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宁夏大学人文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有关民国时期教育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蔡元培在北大采取兼容并包的方针

B. 陶行知在南京附近创建晓庄师范学校

C. 黄炎培是民国时期首创职业教育的教育家

D. 杨贤江是著名的儿童教育家

【答案】D

【解析】杨贤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参与了五辨运动和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组织工作。大革命失败后,他转移到日本,在日本边进行革命活动边从事社会科学和教育科学的研究及翻译工作。

2.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了整顿税务、控制金融、改革币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等经济改革措施,其最主要的后果是( )。

A. 士曾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B.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C. 建立了官僚垄断资本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D. 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答案】C

【解析】这场经济建设运动,是一场由政府号召并组织的、动员各界人士参加的群众性的经济建设运动。虽然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相当程度的促进作用,但政府全面掌控经济发展,削弱甚至解除了其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官僚资本在中国建立起统治地位。

3. 1932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他们的政治要求是呼吁南京国民政府( )。

A. 制订宪法,给人民以自由民主权利

B.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C. 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民主权利

D. 废除一党专政,实现民主自由

【答案】C

【解析】民权保障同盟于1932年夏秋间由宋庆龄、蔡元培、杨杳佛等人开始筹备。12月17日筹委会发表宣言,宣布组织该同盟的目的与任务是:为释放国内政治犯与废除非法的拘禁、酷刑及杀戮而斗争; 刊布关于压迫民权之事实,以唤起社会之公意,援助为争取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利的一切斗争。

4. 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制度开始于( )。

A.1976年

B.1977年

C.1978年

D.1979年

【答案】B

【解析】从1966年秋季起,全国高等学校暂停招生工作。1970年重新开始高校招生,但废除进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制度,实行由群众推荐、领导审批的招生办法。鉴于这种招生制度所造成的高等学校学生质量下降,导致各条战线科技人员严重不足的状况,邓小平在1977年7月至9月间多次同有关方面负责人谈话,提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同年8月13日至9月25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在邓小平的推动下,《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及时出台。自1977年起高等院校招生恢复了统一考试制度。

5. 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 )。

A. 实业救国

B. 民主共和

C. 民权、平等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D. 三民主义

【答案】C

【解析】作为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围绕着“四提倡,四反对”而进行的具体实践活动。前期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则以先进的知识分子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题。

6.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共同纲领是( )。

A. 三民主义

B. 三大政策

C. 中共一大纲领

D. 新三民主义

【答案】D

【解析】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起草的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这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出现了轰轰烈烈的人革命。

7. 中央苏区的全盛时期,是在第( )次反“围剿”之后形成的。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答案】D

【解析】①1930年12月,蒋介石调集杂牌军8个师约10万人,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红军五天内打了连个胜战,共毙伤俘敌约1.5万人,缴获各种武器1.2万余件,粉碎了敌人的第一次“围剿”。②1931年2月,蒋介石令国民政府军政部长何应钦组织南昌行营,准备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从5月16日到31日,红军横扫700里,打了5个胜战,共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粉碎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③1931年7月,蒋介石又发动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

,两个半月内,红军歼敌17个团,毙伤俘敌军3万余人,缴枪1.48万余支,粉碎了国民党军剿”

第三次“围剿”。经过三次反“围剿”的胜利,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中央苏区已拥有人口300万。④1932年12月,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调集40万兵力,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经过黄破、草台冈两战,共歼敌近3个师,俘敌1万余人,缴枪万余支,基本打破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第四次“围剿”胜利之后,红一方面军主力和地方红军扩大到8万余人。⑤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战领导地位,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 新中国成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D

【解析】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9.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共同点在于( )。

①都反对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②都是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③都由国民党领导

④都是辛亥革命的余波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