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852社会学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主干家庭

【答案】家庭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主干家庭是美国社会学家默多克在1949年提出的一套划分家庭类型的概念,是指父母(或一方)与一对己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类型。

2. 内在控制

【答案】内在控制是指通过群体规范的内化而取得的控制。它是社会化的结果。个体幼年时期学习特定条件下的适当的、被期待的行为举止,从而习得了服从社会规范的动机(无论是否有外在压力)。

3. 公民社会

【答案】公民社会论主张一个介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相对独立的社会领域的存在,认为这个领域的存在有其内在的价值,并在保障公民自由和权利、提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团结、推动社会自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个社会领域就是公民社会。

4. 文化模式

【答案】文化模式是一个社会中所有文化内容(包括文化特质与文化丛)组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和结构。这种形式往往表现了一种社会文化的特殊性。文化模式分为特殊的文化模式与普遍的文化模式。文化模式研究是将各个层次上的文化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只有研究文化模式,才能认识到一个社会或民族文化的优点与缺点,才能进行文化比较。

5.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答案】《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韦伯的代表作,这本书是韦伯对现代理性资本主义精神进行详细分析的伟大著述。这本书通过自由劳动之理性组织、法律、行政机构、理性主义等中介变量,层层分析,阐述宗教伦理这种神秘的力量如何产生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社会精神气质,论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亲和性。

6. 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答案】从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上的区分,可将角色分为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1)先赋角色,又称归属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如一个人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等角色。

(2)自致角色,又称自获角色或成就角色,是指主要是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的取得是个人活动的结果,自致角色的获得也与人的一些主、客观条件有关。自致角色的取得又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3)自下业化社会以来,许多原来属于先赋的角色变成了自致角色。社会上的一些重要角色,如职务、职称、学衔等都是靠人们的后天努力而获得的,这显示了社会的进步。

7. 社会福利

【答案】社会福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①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为提高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采取的种种措施; ②狭义的社会福利则专指对社会生活有困难者进行帮助。社会福利的主要内容有:社区医疗保健网络、社区文化娱乐设施、劳动就业培训与指导中心。

8. 城市化

【答案】城市化又称都市化,通常是指随着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日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日在总人日中的比重上升。城市人日比重上升、农村人日比重下降是城市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城市化也包含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城市化的实质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转型。

二、简答题

9. 如何理解“迟发展效果”?

【答案】(1)“迟发展效果”的基本含义

由于发展中国家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它们的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正是由于起步较晚,又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就形成了它们特殊的发展过程。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将这终特殊性称之为“迟发展效果”。

(2)“迟发展效果”的主要表现①有日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

这种有目的的社会现代化过程,一般表现为借鉴甚至模仿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和发展道路。由于存在着借鉴和模仿的可能,因而发展中国家都试图跨越发达国家所经历的某些阶段,“赶超”因而成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的一个突出特征。

,以促为了实现“赶超”的日标,发展中国家一般采用某种程度上的“集中化”和“计划化”

进社会现代化过程。

②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

现代化过程对于这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从外部输入种种现代化因素的过程,包括经济模式、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社会价值观念等。异质文化和外来模式的引入和接受,会带来许多特殊的效应:

a. 外来因素,包括现代化因素的输入,必然不可避免地要同本国社会原有的传统因素和社会结构发生对抗,引发多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甚至导致民族矛盾和冲突。

b. 基于外部因素引发的现代化过程,会造成社会的急剧变革和发展,使原有社会结构关系解

体或重组。

(3)造成不稳定的因素的来源

①来自传统的社会力量,它们有可能顽固地抵制和反抗现代化过程;

②来自急于实现社会现代化的社会力量,超出了整个社会所能接受的程度;

,会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损害发展中国家的正常稳定发展。③来自发达国家的“示范效应”

10.简述科层组织中的彼得原理。

【答案】(1)彼得原理的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就将被提升到更高(2)彼得指出,每一个职工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

一级职位; 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

(3)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仃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仃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小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即依靠裙带关(4)彼得认为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动”

,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

11.如何理解现代化与传统的关系?

【答案】现代化是对历史传统既批判、又继承的过程。

(1)现代化与传统之间的关系,是指一个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同原有社会结构

,一般是指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体系中的各种要素发生的各种各样关系。“传统”

俗、艺术、制度以及行为方式等。

(2)“传统”与“现代化”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①某些传统作为民族历史发展的精华和科学健康的成果,不仅不会成为社会现代化的障碍,而且和本民族的社会现代化有着直接联系;

②传统毕竟是历史上形成的,历史条件的变化使得某些传统自身丧失了存在的价值,人们也需要重新评判它们的价值。

(3)从历史的延续性看,社会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是上一个阶段以至以前阶段的延续,但又是上一阶段和以前阶段的发展,截然分开或完全一致都实际上取消了发展。因此,没有一个绝对继承传统的现代化进程,也没有一个绝对拒绝传统的现代化进程。

12.怎样理解社会转型与社区制度创新的关系? 试从“中国经验”的视角展开论述。

,集中体现了社会转型的基本特点,而社会转型的一个重【答案】社区作为一个“微型社会”

要方面即为传统社区转变为现代社区,这是一个社区制度创新的过程。以“中国经验”的视角而言:

(1)社会转型对农村社区制度创新的影响

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催生和推动着农村社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