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要
中学生课后作业问题一直倍受大家关注。课后作业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布置合理的作业量,优化作业布置的方式及认真批改作业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对所学知识的及时理解、巩固、记忆乃至创新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方式。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需要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共同参与,同时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就是一个家校合作、共同教育的过程。
本调查研究主要通过利用整体抽样方式抽取惠州市第一中学初中部初一及初二年级720名学生及486名学生家长进行调研。调研结果通过Microsoft Office Exce1 2007(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在完成作业时间总量上还是超出了国家规定,而且教师布置的作业来源比较单一,大多是统一的练习册与试卷,主要以应试型为主,内容枯燥、重复,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更好地挖掘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作业的评价方式也比较单一。调查表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不同在很大的程度上地决定了该校学生学习成绩的层次、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对于作业的质量没有更高的要求。家长对孩子作业的关注度还不够,并且家长在参与孩子作业的方式上也存在许多误区,需要学习如何指导孩子的课后作业。
针对调研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必须正确界定学生的课业负担,合理规划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本文从学校、教师和家长三方面分别提出不同的引导策略,为指导学生更高效地完成课后作业提供了方向。学校在课程设计上应合理安排,要给予学生更多自由的时间,以供他们更好的开发各种兴趣,挖掘自己的潜能。同时教师必须优化作业的布置与设计,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能够乐于完成作业。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尽量少而精并丰富作业的形式,并采用多种方式对作业进行批改与评价,教师还可以通过对作业的批改与评价来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作为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要与教师保持适当的沟通,同时家长不仅要以“监督者”的角色,更要以“指导者”的角色适当地参与学生的课业,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课后作业,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学业减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