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开大学软件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专业综合基础微机测试之计算机网络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综合题

1. 试述资源预留协议RSVP 的工作原理。

【答案】资源预留协议RSVP 的工作原理:

RSVP 从含有“业务类别(TSpec )”信息的发送端发送一个路径信息给目的地址。

每一个支持RSVP 的路由器沿着下行路由建立一个“路径状态表”,其中包括路径信息里先前的源地址。为了获得资源预留,接收端发送一个上行的RESV (预留请求)消息。RESV 消息里有“请求类别(Rspec )”,表明所要求的综合服务类型,还有一个“过滤器类别”,表征正在为分组预留资源。路由器是靠“流的描述符”来识别每一个预留资源的。“流的描述符”即把RSpec 和过滤器类别合起来。

当每个支持RSVP 的路由器沿着上行路径接收RESV 的消息时,它采用输入控制过程证实请求,并且配置所需的资源。若请求得不到满足,路由器向接收端返回一个错误消息。若消息被接受,路由器就发送上行RESV 到下一个路由器。当最后一个路由器接收RESV ,同时接受请求的时候,它再发送一个证实消息给接收端。当发送端或接收端结束了一个RSVP 会话时,则断开连接。

2. 假定网络中的路由器B 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项目(这三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和“下一跳路由器”)

现在B 收到从C 发来的路由信息(这两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和“距离”):

试求出路由器B 更新后的路由表(详细说明每一个步骤)。

【答案】路由器B 更新后的路由表如下:

3. 浏览网页的时候,请运用TCP/IP、DNS 、HTTP 、HTML 、URL 、MIME 等术语描述浏览网页的整个逻辑过程。

【答案】HTTP 协议是基于请求/响应模式的(相当于客户机/服务器)。一个客户机在浏览器中输入URL 地址,然后通过DNS 的域名解析过程将该URL 解析成主机的IP 地址,然后客户机与服务器主机建立TCP 连接,发送一个请求给服务器,请求方式的格式为:统一资源标识符(URL )、协议版本号,后边是MIME 信息包括请求修饰符、客户机信息和可能的内容。服务器接到请求后,给予相应的响应信息。其格式为一个状态行。包括信息的协议版本号、一个成功或错误的代码,后边是MIME 信息包括服务器信息、实体信息和可能的内容。

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答案】我们知道,21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网络,因为网络能够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因此网络现在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它正在改变着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加速了全球信息革命的进程,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都已离不开因特网。因此,可以说因特网是人类自印刷术发明以来在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5. 试根据IP 地址的规定,计算出如表所示中的各项数据。

表 IP 地址类别表

【答案】(1)A 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占1个字节,且第一位固定为0, 可指派的网络号为126个(即)。减2是因为网络号为00000000的IP 地址是保留地址,网络号为01111111的IP 地

)。址用于测试本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 A 类地址的主机号占3字节,因此每一个A 类网络中的最大主机数为16777214个(即

网络上的所有主机;

(2)B 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有2字节,且前两位固定为10。网络号字段的后14位无论如何取值,网络号字段都不可能是全0或全1,因此网络总数不用减2。但B 类网络地址128.0.0.0是不指派的,可以指派的B 类最小网络地址为128.1.0.0。因此B 类地址可指派的网络数为16383个(即),每一个网络上的最大主机数为65534个(即

减2是因为全0的主机号字段表示该IP 地址是“本主机”所连接到的单个网络地址,而全1表示该),减2是因为要扣除全0和全1的主机号;

(3)C 类地址的网络号字段有3字节,且前三位固定为110。C 类网络地址192.0.0.0也是不指派的,可以指派的C 类最小网络地址为192.0丄0, 因此C 类地址可指派的网络总数为209"7151个(即),每一个C 类地址的最大主机数为254个(即);

6. 在因特网中将IP 数据报分片传送的数据报在最后的目的主机进行组装。还可以有另一种做法,即数据报片通过一个网络就进行一次组装,试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

【答案】前一种方法对于所传数据报来讲仅需要进行一次分段一次组装,用于分段和组装的

开销相对较小。但主机若在最终组装时发现分组丢失,则整个数据报要重新传输,时间开销很大。

后一种方法分段和组装的次数要由各个网络所允许的最大数据报长度来决定,分段和组装的开销相对较大。但若通过一个网络后组装时发现分段丢失,可以及时地重传数据报,时间开销较前者小,同时可靠性提高。但是并非所有的数据报片都经过同样的路由器,在每一个中间路由器进行组装时可能总会缺少几个数据报片。另外,组装后的分组可能在进入后面网络时分片,这样增加了路由器处理的开销。

7.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最主要的特点。

【答案】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的第一个分

1983年,TCP/IP组交换网ARPANET 最初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并不是一个互连的网络)。

协议成为ARPANET 上的标准协议,在1983至1984年间,因特网形成;

第二阶段是3级结构的因特网。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从1985年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 (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 )就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计算机网络,即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 。它是一个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第三阶段是多层次ISP 结构的因特网。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 结构的因特网。大致将因特网分为以下五个接入级:第一级是网络接入点NAP ; 第二级是由多个公司经营的国家主干网;第三级是地区ISP (商用的、国家的);第四级是本地ISP ; 第五级是校园网、企业或家庭PC 机上网用户。

8. IP 地址分为几类,各如何表示,IP 地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IP 地址是指给因特网上的每一个主机(或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分配一个在全世界范围内唯一的32位标识符。而所谓“分类的IP 地址”则是将IP 地址划分为若干个固定类,每一类地址都由两个固定长度的字串组成,第一个字段是网络号,第二个字段是主机号。

(1)IP 地址被分为A 、B 、C 、D 、E 五类,其中A 、B 、C 类为单播地址,D 类地址用于多播,E 类地址保留为以后用:

①A 类地址:网络号占1个字节长,网络中的主机号占3个字节,A 类地址网络号的第一位二进制数取值必须为“O ”。A 类地址可指派的网络号是126个

减2的原因:网络号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