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656普通生物学(生)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胚胎学。
【答案】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
2. 生态效率。
【答案】生态效率是指食物链各环节上的能量的转化效率,约为
3. 遗传漂变
【答案】遗传漂变是指基因频率在小群体里随机波动的现象。遗传漂变和选择、突变、近亲繁殖等都是影响等位基因频率的因素。
4. 内分泌。
【答案】内分泌是指激素是由细胞分泌到体外的,有别于另外一些通过管道将某些物质分泌到体外的分泌方式。
5. 应激性。
【答案】应激性是指生物感受外界刺激并做出有利于保持其体内稳态,维持生命活动的应答反应。应激性是生物的普遍特性。
6. 尚血压。
【答案】高血压是指人体血压超过
7. 传粉。
【答案】传粉是指花粉粒由花粉囊中散出,经媒介的作用而传送到柱头上的过程。
8. 生物富集作用。
【答案】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
9. 膨压。
【答案】膨压是指植物细胞在吸水膨胀时,原生质体产生对细胞壁的压力。
起源于微动脉的过度收缩。
10.基因。
【答案】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二、简答题
11.人的白化病由隐性基因b 决定,且纯合子bb 才表现出为白化病。经调查某地区白化病患者与正常人群的比例为1:10000, 试求:
(1)b 基因的频率。(2)B 基因的频率。(3)Bb 基因型的频率。(4)BB 基因型的频率。
【答案】(1)设隐性基因b 的基因频率为q , 根据题意,某地区白化病患者与正常人群的比
例为
(2)B 基因的频率
(3)Bb 基因型的频率
(4)BB 基因型的频率
12.子叶出土幼苗与子叶留土幼苗主要区别在哪里?了解幼苗类型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指导意义?
【答案】(1)区别:子叶出土幼苗与子叶留土幼苗主要区别在上下胚轴的生长速度不同。下胚轴生长速度快,子叶出土幼苗类型;上胚轴生长速度快,子叶留土幼苗类型。
(2)意义:了解幼苗类型对农业生产中播种很有意义。对于子叶出土幼苗的种子宜浅播;而对于子叶留土幼苗的种子可稍深播,但深度应适当。
13.树皮环剥后,为什么树常会死亡?有的树干中空,为什么树仍能继续存活?
【答案】(1)树皮环剥后死亡的原因:树皮环剥后,由于环剥过深,损伤形成层,通过形成层活动使韧皮部再生已不可能;环剥过宽,切口处难以通过产生愈伤组织而愈合。初皮部不能再生,有机物运输系统完全中断,根系得不到从叶运来的有机营养而逐渐衰亡。随着根系衰亡,地上部分所需水分和矿物质供应终止,整株植物完全死亡。
(2)树干中空后仍能存活的原因:树干中空,遭损坏的是心材,心材是已死亡的次生木质部,无输导作用。“空心”部分并未涉及其输导作用的次生木质部(边材),并不影响木质部的输导功能,所以“空心”树仍能存活和生长。
14.叙述细胞分化的机理。
【答案】细胞分化的机理极其复杂,概括而言细胞的分化命运取决于两个方面:
(1)细胞的内部特性。它与细胞的不对称分裂以及随机状态有关,尤其是不对称分裂使细胞内部得到不同的基因调控成分,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其它细胞的核质关系和应答信号的能力。在胚胎发育中一部分细胞影响周围细胞向特定方向分化。
(2)细胞的外部环境。它表现为细胞应答不同的环境信号,启动特殊的基因表达,产生不同的细胞的行为,如分裂、生长、迁移、粘附、凋亡等,这些行为在形态发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
用。激素和旁泌素信号转导系统诱导分化。
具体来讲,细胞分化的机制包括:不对称分裂;诱导机制;细胞数量控制;细胞行为变化;细胞结构的变化。
15.举例说明自然界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
【答案】食物链是指由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通过一系列的取食和被取食关系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的单方向的营养关系。包括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种的总和。
①例如:草→鼠→蛇→猫头鹰。这条捕食链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一定是植食性动物。
②某些生物专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而形成食物链。例如:植物残枝败叶→蚯蚓→线虫类→节肢动物,这是一条腐生链。生物间因寄生关系形成寄生链。
食物链中的每一环节都与周围生物有着错综复杂的普遍联系,进而形成食物网。
16.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是当今最繁盛最进化的植物?
【答案】被子植物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是当今最繁盛最进化的植物,理由如下:
(1)被子植物孢子体高度发达,组织分化细致,生理机能效率高。
(2)被子植物具有真正的花,胚珠被心皮包被。
(3)被子植物具有双受精现象,具有果实。
(4)被子植物具有高度发达的输导组织。
(5)绝大多数被子植物是虫媒的(也有少量是风媒和水媒的),传粉更为有效。
因此说被子植物是植物发展最高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17.导管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案】根据导管发育先后和次生壁木化增厚的方式不同,可将导管分为以下五个类型: (1)环纹导管:每隔一定距离有一环状木化増厚的次生壁,加在导管里面的初生壁上。 (2)螺纹导管:其木化增厚的次生壁呈螺旋状加在导管内的初生壁上。
(3)梯纹导管:木化増厚的次生壁呈横条突起,似梯形。
(4)网纹导管:木化増厚的次生壁呈突起的网状,“网眼”为未增厚的初生壁。
(5)孔纹导管:导管壁大部分木化增厚,未増厚的部分则形成许多纹孔。
环纹导管和螺纹导管在器官形成过程中出现较早,一般存在于原生木质部中,它们的口径较小,输水能力较弱。梯纹导管直径较大,出现于器官停止生长的部分,网纹导管与孔纹导管的次生壁坚固,直径更大,输导效率提高,它们出现于器官组织分化的后期,即后生木质部和次生木质部中,为被子植物主要的输水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