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天津财经大学810经济学与管理学综合之微观经济学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论述题

1. 作图说明消费者的帕累托最优的含义。

【答案】(l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福利经济学中讨论实现生产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的理论。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即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其他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只有同时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以及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才能说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2)消费者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就是要满足交换的最优状态。

图画出了消费者A 、消费者B 消费两种商品X 、Y 的无差异曲线。两条横轴表示消费者A 、消费者B 消费X 的数量,两条纵轴表示消费者A 、消费者B 消费Y 的数量。凸向原点O A ,的实曲线等为消费者A 的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O A 的虚曲线

,等是消费者B 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A 、消费者B 的无差异曲线相切于P 1点、P 2点、P 3点,把所有这些切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可得到契约曲线CC ´。因为在消费者A 、消费者B 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有相同的边际替代率,因此曲线C 上的任何一点都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契约曲线就是帕累托最优点的轨迹,曲线上的交换都是最大满足的交换。在契约曲线外的D 点,消费者A 、消费者B 两人的边际替代率不同,从而不满足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此时,可以通过把商品在消费者A 、消费者B 之间重新分配,从而在不减少消费者A (或消费者B )的效用的情况下,提高消费者B (或消费者A )的效用。如果重新分配沿I B 进行,则到达P 3点时没有改变消费者B 的效用,而消费者A 的效用从提高到; 同理,也可以沿着进行。这种重新分配的结果使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满足了交换的最优条件。

图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2. 假定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

品X 2的价格分别为p 1,p 2,消费者收入为1。

(1)请画出该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并说明相应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2)试求出商品X 1的需求函数。

(3)请说明商品X 1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总效应。

(4)请画出相应的收入消费曲线和商品X 1的恩格尔曲线。

【答案】(1

)根据消费者效用函数可知,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时,

,即消费者对商品X 1, 、商品X 2按固定比例1:a 消费,因此商品X 1, 商品X 2

不能相互替代,其边际替代率为零。该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如图所示。

,其中a 为大于零的常数。假设商品X 1和商

消费者直角无差异曲线

(2)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条件为ax 1=x2,代入约束条件

数为:。 ,可得商品X 1的需求函

(3)由于消费者对商品X 1、商品X 2按固定比例1:a 消费,商品X 1的替代效应为0。又因为总效应等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之和,所以总效应等于收入效应。

商品X 1的需求函数为:

则总效用为:;

;

其中收入效应为:

替代效应为0。 ;

(4)收入—消费曲线是指在价格p 1、p 2给定的条件下,由于收入的变化,消费者的均衡点(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交点)的轨迹,如图(a )所示。

恩格尔曲线是描述某种均衡购买与货币收入之间的关系。由商品X 1的需求函数

可知,商品X 1的 恩格尔曲线为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如图(b )所示。 ,

收入—消费曲线和恩格尔曲线

3. 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形状是根据什么理论得出来的? 你如何评价这个理论?

【答案】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各自从对单个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中,推导出了单个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力倾斜。对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评价如下:

(1)对基数效用论的简要评价

基数效用论大致流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英国牛津大学的埃奇握斯和剑桥大学的马歇尔都是其代表性人物。从专业技术上看,基数效用论被认为具有以下三大缺点:

①效用是一个主观的心理概念,从而它的大小是否能加以衡量构成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 ②效用既然是一个主观的心理概念,那么,不同人的效用之间的可比性构成一个更难以解决的问题。

③基数效用论的成立依赖于边际效用递减,而边际效用的递减又被认为是一种“先验”的规律,即不能加以证明而仅凭大家的经验和内省而认同的规律。这种脆弱的理论基础被认为有损于基数效用论的科学性。不仅如此,边际效用递减还在意识形态上使资产阶级,特别是很富有的阶层处于不利的地位。因为,正如马歇尔指出的那样,货币(金钱)也必须服从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既然如此,由于富人持有的货币量远大于穷人,所以前者的边际效用小于后者。如果把一元钱从富人转移到穷人手中,整个社会的效用(福利)便会增加。这样,边际效用的递减可以成为收入平均化的理论根据。

(2)对序数效用论的简要评价

鉴于基数效用论的上述三大缺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希克斯的《价值与资本》的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