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连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18企业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知识管理实施项目的一般程序和实施策略。
【答案】知识管理实施项目的一般程序和实施策略分别为:
(1)知识管理实施项目的一般程序
①认知认知的主要任务是统一企业对知识管理的认识,梳理知识管理对企业的意义,评估企业的知识管理现状,帮助企业认识是否需要实施知识管理,并确定知识管理实施的正确方向。
②战略
在此阶段包括拟定知识管理战略,即确定知识管理的目标与范围,同时拟定信息技术、组织结构、知识管理业务流程等战略问题。
③设计
设计阶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a. 先导计划的选定。通常选择从一个抗拒较小的、接受程度较高的、高层主管感兴趣的地方开始实施项目,以便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
b. 对具体的知识管理战略、知识管理流程、知识管理采用的技术、与知识管理适应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进行设计。不能独立地设计一这些层面,而要充分考虑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系统的规划。
④原型开发与测试
此阶段是上述阶段的延续和实践,按照设计方案选取适当的部门和流程进行知识管理实践。其目的是以短期实施效果评估知识管理规划的质量,同时力图在测试中发现潜在的问题,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正。
⑤导入
在原型开发与测试阶段不断修正知识管理规划的基础上,知识管理将大规模在企业推广,以全面实现其价值。
⑥评估与维护
此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明确的、公平的、适合的以及能够影响员工行为的各种衡量指标定期、持续地评估知识管理的绩效,并山此改善、增强知识管理的功能。
(2)知识管理实施项目的实施策略
①企业最高层的重视
在企业中,推进项目实施,最重要的是得到企业决策者的全力支持。企业的高层领导有权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制定战略规划、运作流程,并进行人员配置、资金调配等。知识管理项目的实
施往往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变化,所以企业高层的支持和参与是知识管理项目实施成败的关键。
②建立专门的项目实施小组
为了保证知识管理项目顺利实施,应当在实施过程中建立专门的实施小组,负责对整个项目的推进。实施小组一般是由跨部门的人员组成的,这些人员日常专职或绝大部分工作量是完成该项目的实施工作。
③全员参与
在企业中建设知识管理项目,小仅是决策者和实施小组的事情,企业内部任何一位员工都对这项工作负有责任。企业中实施的知识管理项目只有得到全体员下的支持和信任,才能在实施过程中少受阻力,在日后的运行过程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取得员工支持的方法是进行广泛的培训、体验,让员工明白采用新的系统会给他们的工作带来改进,提高效率,他们个人也会从中得到能力的提升。
2. 管理幅度受哪些因素影响? 如何进行管理幅度的有效性分析?
【答案】管理幅度的大小与组织中管理层次的划分有关。在组织规模既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存在着反比关系,因此一个组织结构设毛! 中的管理层次的划分,也就转化为组织管理职位设亡! 一时如何来确定有效的管理幅度。
在组织中任何一个具有管理性质的工作职位上,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可以分解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其职责范围内承担的业务工作; 另一部分是对其所管辖的下属进行管理协调工作。当主管人员增加一个下属时,他会将其担当的一部分业务工作转移给下属,从而减少其工作量; 与此同时,下属的增加又会引起主管人员对其所辖下属的管理协调工作量的增加。因此,判别管理幅度是否应该扩大,或者说判别管理幅度有效性的准则应该是:当主管人员增加一个下属所引起的主管人员的业务工作的减少量,应大于由此而引起其管理协调工作的增加量,从而使其工作总量减少,这样管理幅度的扩大是合理的。因此,在理论上,我们可以通过主管人员增加下属的边际有效性分析来确定管理者的有效管理幅度。但在实践中,由于管理幅度的有效性还受其他诸多因素影响,真正能这样分析操作并不那么容易。
3. 试述六西格玛的业绩改进模型。
【答案】六西格玛的业绩改进模型为DMAIC ,分别代表改进的五个阶段,即界定阶段(define ). 测量阶段
(measurement}、分析阶段(analysis )、改进阶段(improvement )和控制阶段(control )。 六西格玛项目选定之后,团队中不同的成员一起合作,依照这个过程的五个步骤,可以有效地实现六西格玛突破性改进。团队的工作从一个问题的陈述到执行解决方案,中间包含许多活动。通过DMA 工C 过程的活动方式,团队成员可发挥最有效的作用,完成项目使命。
DMfAIC 是包含了项目管理技术、统计分析技术、管理方法等方面技术综合而成的系统方一法。DMAIC 强调以顾客(外部+内部)为关注焦点,并将持续改进与顾客满意以及企业经营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 强调以数据的语言来描述产品或过程业绩,依据数据进行管理,并充分运用定量
分析和统计思想; 追求的是打破旧有习惯、有真正变化的和结果带有创新的间题解决方案以适应持续改进的需要:它强调面向过程,并通过减小过程的变异或缺陷实现降低风险、成本与缩短周期等。
DMAIC 过程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界定阶段。确认顾客关键需求并识别需要改进的产品或流程,决定要进行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的关键质量因素(CTQ ),将改进项目界定在合理范围内。
(2)测量阶段。通过对现有的过程的测量,制定期望达到的目标及业绩衡量标准,识别影响过程输出Y 的输入X ,并验证测量系统的有效性。
(3)分析阶段。通过数据分析确定影响输出y 的关键Xs#,即确定过程关键影响因素。
(4)改进阶段。寻找最优改进方案优化过程,输出Y 并消除或减小关键Xs#,使过程的缺陷或变异降至最低。
(5)控制阶段。使改进后的过程程序化,通过修订文件等方法使成功经验制度化,通过有效的监测方法维持过程改进的成果并寻求进一步提高改进效果的持续改进方法。
4. 现代组织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 理解这些理论观点对学习组织管理有何意义?
【答案】组织理论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组织理论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二种基本的观点。
(1)理性模式的组织观
这种基本观点是在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背景下产生的,以韦伯的古典行政组织理论为典型代表。该观点认为,组织是一个建立专业化分工协作基础之上的机械式的结构; 组织的事务应划分成若干职务职位,从上到下形成一个垂直的行政权力指挥链; 组织的各层次上的职务人员在处理组织事务时应该按照“完全理性”的原则进行; 应将组织的所有者与组织中专业人员分开,组织的所有者应选举产生,而组织中的职能人员可以通过考试、招聘、培训等方式选用。
(2)开放系统的组织观
这种基本观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系统理论的兴起并渗入到管理领域而产生的。该观点认为,组织是一个在一定环境之中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有着特定行为功能的开放性系统。组织系统在运行中与外部环境发生信息、物质、能量的交换,自身有着特定的结构形式和特定的行为功能。在开放系统的组织观指导下,对组织的运行管理,要求管理者特别关注其目标、功能和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注组织系统内部资源的整合利用; 关注组织系统与外部环境动态协调适应的关系; 关注组织中单个个体行为效益与组织整体行为效益之间的关系; 强调建立组织的自适应、自学习、自组织能力。
(3)生态系统的组织观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生态理论向社会管理领域中的渗透,学者们提出了生态系统的组织观。该观点认为,组织是一个为实现一定日标而存在的类生命体的有机结构。在一个组织中,既存在着保持组织结构相对稳定的维生体系,这种维生体系表现为一定组织内所存在的以责权关系为基础的职位职务关系网络; 还存在推动和促使组织不断成长发展的创生体系,这种创生体系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