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841美学之西方美学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自然物与人的生活的联系。
【答案】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自然物都是人的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自然美的领域一旦扩大到植物的范围,植物本身所具有的那些极为丰富的形式特征,促进了人们对许多形式规律的掌握。自然物与人的生活的紧密联系具体表现为:
(1)山水成为美的对象
①中国山水诗画
a. 秦汉都是以人物画为主,到了魏晋南北朝山水画逐渐发展,但多为人物画背景。
b. 东晋、南朝时,山水画才开始成为独立画种。南朝时宗炳著有《画山水序》,王微著有《叙画》,都是专门总结山水画的经验。
c. 山水诗山水诗比山水画出现可能更甲一些,如魏曹操《观沧海》。
d. 山水诗画兴起的社会原因
第一,当时诗人画家主要是文人墨士或士大夫,有些是对现实生活不满,到自然中寻求慰藉。 第二,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愈来愈向多方面发展。
第三,自然事物愈来愈多地成为人的审美对象,从动物、植物,扩展到山水等方面,这也是人类审美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西方
十七世纪荷兰才出现独立的山水画,产生了一批风景画家。
a. 这批画家对自然发生兴味的社会原因
当时荷兰摆脱了西班牙的奴役获得独立,取得胜利的资产阶级对那些为天主教堂服务的圣像画失去兴趣,因此产生了许多表现人和自然美的绘画。
b. 代表性的风景画家
第一,雷斯达尔,其作品如《埃克河边的磨坊》,气魄雄伟,气势磅礴,色彩纯朴、深沉; 第二,霍贝玛常画乡村中平常的景物,颇有田园诗趣,如《并木林道》景色秀丽、舒展; 第三,伦勃朗风景画也很好,色彩浑厚、纯朴。
③十九世纪在法国也出现了许多风景画家
a. 巴比松画派。
b. 法国风景画家柯罗不仅画宁静的风景,还画一些崇高的自然现象。
c. 意义:自然美的领域更扩大了,惊心动魄的自然现象也可以成为审美对象。
(2)人类与自然有着密切联系
①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联系愈来愈扩大。
②人类与自然联系扩大的具体表现
a. 自然作为物质生活的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
b. 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展。
③自然美的根源:离不开社会和生活的客观联系,离不开人。
2. 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案】艺术美的主要特征集中表现为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1)形象性,是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生动、具体、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形象。形象性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2)主体性,集中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家面对人千世界浩瀚的生活素材,必须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并且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等等主观因素“物化”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之中。
(3)审美性,是指艺术美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更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3. 简述喜剧艺术的审美作用。
【答案】(1)喜剧艺术使人们在笑声中满足了审美需求,激发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笑是一面胜利的旗帜。”“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喜剧引发的笑声,能够充分展现人们的优越感和良好的精神风貌,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2)喜剧中的讽刺作为一种战斗武器,能够揭露敌人的反动、腐朽、伪善,揭露严重阻碍社会进步的习惯势力及社会生活中的严重缺点和错误,起到教育人民、鼓舞人民的作用,增强人们与丑恶现象和错误现象做斗争的力量和志气。
4. 简述“荒诞”的审美特点。
【答案】(1)平面化:西方现代派艺术不再在理性意义上把实体看作是可以个别地或整体地透彻了解的存在大系
(2)平板化:时空深度的取消,秩序不复存在,造成了无高潮、无中心的出现;
(3)价值削平:荒诞艺术绝对地否定任何价值。
5. 悲剧的美感是什么? :悲剧的美感主要包含三种因素:
(1)怜悯,就是看到命运的不公正带给人的痛苦而产生的同情和惋惜;
(2)恐惧,就是对于操纵人们命运的不可知的力量的恐惧;
(3)振奋,就是悲剧主人公在命运的巨石压顶时依然保持自身人格尊严和精神自由的英雄气概所引起的震撼和鼓舞,这是灵魂的净化和升华。
【答案】
6. 简述美与科学的关系。
【答案】美与科学的关系表现为:
(1)美与科学的联系
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在社会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审美情感包含着理性认识,是情与理的统一,科学探求真理的认识也包含着情感活动,也是情与理的统一; 美感和科学认识一样,都是客观世界能动反映的一种方一式,都是意识形态。
(2)美与科学的区别
①审美的想象与科学的想象是不同步的
科学的想象追求真理是非常严谨的,要有可靠的事实作根据,不容许虚构,更不允许由想象代替和构成科学的最后成果。审美的想象是追求美,可以允许虚构; 科学的想象要符合逻辑,尽量排斥感情的色彩和作用。审美的想象不必符合逻辑。
②审美情感与科学探求真理的认识不同
科学家所追求的是真,虽有热烈的情感,但情感只是作为追求真理的动力,它不能进入认识过程,更不能作为认识的结果。追求真理的认识是以理智、思想等抽象逻辑认识为其特征的。审美情感是对美的认识,与追求真理的抽象逻辑认识不同,它不脱离生动的、具体的感性形象。它是以情感体验为特征,在情感体验中虽也有理性的思维活动、理性认识的内容,但它是融化在、沉淀在情感之中的。如果说科学家的认识是以抽象的逻辑为主的话,美感认识则以对美的体验为主。
二、论述题
7. 论述自然和自然美。
【答案】(1)自然本身没有美丑,自然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①自然没有美丑之分
在人类原始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都是自在之物,它们的物质属性虽然早己存在,但这时自然无所谓美丑,因为自然的美丑对于人才有意义。在人类出现以前朝霞的绚丽,月光的清澄,虽然作为物质的属性仍然存在,但这些属性对于自然本身来说是没有美的意义的。
②自然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自然作为一种异己的对立的现象,并不是可亲的,因此,原始人类对这种具有无限威力的神秘的自然力量并不感到美。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们在改造自然中,自然事物才愈来愈多地成为可亲的对象。一般说来狩猎民族以动物为装饰,而不以植物为装饰、这是由社会生活所决定的。
③自然美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扩大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联系愈来愈扩大,自然对于人,一方面作为物质生活的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展,如动物、植物、山水甚至狂风暴雨、惊涛骇浪都可以成为审美对象。
(2)自然成为自然美的两种形式
①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成为自然美
一种是经过劳动改造的自然景物,在这种自然景物中凝聚着人的劳动,自然与生活的联系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