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近年来,中小学生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形式和数量不断增多,造成的后果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对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特征、原因及防范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论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通过对河南省济源市12所中小学校654名学生近3年来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情况的抽样调查和访谈,揭示出了当前我国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现状特征,深刻剖析了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降低中小学生伤害事故的基本对策与建议。论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状况与特征。文章采用spss12.0对调查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发现中小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而中小学生的防卫意识却相当薄弱;事故发生率与年龄差异显著相关;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学习差的学生往往有更高的发生率;市区学生的事故发生率高于乡镇和山区学生等特征。 第二部分:成因分析。文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中小学生发生人身伤害事故有学校、学生、社会和家庭四个方面的原因。学校方面的原因主要有: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落实不力、设施设备不达标或疏于检修、教职员缺乏法律素养和职业安全敏感性、集体活动安全保护措施不力以及创收或将学校场地挪作他用等;学生方面的原因主要有:缺乏安全常识和安全防范意识、法制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低、自我保护能力差以及疾病等;社会方面的原因主要有:立法监管不完善、普法教育宣传普及不力以及社会结构的调整和时代背景的变化等;家庭方面的原因主要有:父母教育方式不当、法律意识淡薄、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变化造成原有的家庭功能缺失等。 第三部分:建议和对策。文章提出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防范机制。一是要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和教育司法制度,实施教育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建立良好的社会防范机制;二是要建立健全学校安全工作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扎实开展师生普法教育,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保护力和学生的自律自护能力;三是提高家庭成员的法律意识,更新父母的教育理念,发挥家庭的教育引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