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900教育管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当代国际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
【答案】综观世界各国,现代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l )民主化
教育管理民主化的趋向,表现为某些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呈现出分权化的趋向,表现在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上呈现出民主参与的趋向。
(2)相对集权化
相对集权化也是现代教育管理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表现在强调国家管理教育中的中央集权的作用,对地方管理教育的权力加以限制,以实现对全国教育的有效管理。
(3)科学化
教育管理科学化的趋势在世界各国表现尤为明显。这种科学化的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运用现代科学理论; 二是在现代教育管理中注重运用现代化的技术。
(4)效率化
这是与上述几种趋势有关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表现在强调精简机构、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教育管理如缺乏一定的制度和程序,就会造成职责不清、互相推诱、办事拖拉的现象,不利于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2. 教育课程的修订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案】由于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诸因素,都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因此,教学计划在实施一段时间后,需应社会的变迁与时间的推移,进行相应的整调、修改和再编订。要使修改和再编订工作富有效率和科学精神,必须注意把握好课程及影响它的内外部因素的关系,即遵循好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学计划必须依据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修订其内容。
(2)民主原则:该原则是指在修订教学计划过程中,要创造多种机会,让有关人员能介入该项活动,并努力营造民主气氛,让参与者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3)弹性原则:该原则是指要使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以适应各地区、各学校的不同情况。
(4)系统组合原则:该原则是指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必须根据课程各要素的特点和发展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调整建立课程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沟通和配合,以获取教学计划的整体优化,实现教学计划修订的目标。
3. 简述戴明的管理过程学说的主要内容。
【答案】戴明是美国统计学家、工程师。为了实现管理的预定目标,对管理对象诸因素进行管理,他提出管理过程是由包括了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环节组成的一个圆环,即戴明环,其主要内容及特点如下:
(1)管理过程的环节
戴明认为,任何管理过程都可以归结为四个环节,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其中,计划环节包括确定目标,制定方案,选择决策,拟定行动计划; 实施环节包括建立机构,完善制度,组织人力、物力,指挥行动,协调关系等; 检查环节包括监督计划的实施,查验原计划的合理性,建立反馈渠道与机构,提供反馈信息等; 处理环节包括肯定成果,处理问题,总结教训,推广经验,使行为规范化、质量标准化。
(2)戴明环的特点
首先,周而复始,即PDCA 循环的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完结,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一个循环之后,可能还有部分问题没有解决,或者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再进行下一个PDCA 循环,依此类推。
其次,大环带小环,一个公司或组织的整体运行体系与其内部各子体系的关系,是大环带动小环的有机逻辑组合体。
再次,螺旋式上升,即PDCA 循环不是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的循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水平逐步上升的过程。
最后,统计的上具,即戴明环应用了科学的统计观念和处理方法。作为推动上作、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典型的模式被称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和“七种工具”。四个阶段就是P 、D 、C 、A 。八个步骤分别为:分析现状,发现问题; 分析质量问题中各种影响因素; 分析影响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针对主要原因,采取解决的措施; 执行,按措施计划的要求去做; 检查,把执行结果与要求达到的目标迸行对比; 标准化,把成功的经验总结出来,制定相应的标准; 把没有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 循环中去解决。
总而言之,戴明的管理过程学说,即戴明环具有目的性、整体性、有序性、连续性、开放性与闭环性等特点,反映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全面性,说明了质量管理与改善并不是个别部门的事,而是需要由最高管理层领导和推动才可奏效。
4. 简要分析教育结构对改变劳动力结构的作用。
【答案】教育结构是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中各种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组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 教育横向子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
解决我国劳动力数量大、增长快、结构不合理、文化教育程度低、不适应结构性就业的需要的因素很多,其中建立合理的教育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教育结构对改变劳动力结构具有直接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1)教育结构直接影响着劳动力水平的结构
总体来说,劳动力结构性就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力的水平结构。劳动力水平结构可分为普通水平劳动力、中等水平劳动力和高等水平劳动力。由于过去我国教育结构比例失调,结构不合理,造成目前劳动力水平不能适应结构性就业的要求。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劳动力平均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过低; 第一,劳动力平均技术水平也很低; 第三,从事复杂劳动的劳动力数量太少,比例太低。
要改变我国劳动力文化技术水平低和劳动复杂程度不高的状况,使之适应结构性就业的要求,除了进一步改革和调整教育结构外,还要大力发展职业培训和技术教育,并重点做好两次分流工作。第一次分流是学生初中毕业后,部分流向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另一部分流向工作和生产岗位; 第二次分流使学生高中毕业后,一部分流向大专院校,另一部分流向社会就业。者两次分流都需要进行就业指导、就业训练,都需要进行就业前培训。这客观上就要求各级职业技术教育必须有个较大的发展,要采取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多种学制、多种职业类型,对分流出来的社会就业学生进行就业前培训,以便适应结构性就业的要求。这是教育结构适应劳动力结构性就业的关键举措。
(2)教育结构还影响着劳动力的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
劳动力的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是实现劳动力结构性就业的基础,因为经济部门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快,运用程度越广、越深,对劳动力结构性就业的要求水平也就越来越高,要求劳动力的知识结构越合理,智力发展水平越高。但是,目前我国中等专业学校和高等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劳动力,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学的知识较死板、较零碎等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教育结构内部的学科门类结构、课程结构不甚合理。同时,在学科设置和课程内容安排上,反映新的科学研究成就的速度也比较缓慢,不能保证学生及时掌握新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及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过多地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等等。这样的教育是不能满足劳动力结构性就业要求的,所以必须进行教育结构的调整和改革。
5. 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主要特点。
【答案】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依据1963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根本原则设立的。即中央政府一级设国家教育部,地方的省市县乡四级分设教育厅(局)、局(科)、组等专门性的教育行政组织。地方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均受中央统一领导。具体有如下特点:
(1)党对教育行政的领导。
党对教育行政管理的领导主要是政治路线、政策的领导,而不是直接行使教育行政组织的职能。
(2)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
①从教育行政组织上讲,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一级设国家教育部,地方在省、市、县、乡镇四级分设教育厅、局、科、室(组)等各级专门的教育行政组织。
②从教育行政内容上讲,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宏观规划等大政方针均由党中央与国务院制定,由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具体贯彻执行。
③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由国家教育部,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