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808文学理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纯文学
【答案】纯文学是近现代西方唯美主义思潮的文学主张。纯文学论者主张艺术至上,认为艺术本身就是目的,他们反对文学中的道德因素和理性因素,否定文学的功利性、社会性,将文学看作个人的消遣。纯文学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康德等人关于审美活动非功利性的论述。1873年,英国佩特在《文艺复兴史研究》一书中,提出艺术是生活的目的,表现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其后的王尔德、叶芝等人也有类似的主张。
2. 文学典型
【答案】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十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文学典型是写实性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是人类创造的艺术至境的基本形态之一,也是中西文论共同发现和阐释的符合审美理想的范型模式之一。不过西方文论对它研究得更充分,理论更成熟而已。文学典型的真实性呈现的艺术魅力,并非仅在于它符合历史的尺度,还在于作家人格的真诚。真诚也是典型真实性的一个侧面,透过典型总是折射出作家最真诚的人格态度和情感评价。
3. 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
【答案】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是现代美学对文本的分类。狭义文本专指纯粹语言研究中大于句子的语言组合体,在中文中也被译为话语。对语言学家来说,文本指的是作品的可见可感的表层结构,是一系列语句串联而成的连贯序列。文本可能只是一个单句,例如谚语、格言、招牌等,但比较普遍的是由一系列句子组成。文本和段落的区别在于,文本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系统。广义文本是指任何在时间或空间中存在的能组织体,如乐曲文本、舞蹈文本等。它是一个单独表意系统实现的独一无二的文本; 表现某一系统或代码的非独特的文本类别,如电影文本、诗歌文本等; 为各种表意活动和能指生产活动提供原初条件的本体论意义的文本。
4. 叙述视角
【答案】叙述视角又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对叙述视角研究得比较精细的是结构主义的批评家们,他们对叙述视角的形态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其中,法国的兹韦坦·托多洛夫把叙述视角分为三种形态:全知视角(零视角)、内视角和外视角。
5. 艺术形式
【答案】艺术形式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以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总和。
艺术形式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
二是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
6. 文学消费
【答案】文学消费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各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作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文学消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学消费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即文学阅读或文学欣赏。狭义的文学消费则是在近代以来出现的,是指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印刷出版等传播媒介得到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在文学成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以来,人们对它的消费、阅读和欣赏。当文学消费与文学鉴赏对举时,往往指狭义的文学消费。
7. 文学活动
【答案】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它本身是一个包含诸多方面的复杂系统,同时又是作为人的整个社会活动的一个子系统而呈现出来的。文学作品是人写的,是直接或间接地写人的,并且是为了人的需要而写的,人是文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根据美国当代文论家M.H. 艾布拉姆斯的观点,文学活动由四个要素构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文学活动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
8. 情感把握
【答案】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
二、简答题
9. 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一段话作出评述:“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鲁迅语)
【答案】(1)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
①艺术概括所发掘和表现的普遍性能创造巨大的艺术效应。
②艺术概括是以对特殊的即富有特征的事物的观照和描述为途径的,即从个别到一般; 同时作家还要对这些事物加以提炼、加工和改造,即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③艺术概括是创造艺术真实的基本途径。
(2)评述
鲁迅的这段创作谈道出了艺术概括的基本内涵,即艺术概括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的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
10.艺术真实有哪些主要特征? 说明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的原理。
【答案】(1)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①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
②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意的真实。
(2)艺术真实区别于生活真实及科学真实
①一切现实中存在的和历史上出现过的事物与现象,都是生活真实,包括一些假象。生活真实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原型启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艺术真实则是以“历史理性”对社会生活内蕴的揭示,作为自己求“真”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在其创造的假定性的情境之中。因而,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体现着主体对生活的能动性认识和把握。
②就揭示和表现客体世界内蕴的价值追求而言,文学创造与科学活动是相通的; 但是科学活动讲求客观性。文学创造的认知则具有浓厚的主观性,即追求建立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的真实。与讲求实证性、精确性的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是作家“诗艺”性创造的产物,因而极富情感的感染力和心灵的震撼力。
11.如何理解文学活动及其意义?
【答案】(1)文学活动的意义
文学活动基本上属于精神活动的范畴。它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的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和一定的美学意义。人类文学活动的美学意义,其实讲的是人与对象的关系,这种人与对象的关系应用于文学创作,是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它能引起人的自觉能动的、含目的性的文学创造,让人的本质力量充分地得到体现。
换言之,人的生活活动,无论是物质的生产活动还是精神创作活动,都是人意志的表现,从精神创作活动方面来看,文学活动也是一种展现的方式,并因此而呈现一定的美学意义,具体表现在:
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自由的关系;
②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
③人可以通过“自然的人化”使得自然成为具有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
④通过文学创作和欣赏,人的本质力量可以让“人化的自然”尽情展现出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