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611汉语综合之现代汉语通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义素分析

【答案】义素分析可以揭示出词语所代表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的步骤一般是: ①要明确分析的对象;

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③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义素分析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语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2. 平仄相间

【答案】平仄相对,是指一联之内的两句上下第二、四、六个字的平仄上下对应相反。在近体诗里,平仄在本句中是重叠交替的,在对偶句中是相互对立的。这两大类声调在诗词中有规律地交替使用,也就造成了诗词音调抑扬起伏、悦耳动听的音乐美。在现代诗歌和散文中,适当注意平仄变化,充分利用汉语语音的特点,使作品获得音乐美感,还是很有必要的。

3. 借代

【答案】借代是一种曲婉表达意思的修辞方法,又称代称、代用。它是指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用有关系的人或事物的名称来取代人或事物的本来名称。借代的方式主要有五类:①特征、标志代本体,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②专名代泛称,如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③具体代抽象,即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括的事物,如“你该记得从前那些烂袄袄、皮裤裤的年月吧”; ④部分代整体,如“二孔明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

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⑤材料、工具代本体,如“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去商量”。

4. 仿词

【答案】仿词是修辞手法中的一种。它是指根据表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中的某个语素,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这种辞格称为仿词。仿词是仿拟形式之一,仿拟也称“仿化”,还包括仿句和仿调。它是在现有词语基础上进行仿造,要通过更换现成词语的部分语素来完成仿拟,因此仿词和被仿的词往往同时出现。形式上既保持着与原有词语近似的特点,内容上又获得新意。这种辞格给人以新鲜活泼、生动明快的感觉,又能产生强烈的讽刺性和幽默感。仿词可分为音仿和义仿两类。

二、简答题

5. 下列各词哪些可能属于同一义场,这些义场属于何类?

天 青天 地 地上 天上 天下

红 浅绿 深绿 大红 紫红 绿

大绿 河 水 溪 山 火

树木 海 树 森林 树林

【答案】天—地(关系义场)

红—大红—紫红(类属义场)

绿—浅绿—深绿(类属义场)

树—树木—树林—森林(类属义场)

水—河—溪—海(类属义场)

天上—天下(关系义场)

6. 简述普通话的元音和韵母的区别。

【答案】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元音和韵母的区别在于:

(1)定义

①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包括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

②元音是发音时,气流颤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2)划分角度不同

①韵母是从传统声韵学角度划分出来的,是中国古代研究汉语语音的术语,是从汉语音节结构特点来分析的,在音节中的位置与韵母相对。

②元音是从普通语音学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是普通语音学的术语,是就音素本身的性质来分析的,是根据发音方法划分出来的,与元音相对。

(3)范围不同

汉语的韵母范围比元音的范围大。韵母可由一个或几个元音构成。例如,“大(da )”“家”(jia )中的韵母:a , ia ,也可由元音加辅音构成。例如,“根”(gen )中的"en"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元音都能充当韵母,但元音不等于韵母,因为有的韵母包括辅音做韵尾。

7. 下列各句哪是单句,哪是一重复句,哪是多重复句,哪是紧缩句? 为什么? 指出复句内分句间的关系,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

①外面太阳很好,也没有风。

②作者在这篇小说里,主要写一个农民。

③只要你能工作,就应当工作。

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任务。

⑤无论谁,都不能不学习。

⑥你跑得再快也追不上他。

⑦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要努力工作。

⑧那边,你瞧,绿油油的一大片,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稼。

⑨每个人都把准备好的锄头扛在肩膀上,爬上山去。

⑩分析能力强,是这位青年同志的优点。

11○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咱们的计划。。

12○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13○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书本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实验和实践; 要有勇气怀疑并且敢于批评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答案】①外面太阳很好,也没有风。

—重复句,并列关系。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②作者在这篇小说里,主要是写一个农民。

单句,“作者”是主语,“在这篇小说里写一个农民”是谓语,“主要是”是插入语。 ③只要你能工作,就应当工作。

—重复句,条件关系。有两个分句,中问有停顿。

④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任务。

—重复句,条件关系。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⑤无论谁,都不能不学习。

单句,“无论”用在主语“谁”前,同谓语中的“都”配合,强调所指的人毫无例外,主谓中间有停顿。

⑥你跑得再快也追不上他。

紧缩句。“你跑得冉快”和“追不上他”都是分句,中间没有停顿,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主语“你”省略。

⑦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要努力工作。

单句,介词短语“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要努力工作”的状语,把它放在主语“我们”前面是为了强调它。

⑧那两边,你瞧,绿油油的一大片,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稼。

—重复句,并列关系。“你瞧”是插入语,“那两边绿油油的一大片”和“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稼”都是分句,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了。

⑨每个人都把准备好的锄头扛在肩膀上,爬上山去。

—重复句,顺承关系。后一个分句承前省略了主语。

⑩分析能力强,是这位青年同志的优点。

单句,主谓短语“分析能力强”是主语,主谓之间有停顿。

11○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咱们的计划。

单句,“在特殊情况下”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只有”“才”分别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前表示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