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大学F12社会政策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群体

【答案】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2. 社会设置(social institution)

【答案】社会设置又称社会制度,是指制约和影响人们社会行动选择的规范系统,是提供社会互动的相互影响框架和构成社会秩序的复杂规则体系。社会设置的基本特征包括:

①制度的普遍性;

②制度的特殊性;

③制度约束的集体性;

④制度影响的稳定性。

3. 《社会理论的基础》

【答案】《社会理论的基础》是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的主要著作。这本书被认为是帕森斯所著《社会行动的结构》问世以来社会理论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社会理论的基础》是回应社会系统是如何行动这一核心问题的,为理性选择理论学派建立了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本书共分为五编,从最基本的人的行动和关系谈起一直论述到复杂的社会行动的数学分析,是当前社会学和社会理论方面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为社会学在今后数十年的发展确立了新的研究方向。书中充分意识到重建社会需要相应的理论知识,并力图使书中内容满足这一要求。

4. 社会制度(社会设置)

【答案】社会制度又称社会设置,是指制约和影响人们社会行动选择的规范系统,是提供社会互动的相互影响框架和构成社会秩序的复杂规则体系。构成社会制度的基本要素包括价值观与价值判断、行为规则与奖惩体系、组织设置、权力体系。

5. 反向社会化

【答案】反向社会化又称逆向社会化,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给长辈的现象。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6. 社区

【答案】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一般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①社区占有一定的地域,其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社区之“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区域。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个“区”乃指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

②社区的存在离不开一定的人群。人口的数量、集散疏密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

③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及社区意识,构成了社区人群的文化维系力。

④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

二、简答题

7. 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是怎样的? 二者之间有何异同? 什么情况下应选用分层抽样? 什么情况下则应选用整群抽样?

【答案】(1)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具体操作方法

①分层抽样是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元素按某种特征或标志(如性别、年龄、职业或地域等)划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再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办法抽取一个子样本,最后,将这些子样本合起来构成总体的样本。

②整群抽样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些小的群体,然后由所抽出的若干个小群体内的所有元素构成调查的样本。

(2)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异同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在第一阶段基本相似,都是通过对总体的各个部分或层级进行抽样,但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对抽取出来的总体中的小群内的抽样,前者还是按照同样的方法,固定从每个群体中抽取出同样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后者却是将整个群体的个体作为调查的样本。

(3)不同情况下分层抽样与整群抽样的应用当某个总体是由若干个有着自然界限和区分的子群(或类别、层次)所组成,同时,不同子群相互之间差别很大、而每个子群内部的差异不大时,则适合于分层抽样的方法; 反之,当不同子群相互之间差别不大、而每个子群内部的异质性程度比较大时,则特别适合于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8. 简述集体行动的特征。

【答案】集体行为,又称集合行为、大众行为,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一般具有下列几项特征:

(1)无组织性

无组织性是集体行为最显著的特征,并将其与制度行为或组织行为区分开来,与制度化或组织化行为相比,集体行为处于较无组织的一端,行动者目标不明确,社会情景较为模糊,日常互

动的规则出现混乱,社会控制机制失灵。

(2)人数众多

集体行为是同一时间内采取相同行动的许多人共同做出。

(3)行为者相互依赖

集体行为中,个人都不是单独地行动,而是与他人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4)不稳定性

集体行为通常是在骤然间爆发的,来无踪、去无影,一哄而起、转瞬即逝,不可能持续稳定地存在一个较长的时期。

(5)非常规性

作为个体的人,既有理性的一面,又有非理性的一面,整个生活世界是山理性设计与意外事故、秩序与反常交织在一起的,集体行为展现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出轨的一面,它异乎寻常,无法预料,也难以确定。

(6)易受暗示性

集体行为的产生常常是自发的,即使有些集体行为可能源于某些人的挑动,但绝大部分人并不是因为接受了明确的行为指令,而是接受了人群的情绪所传达的暗示。

9. 目前中国社会的分层结构主要是由哪些阶层构成的?

【答案】目前中国社会的分层结构主要是由以下阶层构成: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这是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具体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 各省、市、地区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

(2)经理人员阶层。这是指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这一阶层的社会成员主要来源于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来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干部; 第二部分来自较大规模的私营企业或高新科技产业领域中的私营企业; 第三部分是三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3)私营企业主阶层。这是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即包括所有雇工在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的业主。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这是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在中国的阶层结构以及社会中间层中所占的比例还比较低,主要集中于城镇。

(5)办事人员阶层。这是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主要由党政机关中的中低层公务员、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非专业性办事人员等组成。

(6)个体工商户阶层。这是指拥有较少量私人资本并投人生产、流通、服务业等经营活动或金融债券市场并以此为生的人。

(7)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这是指在商业和服务行业中从事非专业性的、非体力的和体力的工作人员。

(8)产业下人阶层。这是指在第二产业中从事体力、半体力劳动的生产工人、建筑业工人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