态发生提供了身体方面的内在尺度与依据。
(2)劳动实践使人类在主体与自身,主体与自然界,主体与主体之间建立了新的关系,从而使美术的发生成为可能。
①从主体与自身的关系看,人类通过劳动实践在改变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变着主体自身; 人类的劳动实践在改变主体与自身关系的同时,也在主体与主体之间建立了新的社会关系。
②只有在意识与精神观念的层面上建立了主体与自身、主体与自然界、主体与主题之间的关系时,原始美术的发生才有可能。
从原始美术发生的动力系统来看,它的根本动力只能是人类的劳动实践。正是人类的劳动实践促进了人类体质形态的进化与完善; 导致了主体意识及各种精神观念的诞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和扩大了主体与自身、主体与自然界、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也正是通过劳动实践,人类才能把自在的自然转化为人化的、与人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关系的自为的自然界,使其成为主体感受、体验和认识的对象; 也只有通过劳动实践,人类才能创造一个溶主体的力量与客体法则于一体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世界,从而使原始美术的发生成为历史的必然。
3. 如何理解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答案】(1)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美术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能动的认识,是主体作用于客体并改造客体的艺术加工、提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之,我们的理论依据,是能动的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①美术与宗教的区别:在真实性这一点上,宗教与美术是完全不同的。宗教只需要空虚的幻想,不要求真实地反映现实世界; 而美术则要求真实地认识世界和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性是美术的生命,一切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有一定的真实性。至于形象性,宗教和美术虽有相似之处,但从本质上说,真正的宗教形象不同于美术形象,只是宗教观念的外化,是普遍观念的符号。作为宗教对象的神,它所显示的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人们在对它虔诚膜拜时只能感到一股压迫自己的巨大力量; 而作为美术对象的艺术形象,它所显示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们在欣赏它的艺术美的时候也认识到自身的本质力量,从而得到审美的享受。
②美术与哲学的区别:哲学在本质上是寻求真理的,虽然有的哲学流派如唯心主义距真理甚远,但它要求真实地“掌握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所以在追求真理或真实性这点上,哲学与宗教完全不同,而与美术相同或相似。但是,在“掌握世界的方式”上,哲学却与美术迥异。与美术的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形象相比较,哲学是抽象的,“在抽象的最后阶段,作为实体的将是一些逻辑范畴”,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抽象的真理,它以普遍性、必然性的形式反映世界或社会生活的普遍性必然性的内容。这正是哲学与美术的根本不同之处。另外,哲学与美术的区别还在于:哲学主要是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而美术则作用于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地作用于人们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
4. 如何理解美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
【答案】艺术接受是一个无限的创造过程,在美术接受中的所谓“再创造”与“再评价”的接受现象是与人类和人类存在的历史性紧密相连的。
(1)美术作品不管是在空间上,还是在时间上都能面对不司地域的接受者,能超越作者的时代去面对无限的接受者。
(2)美术接受是的无限创造过程还依据作品本身结构的召唤性特征。需要接受者的积极参与填补和具体化作品中的空白和不确定点,完成这个召唤的结构。
(3)历史的发展是由先后之间的差异、区别、变化、不同所构成。社会制度、文化变迁等使得不同历史中的接受主体对同一件作品有不同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而有所创造。由此,正是从人类社会文化的历史性,主体存在的历史性,艺术作品结构的召唤性,便构成了美术接受的无限创造性和评价性的客观依据。
5. 简述艺术情感的根本性质。
【答案】艺术情感是艺术家在艺术创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倾向。艺术情感的根本性质为:
(1)艺术情感是追求自由的感情。人类的情感从社会性上分为追求自由的情感和扼杀自由的情感两类。追求自由是艺术情感的根本性质。
(2)艺术情感是包含社会历史内容的个人情感。艺术情感既包含深刻社会历史内容的情感,又包含个人的独特的情感。
(3)艺术情感是人们再度体验到的情感。理解情感是一个过程,人们要用冷静的理智去理解情感。
(4)艺术情感是与思想融合而为一的情感。认识与隋感不可分割,思想支配和制约情感。艺术中情感与思想总是融合为一,不可分离。
(5)艺术情感是超功利的审美情感。超功利的审美情感是不满足实际需要的情感,它是艺术表现的情感。
(6)艺术情感是不可言传的情感。
6. 结合实际,谈谈艺术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答案】金字塔、凯旋门、埃菲尔铁塔、卢浮宫、巴黎圣母院这些典型的公共艺术作品,它们所具有的文化标识作用和凝聚、向心作用在这里得到了最为淋漓尽致的揭示。也就是因为公共艺术的这种外表,人们倾向于把公共艺术看作是人类的某种共同的趣味,热衷的是找寻它们普遍的形式法则、造型规律和风格继承演进的历史。公共艺术领域也是如此,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是,公共艺术中的那些“共同的趣味”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个人的意志是怎样转化为一种普遍的习惯的?
(1)公共艺术何以成为可能
《史记. 高祖本纪》记载,汉高祖刘邦东征在外,丛相萧何主持建造未央宫,刘邦回来看见宫网的规模,责备萧何宫室无度,萧何同复说:“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听到这种解释,刘邦这才转怒为喜。在王权时代,公共艺术的辉煌壮丽和宏大巨制是以帝王的意志为转移的,让人看什么,不看什么,表面上是趣味,实质上是权力。封建王权的时代,时尚和趣味是依靠王权来发布的,“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环肥燕瘦,娥眉金莲莫不是帝王的喜好。
谁在替我们作出决定,喜欢或选择这种样式而不是那种样式? 当我们拥有这些共同趣味的时候,哪些是强迫的,被给定的,哪些是我们真正喜欢的? 谁拥有权力和实施权力? 对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马克思的观点指出了其关键所在,正如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所说的那样,任何占时代统治地位的思想都只能是统治者的思想。
(2)神权背后的权力主宰公共艺术的存亡
神权,也是过去决定公共艺术的一种重要权力。中外艺术史上的宗教建筑、宗教雕塑何以崇高伟岸、震慑人心,它们的背后是神权的作用,信仰的作用。看起来,宗教性公共艺术的建造的热情是普遍的,然而,它们仍然发自一个权力的顶端。公元1144年,法国建造著名的沙特尔教堂的时候,一座座高塔像变魔术似的由平地而起,虔诚的信徒用马车载来石块,并拖到教堂的雕石场去,
这种热情传遍法国,男男女女肩负工人需要的酒、油、粮食,由全国各地而来,其中也有贵族,同其他人一样拉车,整个情况非常有秩序,而且是绝对的安静,所有的心都团结在一起,每个人都原谅了他的敌人,走入教堂内部后,更容易体会那种全然无私的奉献。调动和决定这种公众的奉献精神的力量,也只能源自于唯一性的、绝对的宗教权力。
(3)现代公共艺术下是否仍存在权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