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要略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填空题

1. 今湖南大学所在地是宋初四大书院之一_____的旧址。

【答案】岳麓书院。

【解析】岳麓书院是毫无争议的宋初四大书院之一,是今湖南大学的校址。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距今己有一千多年,因在长沙岳麓山而得名,朱熹和南宋另一理学家张栻曾在此讲学。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历经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

2. 如果要查找古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可以看《四库全书》的_____部。

【答案】集

【解析】《四库全书》是清朝乾隆皇帝在“文字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编撰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从书。分“经、史、子、集”四部。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经部”包括儒家经典以及研究、解释这些经典的著作; “史部”包括所有的史书以及研究、评论这些史书的著作; “子部”包括除儒家经典之外的兵、法、农、医、天文、算术等各家著作; “集部”包括历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如诗、词、赋、曲、散文等。它保存了中国历代大量文献,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官修丛书。

3. 根据老子的思想,中国古代产生了以老子为始祖的宗教派别_____,是华夏民族本土产生的最具影响的宗教。

【答案】道教

【解析】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具有很大影响的宗教。东汉末年,有河北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奉《太平经》为经典,以老子为教主,创立“太平道’,,也用符水咒法给人治病,广收道徒,发动了黄巾起义。这就是道教的早期派别。道教认为,“道”清虚自然,无为白化,人们只有清静无为,恬淡寡欲,才能体“道”,认为老子就是“道”的化身。

4. 通过_____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传到了欧洲。

【答案】阿拉伯

【解析】中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都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从而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造纸术是在公元8世纪时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人欧洲,欧洲人才结束了用羊皮书写的历史。火药是在13世纪左右,经由商人传入阿拉伯地区,后来欧洲人又在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学会了火药和火器的制造方法。指南针在宋代就已传入阿拉伯地区,公元1180年左右,指南针又从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人手中,才有了后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的可能。

5. 中国文学中常说的“韩柳文、李杜诗、苏辛词”中的“辛”指的是_____

【答案】辛弃疾。

【解析】辛弃疾,既有经邦济世之才,又有廓清天下之志,个人经历颇富传奇色彩,词作充满爱国豪情和英雄气概,嬉笑怒骂,皆成妙笔,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爱国词人,是豪放派的代表,与苏轼合称“苏辛”

6. 江苏这一名称形成于清代,是合_____与苏州二府之名而成。

【答案】江宁

【解析】江苏,位处长江下游、黄海之滨,春秋战国时属吴、楚等国,秦属东海、会稽郡,汉属徐、扬二州,清初建为江南省,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改设为江苏布政使司,两江总督驻江宁府(今南京市),巡抚驻苏州府(今苏州市),合两地之名为“江苏”,现省会南京市,简称“苏”。

7. “少陵野老”是指_____

【答案】杜甫

【解析】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少陵,取自少陵原,是西安地名,萧选注杜甫曾在这里住过,故自称少陵野老。杜甫的《哀江头》曾写道“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

8. 我国的民族节日,特别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其生产与演变,跟远古_____、祖先崇拜和原始禁忌有密切关系。

【答案】农业生产

【解析】由于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上形成的传统节日多达数百个。许多重大节日,至今仍影响着人们的习俗。我国的民族节日,特别是汉民族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宗教无关。它的产生与演变,跟远古农业生产、祖先崇拜和原始禁忌有密切关系。

9. 孙子谈用兵,认为给敌方以大规模毁灭性杀伤和打击乃是最下策,能用外交、政治、心理威慑等手段取得胜利,才是上策,这就是“_____”。

【答案】不战而屈人之兵

【解析】《孙子兵法·谋攻篇》:“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全旅为上,破旅次之; 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靠打仗取得胜利,并不值得赞扬,能用政治、外交、心理以及各种威慑手段取得胜利,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理想的。

10.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_____》,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答案】黄帝内经

【解析】《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全书分《灵枢》、

《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联合创作。《黄帝内经》全面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11.朴学以明清为盛,成就超越古人,尤以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辉煌,形成所谓“_____”。

【答案】乾嘉学派

【解析】理学在清代走向衰微,儒家学者因思想和社会的变迁又归向经学,注重的训话和考据之学简称“朴学”。朴学以清代为盛,尤以乾隆、嘉庆时的朴学最辉煌,形成“乾嘉学派”

二、选择题

12.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类始于隋代。按照这种分类方法,历代文学家的文学作品应该归为( )。

A. 经部

B. 史部

C. 子部

D. 集部

【答案】D

【解析】“经、史、子、集”四分法始于隋朝。《隋书·经籍志》著录了东汉以来的大量文献,并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另附佛、道二类,不列入四部之内,从此有了“四部”之称。“经部”包括儒家经典以及研究、解释这些经典的著作; “史部”包括了所有的史书以及研究、评论这些史书的著作; “子部”包括除儒家经典之外的兵、法、农、医、天文、算术等各家著作; “集部”包括历代作家的文学作品,如诗、词、赋、曲、散文等。

13.我国行政区划实行“行省制”是从( )

A. 宋

B. 元

C. 明

D. 清

【答案】B

【解析】元、明、清三代基本实行“行省制”。元代初年,以中书省为中央政府,直辖京师附近地区,如山西、河北等地,然后将其他地区分成十个行中书省,即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简称为“行省”。行省之下,设道、路、州(府)、县,这是行省制的开始。

14.中国园林常常把窗子设计成( ),成为“便面”,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A. 五角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