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861中国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述题
1. 介绍合唱曲《海韵》。
【答案】歌曲。女声独唱和混声合唱、徐志摩诗,赵元任曲。作于1927年,收入1928年的《新诗歌集》。歌词以优美抒情又带有感伤的笔调,写一位渴望自由的少女,不愿回到家里,不怕大海风浪,暮色苍茫中独自在海滩徘徊、歌舞,最后被波涛吞没。歌曲通过合唱、女高音独唱和钢琴伴奏,表现了作为旁观者的“诗翁”,女郎和大海份种不同形象,它们各以小同的主导主题作基础,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渐展开,较好地发挥了合唱的艺术效果。在旋律和声等方面,作者都作了有意义的“中国化”实验,作品发表后,不少合唱团常在音乐会中演出,是我国早期的一部有代表性的大型合唱作品。
2. 简述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创作。
【答案】黎锦晖结合儿童生活,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创作了二十四首儿童歌舞表演曲,十一部儿童歌舞剧,这些作品潜移默化地对儿童起了启蒙教育的作用,是中国现代歌剧的最旱尝试者。
(1)形式和代表作品
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创作的主要形式是儿童歌舞表演和儿童歌舞剧,儿童歌舞表演有《可怜的秋香》《三个小宝宝》《老虎叫门》《好朋友来了》《蝴蝶姑娘》等,篇幅短小,情节简单,完全没有说白的歌舞表演; 儿童歌舞剧有《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三蝴蝶》《春天的快乐》《小小画家》等,篇幅稍大,有人物、有情节,歌舞与说白相结合的小型歌舞剧。
(2)总体特点
黎锦晖最初的几部儿童歌舞剧,没有完全突破原来学堂乐歌所采用的“选曲填词”的方式来进行编配,由他自己进行创作的段落较少。从《小小画家》开始,几乎全部的音乐都是黎锦晖根据剧情和歌词的要求进行的创作。
3. 歌曲《满江红》(岳飞词)的来历?
【答案】1925年,“五卅运动”中杨萌浏将元代诗人萨都喇作词的《金陵怀古》一曲,填上岳飞的《满江红》词而成,这首歌曲从1920年代下半叶以来,在我国传唱甚广。
二、论述题
4. 概述越剧的形成、发展和改革。
【答案】(1)越剧的形成
越剧由原来是浙江峡县名叫“的笃斑”的一种从“落地唱书调”的说唱转变而来。
(2)越剧的发展
①越剧最初完全由男性演员上台表演。
②五四运动前后进入上海,越剧开始吸收京剧、绍剧等传统剧种的表演形式,增加了丝弦伴奏,逐渐扩大规模,改进表演技术,当时称之为“绍兴文戏”。
③20世纪20年代初期,开始试办女子班。
④20世纪30年代,特别是抗战爆发后,逐渐转变为全部以女演员来表演的剧种。
(3)越剧的改革
①在越剧的改革发展过程中,以筱丹桂、袁雪芬等人所组织的“丹桂剧团”和“雪声剧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袁雪芬等人曾邀请一些话剧工作者参加越剧的编导工作,并对舞台装置、化妆、服装以及音乐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全面的改革。
②袁雪芬邀请了作曲家刘如曾以及音乐家谭抒真、黄贻钧等人,参加有关越剧的音乐改革。 ③袁雪芬等人将原来“绍兴文戏”这个名称改为“越剧”,并通过《梁祝哀史》等剧目的演出,奠定了越剧改革的基础。
④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袁雪芬等人在“国统区”民主运动和进步文艺的影响下,演出了《祥林嫂》《山河恋》《寒夜曲》等新戏,深受群众的欢迎。
5. 综述曾志态的音乐活动。
【答案】(1)音乐活动
①致力于开展普及音乐的社会音乐活动,其中东京中国留学生的“亚雅音乐会”及“上海贫儿院音乐部”在当时属于首创的性质。
②致力于学堂乐歌的编写,1903年编写的《练兵》《游春》《扬子江》等发表于《江苏》杂志上,同年4月编印出版《教育唱歌集》。
③致力于音乐方面的著述,这是他对中国新音乐事业建设贡献最突出的一个方面。
a.1903年,在《江苏》杂志上连续发表《乐理大意》和《唱歌及教授法》。
b.1904年编印出版了他所编译的《乐典教科书》,这是当时我国最早出版的一本比较完备的、系统介绍西方音乐体系的乐理教科书。
c.1905年,编印出版了包括乐理、唱歌教授法及风琴练习法融于一体的《音乐全书》; 同年在《醒狮》杂志上发表了他所编写的《和声略意》。
d.1905年,于《新民从报》上发表有关发展我国近代音乐教育的论文《音乐教育论》。 ④较早地对编写学堂乐歌提出了非常精辟的批评,主张作歌要“质直如话而神味隽永”。
(2)主要贡献
曾志态是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乐歌编创、理论研究、创立音乐社
团、组织管弦乐队和提倡京剧改革等方面。
①编创乐歌。1903年,曾志态在中国留学生“江苏同乡会”于东京编印的《江苏》杂志上,发表了《练兵》《游春》等6首乐歌,乐谱采用五线谱和简谱对照的形式。这是目前所见最早公开发表的一批学堂乐歌。
②理论研究。1904年,曾志态从日文转译了英国人编著的《乐典教科书》,这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部较为完备的乐理教科书。他在《醒狮》杂志上发表的《和声略意》,成为中国人写作的讲述西洋和声学知识的第一篇文章。1904年曾志态在《新民丛报》上刊载的《音乐教育论》是我国最早一篇系统阐述近代音乐教育问题的论文。③创立音乐社团。曾志态在日本和上海时期均组织过音乐社团,对介绍与推广西方音乐的知识、技能起到了积极作用。1904年发起组织“亚雅音乐会”,其宗旨是“发达学校社会音乐,鼓舞国民精神”。1907年夏与高砚耘、冯亚雄等人在上海举办“夏季音乐讲习会”,传授西洋音乐理论知识和器乐演奏技能,是为普及音乐教育而举办的音乐讲习班性质的社团组织。
④组织管弦乐队。1908年曾志态主办慈善机构“贫儿院”,并组织“贫儿院管弦乐队”。尽管演奏水平十分有限,但该乐队是我国近代第一个由中国人组成的西式管弦乐队。
⑤提倡京剧改革。曾志态试图改良京剧,虽未获成功,但作为我国近代采用中西乐器伴奏改革京剧之先驱者,其探索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曾志态为我国近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尤其在音乐理论领域颇有建树。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评价他为“我国此学先登第一人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