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65普通生物学(教硕)[专业硕士]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65普通生物学(教硕)[专业硕士]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65普通生物学(教硕)[专业硕士]考研核心题库(二)10 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65普通生物学(教硕)[专业硕士]考研核心题库(三)18 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65普通生物学(教硕)[专业硕士]考研核心题库(四)26 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65普通生物学(教硕)[专业硕士]考研核心题库(五)34

一、名词解释

1. 联会复合体。

【答案】联会复合体是指配对染色体之间的特殊结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在减数分裂中有使两个染色体紧密靠拢的作用。

2. 生物圈

【答案】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存在生物有机体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土壤圈全部。

3. 光呼吸。

【答案】光呼吸是指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氧气释放

4. 断裂基因。

【答案】真核细胞的基因中,编码氨基酸的DNA 序列,常被一些内含子隔开,断裂基因实质是由一系列交替存在的外显子和内含子构成。

5. 光合憐酸化。

【答案】光合磷酸化是指光下在叶绿体(或载色体)中发生的由ADP 与Pi 合成ATP 的反应。

6. 联系学习。

【答案】联系学习是指把2个或2个以上的刺激联系起来而诱发同样的行为。条件反射就是一种联系学习。

7. 主动转运。

【答案】主动转运是指物质逆浓度梯度的移动。主动运输有两个基本的特征:第一需要载体,这一点和易化扩散相似,第二需要消耗能量。

8. 藻殖段。

【答案】藻殖段是藻类植物具有繁殖能力的丝状体的一段。

9. 无丝分裂。

【答案】无丝分裂是一类没有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的细胞分裂方式,其主要特征是首先细胞

的过程。

核分裂,进而细胞质分割,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10.迁地保护。

【答案】迁地保护是指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把因为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最后的生存机会。

11.维管束。

【答案】维管束是指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以输导为主的复合组织,由木质部和韧皮部或加上形成层共同构成的束状结构。

12.多倍体。

【答案】多倍体是指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13.种群。

【答案】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14.雄性不育。

【答案】雄性不育是指植物由于内在生理、遗传的原因,在正常自然条件下,也会产生花药或花粉不能正常地发育、成为畸形或完全退化的现象。雄性不育可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花药退化,二是花药内无花粉,三是花粉败育。

15.应激性。

【答案】应激性是指生物感受外界刺激并做出有利于保持其体内稳态,维持生命活动的应答反应。应激性是生物的普遍特性。

二、简答题

16.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的大小在哪一范围内?怎样理解细胞的大小与个体大小的关系?

【答案】

典型的原核细胞的平均大小在

只有lOOnm 。而真核细胞的直径平均为之间,细菌类的支原体是最小的细胞,直径动、植物细胞一般为10〜100pm 。

同类型细胞的体积一般是相近的,不依生物个体的大小而増大或缩小。如人、牛、马、鼠、象的肾细胞、肝细胞的大小基本相同。参天大树和丛生灌木在细胞的大小上并无差别;鲸的细胞也不一定比蚂蚁的细胞大。因此,生物个体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细胞必须维持合适的表面积/体积,细胞靠表面接受外界信息,与外界交换物质。表面积太小,这些任务就难以完成。

17.简述细菌的结构。

【答案】细菌分为真细菌和古核生物。真细菌包括细菌、蓝细菌、放线菌、螺旋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和支原体等。其结构特点为:

(1)细菌没有细胞核,只有一个环状的DNA 分子,位于细菌细胞内特定的区域内,称为类核体(拟核),在这区域内有少量的RNA 和非组蛋白蛋白质。类核体与周围的细胞质之间没有截然的界线。

(2)细菌细胞质中有散在的核糖体,没有线粒体等细胞器。

(3)除支原体外,所有细菌都有细胞壁。细胞壁不含纤维素,它的主要成分是含乙酰胞壁酸的肽聚糖。胞壁酸是细菌壁的特有成分。

(4)很多杆菌和螺旋菌的体表有鞭毛,鞭毛固定在原生质膜和细胞壁上,细菌借助鞭毛旋转推动菌体前进,移向营养物或逃避有害刺激。

(5)—些革兰氏阴性菌的表面还有短而多的纤毛,没有运动功能,纤毛的作用是使细菌互相附着成为群落,而成为群落的细菌才能使寄主发病。有些细菌只有一两根长纤毛,这种纤毛在细菌有性生殖时是遗传物质的运输管道。

(6)细菌的细胞膜是脂类双分子层结构。

(7)很多细菌的细胞质中还含有小的环状DNA 分子,称为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18.以心脏结构的变化说明脊椎动物各纲血液循环系统的进化。

【答案】(1)鱼纲:一心房、一心室,单循环;

(2)两栖纲:—心房、一' 心室,不完全双循环;

(3)爬行纲:二心房、一心室,心室有纵隔,不完全双循环;

(4)鸟纲、哺乳纲:二心房、二心室,完全双循环。

以上各纲脊椎动物心脏结构的变化说明,脊椎动物各纲血液循环系统的进化与脊椎动物及其心脏进化程度密切相关。

19.简述抗体形成的克隆选择学说。

【答案】克隆选择是指在个体发育早期拥有多种多样的抗体产生细胞,每个细胞表面只有一种特异性抗原受体。当抗原进入机体与相应受体细胞结合后,可诱导该细胞活化,进行増殖分化,产生大量分泌抗体的细胞和记忆细胞。

克隆选择学说也称为无性繁殖系选择学说,认为动物体内存在着许多免疫活性细胞克隆,不同克隆的细胞具有不同的表面受体,能与相对应的抗原决定簇发生互补结合。一旦某种抗原进入体内与相应克隆的受体发生结合后便选择性地激活了这一克隆,使它扩增并产生大量抗体(即免疫球蛋白),抗体分子的特异性与被选择的细胞的表面受体相同。克隆选择学说的核心论点是:

(1)带有各种受体的免疫活性细胞克隆早已存在,抗原的作用只是选择并激活相应的克隆;

(2)细胞受体和该细胞后代所分泌的产物(抗体)具有相同的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