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F015传播实务之网络传播概论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发展传播学
【答案】发展传播学是在冷战背景下诞生的,发展传播学研究的是国家发展与传播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心议题是:大众传媒在国家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发展传播学将大众传播视为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有力的工具,认为媒介能有效率地传播关于现代性的信息,并且有助于将民主政治制度、实践及市场经济,传送到经济落后的传统国家去,如第三世界国家。它的基本观点有:媒介必须把国家的发展目标(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追求国家文化和信息的自主; 支持国家的民主化进程。丹尼尔·勒纳(DanielLerner )、施拉姆、罗杰斯等都强调了传播在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而大众媒介特别是广播被看作是加速行为和结构变革的重要手段。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理论流派,主要有三种模式:主导模式(或称现代化模式)、依赖模式(或称依赖性批判模式)以及交互模式(或称参与性模式)。
2. 受众
【答案】受众是指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和网民。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又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受众的特点包括规模的巨大性、分散性和异质性。受众是大众传播媒介影响的对象,对传播过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受众的需求、受众对媒介信息内容的选择性接触活动等,都对大众传播的效果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3. 集合行为
【答案】集合行为是指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集合行为虽然是一种自发的反常现象,但它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一般认为,集合现象的发生需要三个基本条件:①结构性压力; ②触发性事件; ③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
4. 大众传媒的麻醉功能
【答案】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现代大众传播具有明显的负面功能。它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他们在读、在听、在看、在思考,但是,他们却把这些活动当做行动的代替物。他们有知识、有兴趣,也有关于今后的各种打算,但是,当他们吃完晚饭、听完广播、读
完晚报以后,也就到了睡觉的时间了。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把这种现象称为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5. 一致论
【答案】一致,是指人们在言谈举止各个方面都力求和谐一致,否则就会造成心理紧张而感到十分别扭。态度的变化要适应一种整体性的认知结构,而一致论所关心的正是这种认知结构如何达到一致的问题。这里就涉及到怎样处理不一致的信息、面临不一致的信息时受众的态度将朝什么方向变化。
6. 依附理论
【答案】依附理论是指一个(或一组)关于为了得到安全感而寻求亲近另一人的心理倾向的理论。当此人在场时会感到安全,不在场时会感到焦虑。此理论最早由约翰·鲍比在1950年代提出。依附理论经历了从悲观的“古典依附论”到具有乐观色彩的“依附发展论”的演变。依附理论从发展社会学的观点来看是国际经济和政治关系中影响重大的一种理论。霍布森、普雷维什、弗兰克和阿明对古典依附论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从一种学科角度上讲,依附论应划归为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一种理论流派。
7. 《人民的选择》
【答案】《人民的选择》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194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围绕大众传播的竞选宣传,对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所做的一项实证调查的研究报告。这次调查在俄亥俄州的伊里县进行,所以又称“伊里调查”。研究发现媒体在总统大选中的传播效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显著,由此还提出了著名的“舆论领袖”概念和“两级传播理论”。该研究直接否定了“子弹论”,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时代。
8. 媒介事件
【答案】媒介事件是指经过某“组织”(政府、政党团体、企业、社团等)规划并执行,有媒体参与的并向受众传播的具有特定历史价值的事件。
媒介事件这个概念包含两种理解:①媒介事件是“假事件”。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提出“假事件”一词,他将假事件界定为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指出了假事件具有人为策划、适合传媒报道的特点。媒介事件,就是其提出的假事件,是由各种利益集团制造的假事件。②丹尼尔·戴扬和伊莱休·卡茨在《媒介事件》中将媒介事件定义为“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如媒介策划的各种选秀活动。
二、简答题
9. 媒介效果研究是大众传播研究的重要内容,请从范式变迁的角度简述传播学效果理论的发展。
【答案】20世纪,媒介效果研究为传播学特别是大众传播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并构成了它的一
个主要领域。在此之后,媒介效果研究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初级阶段。这一时段,大众报刊、电影、广播等媒介迅速普及和发展,人们对它们的社会作用和影响力寄予高度期待,同时又有深深的担忧。“子弹论”、“魔弹论”或“皮下注射论”在这个阶段盛行。这一时期的核心观点是: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的强大力量,它们所传递的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的反应,因此,大众传播能够左右人们的态度和意见,甚至直接支配他们的行动。
(2)第二阶段:40年代开始,传播效果研究进入“有限效果论”阶段,“魔弹论”的效果观逐渐受到否定。这个时期的重要特点是:社会调查法和心理实验法普遍应用于传播学研究,学者开始对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机制进行实证考察。这个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有三个。
①“传播流”研究,即研究从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代表作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的《人民的选择》01944年出版)、卡兹等人的《个人影响》(1955年出版)、罗杰斯的《创新与普及》(196}年出版)以及克拉帕的《大众传播效果》01960年出版)。 ②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以美国心理学教授霍夫兰等人在二战期间的大量实证研究为代表,主要研究受传者态度沿传播者说服意图的方向发生的变化。
③“使用与满足”研究。这一类型研究将受众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3)第三阶段:60年代末开始,“有限效果论”观点开始受到批评,宏观效果理论得到发展。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知识沟”研究、“培养分析”以及“编码与释码”研究等。这些理论或假说的主题、内容各不相同,但有几个共同的特点: ①研究的焦点大都集中于探索大众传播综合的、长期的和宏观的社会效果;
②不同程度地强调传媒影响的有力性;
③与社会信息化的现实密切结合在一起。
90年代以后,由于媒介技术的发展,传播效果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探讨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这一时期的研究热点。
10.简述拉斯韦尔的媒介三大功能的内容。
【答案】1948年,拉斯韦尔在其《社会传播与结构》一文中,提出传播活动的三大功能。这三大功能虽然是针对整个传播系统而言的,但也完全可以作为媒介的功能来看待,具体内容如下: (l )监视环境功能
监视环境功能是指准确地、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再现周围世界的原貌及重要发展。任何传播行为都包含有来自客观事物的信息,因而也就或多或少地起着监视环境的作用。在人类生存环境日趋复杂多变的当代社会,监视环境的任务已越来越多地由大众媒介所承担。拉斯韦尔认为,社会犹如一个生物有机体,必须时刻监视周围的环境以确保生存的需要。
(2)联系社会功能
联系社会功能是指把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环节、各类因素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应付环境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