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普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部分报告法(partial-report procedure )

【答案】部分报告法是测量感觉记忆的方法。Sperling 将全部的刺激项目排成3X4矩阵,刺激以50ms 的时程呈现,在刺激消失的同时,某一信号随即出现,被试者根据约定信号的种类报告相应的刺激项目,再根据报告者的准确率计算被试者的记忆量。部分报告法运用了随机的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有效地控制了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

2. 再造想像

【答案】再造想像是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依据别人的描述进行的再造想像有一定程度的创造性,但水平比较低。再造想像的形成要求有充分的记忆表象作为基础,再造想像离不开词语思维的组织作用。

3. 启发式

【答案】启发式是一种间题解决策略,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式不能完全保证问题解决的成功,但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较省时省力。常用的策略有手段一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人们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时,经常运用启发式。

4. 组块

【答案】组块是心理学家米勒(Miller ,1956)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的概念,指将若干较小单位联合成熟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

也指这样组成的单位。短时记忆贮存系统一般接收

个单位的量。改变组块的容量可以增加记忆容量和效率。通过组块可以使人记住更多的知识内容。

二、简答题

5. 描述序位效应(serial-position effect)并给出两种解释。

【答案】(1)序位效应指在多个项目连续出现的情境下,各项目因其在序列中的位置不同,而影响到学习后的记忆。如看完一张榜单,榜首易记,榜尾也易记,中间人的姓名就不容易记忆,就是序位效应。最初学习的材料容易记忆,称为首因效应。最后学习的材料也容易记忆,称为近因效应。

(2)对序位效应所显示的现象,因实施记忆测量时间的不同,而有以下两种解释:

①序列性材料学习后立刻测量,最初学习部分,可能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已经进入长期记忆,随时检索,比较容易。最后学习部分,可能尚在短期记忆留存阶段,立即检索,也比较容易。居于序列中间的部分,可能在短期记忆中尚未被进一步传送到长期记忆之前,受后面进来的新讯总的冲击而产生部分消失。

②序列性材料学习后过一段时间再测量,序列中间部分记忆困难,可能是因为该部分受到前后项目的干扰较多所致。

6. 什么是短时记忆? 影响短时记忆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短时记忆的定义

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对信息的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一1分钟。一般包括两个成分:①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急没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其容量相当有限,大约为7士2个单位,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形式为主,也存在视觉和语义的编码; ②工作记忆,即输入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

(2)影响短时记忆的因素

短时记忆编码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因素:

①觉醒状态,即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它直接影响到记忆编码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记忆广度的高峰在上午10点30分左右,而整个下午都在下降,晚上效率最低。

②组块,即在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归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编码过程。短时记忆的突出特点是其容量的有限性,为7士2。可以利用己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扩大每个组块的信息容量来达到增加短时记忆容量的目的。例如,数字

的人都能够形成一个块191954,知道这是爆发“五四运动”的年代。

③加工深度

认知加工深度也是影响短时记忆编码的因素。语义的加工效果要好。

同时,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防止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受到无关刺激的干扰而发生遗忘。此外,材料的数量和质量、材料的系列位置也会影响短时记忆的编码。 7. 请你谈谈智力的PASS 模型。

PASS 模型是由达斯和纳格刊里以认知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为基础提出的,【答案】它包含了

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程。

(1)三层认知系统。

个体智力活动由三个相互联系的认知功能系统组成,这三个系统是注意一唤醒系统、信息加工系统和计划系统。

①注意一唤醒系统。踏实整个系统的基础,主要功能是唤起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使大脑处于一种合适的工作状态;

②信息加工系统。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统称为信总加工系统,处于中间层次,主要功能

凡熟悉中国现代史

是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③计划系统。它处于最高层次,负责整个认知活动中的计划性工作,即计划、监控、调节、评价等高级功能。它负责协调三个系统之间的协作,保证智力活动的正常运行。

(2)四种认知过程。

四种认知过程是指“计划一注意一同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气

①注意。注意是作用于注意一唤醒系统的认知过程,个体需要首先注意对外界信急才能进一步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

②同时性加工和及时性加工。这两种认知过程作用于信息加工系统。同时性加工又称病性加工,即若干个加工单元同时开始对信息进行加工。继时性编码又称序列加工,即先后依次对几个信息单元进行加工。

智力的PASS 模型是建立在鲁利亚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的基础之上的。大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是处于一种动态的相互联系之中,同样,该模型的三层认知系统也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的协同活动,保证了各种智力活动的顺利进行。

8. 情绪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情绪的功能有哪些?

【答案】(1)情绪的组成成分

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①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的自我感受。

②情绪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之为表情。它是在情绪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而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③生理唤醒是指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它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如中枢神经系统的脑干、中

央灰质、丘脑、杏仁核、下丘脑、蓝斑、松果体、前额皮层,及外周神经系统和内、外分泌腺等。

(2)情绪的功能①适应功能

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人们通过各种情绪、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的需要,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②动机功能

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③组织功能

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

④信号功能

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