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通大学计算机网络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综合题

1. 常用的传输媒体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答案】常见的传输媒体有以下几种:

(1)双绞线。双绞线分屏蔽双绞线(STP )和无屏蔽双绞线(UTP )。把两根互相绝缘的铜导线并排放在一起,然后用规则的方法绞合在起来就构成了双绞线。绞合可以减少对相邻导线的电磁干扰。使用双绞线最多的地方就是到处都有的电话系统。几乎所有的电话都用双绞线连接到电话交换机。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都可以使用双绞线,其通信距离一般为几到十几公里。由于双绞线的价格便宜且性能也不错,因此使用十分广泛;

(2)同轴电缆。同轴电缆分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同轴电缆由内导体铜质芯线、绝缘层、网状编制的外导体屏蔽层以及保护塑料外层构成。由于外导体屏蔽层的作用,同轴电缆具有很好的抗干扰特性,被广泛用于传输较高速率的数据。目前同轴电缆主要用在安装有线电视网的居民小区中,同轴电缆的带宽取决于电缆的质量,目前高质量的同轴电缆的带宽已接近1GHz ;

(3)光导纤维。光纤是光纤通信的传输媒体,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带宽远远大于目前其他各种传输媒体的带宽。光纤的通信容量非常大,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对远距离传输特别经济,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能好,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不易被窃听或截取数据,体积小,质量轻。但是光电接口还比较贵。光纤被广泛用于电信系统铺设主干线;

(4)无线电微波通信。无线电微波通信主要是靠电离层的反射,由于电离层的不稳定,导致短波信道的通信质量较差,危险微波通信不能直视,分为两种方式:地面短波接力通信和卫星通信。卫星通信虽然通信距离远,通信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但传播时延较大,技术较复杂,价格较贵。

2. 话音信号的采样速率为8000Hz , 每隔10ms 将已编码的话音采样装配成话音分组,每一个话音分组在发送之前要加上一个时间戳。假定时间戳是从一个时钟得到的,该时钟每隔A 秒将计数器加1。试问能否将A 取为9ms? 如果行,请说明理由;如果不行,你认为A 应取为多少?

【答案】不能将A 取为9ms ,A 应小于话音分组长度10ms 。如果将A 取为9ms ,则有, 时钟时间:0918273645546372819099108……

计数器值:0123456789101112……

话音分组每隔10ms 产生一个,对应的时间戳值(即计数器值)为:

话音分组产生时间: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

应加上的时间戳值:012345678101112……

可以看到时间戳值在8到10之间缺了一个。可见将Δ取为略小于话音分组长度10ms 是不行的。正确的做法是使2Δ或3Δ等于话音分组长度。当话音分组丢失时,时间戳值会相差4Δ或5Δ,

由此来判定是否发生了分组丢失,可以将Δ取为5ms 。

3. 文件传送协议FTP 的主要工作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说FTP 是带外传送控制信息?主进程和从属进程各起什么作用?

【答案】(1)FTP 的主要工作过程:在进行文件传输时,FTP 的客户和服务器之间要建立两个并行的TCP 连接:“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控制连接在整个会话期间一直保持打开,FTP 客户所发出的传送请求,通过控制连接发送给服务器端的控制进程,但控制连接并不用来传送文件。实际用于传输文件的是“数据连接”。服务器端的控制进程在接收到FTP 客户发送来的文件传输请求后就创建“数据传送进程”和“数据连接”,用来连接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数据传送进程。数据传送进程实际完成文件的传送,在传送完毕后关闭“数据传送连接”并结束运行;

(2)由于FTP 使用了一个分离的控制连接,因此FTP 的控制信息是带外(Out of Band)传送的。使用两个独立的连接的主要好处是使协议更加简单和更容易实现,同时在传输文件时还可以利用控制连接;

FTP 的服务器进程由两大部分组成:(3)一个主进程,负责接收新的请求;若干个从属进程,负责处理单个请求。

4. 为什么LLC 子层的标准已制定出来了但现在却很少使用?

【答案】以太网在局域网市场中取得了垄断地位并且几乎成为了局域网的代名词,由于因特网发展很快而TCP/IP体系经常使用的局域网只剩下DIXEthernetV2而不是标准中的局

IEEE802委员会制定的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 的作用已经消失, 域网,因此,现在已经很少使用。

5. 公式(3-3)表示,以太网的极限信道利用率与连接在以太网上的站点数无关。能否由此推导出:以太网的利用率也与连接在以太网上的站点数无关?请说明你的理由。

【答案】不能。以太网的极限信道利用率是假设以太网上的各站发送数据都不会产生碰撞。这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而实际上的以太网有多个站同时工作时发送数据的时刻是随机的,就可能发生碰撞,站点数越多,产生碰撞的可能性越大,信道的利用率越低,所以以太网的利用率也与连接在以太网上的站点数有关。

6. IP 电话的两个主要信令标准各有何特点?

【答案】IP 电话的两个标准:ITU-T 定义的H.323协议和IETF 提出的会话发起协议SIP 。 H.323协议的特点:以已有的电路交换电话网为基础,增加了IP 电话的功能。H.323的信令沿用原有电话网的信令模式,与原有电话网的连接比较容易。H.323是因特网的端系统之间进行实时声音和视像会议的标准。H.323标准指明了四种构件,使用这些构件连网就可以进行点对点或一点对多点的多媒体通信。

SIP 协议的特点:以因特网为基础,将IP 电话视为因特网上的新应用。SIP 使用的是KISS 原

则:保持简单、傻瓜(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SIP 协议只涉及到IP 电话所需的信令和有关服务质量的问题,而没有提供像H.323那样多的功能。SIP 使用了HTTP 的许多首部、编码规则、差错码以及一些鉴别机制,它比H.323具有更好的可扩缩性。SIP 的地址十分灵活,它可以是电话号码,也可以是电子邮件地址、IP 地址或其他类型的地址。

7. 假定站点A 和B 在同一个10Mb/s以太网网段上,这两个站点之间的传播时延为225比特时间。现假定A 开始发送一帧,并且在A 发送结束之前B 也发送一帧。如果A 发送的是以太网所容许的最短的帧,那么A 在检测到和B 发生碰撞之前能否把自己的数据发送完毕?换言之,如果A 在发送完毕之前并没有检测到碰撞,那么能否肯定A 所发送的帧不会和B 所发送的帧发生碰撞?(提示:在计算时应当考虑到每一个以太网帧在发送到信道上时,在MAC 帧前面还要增加若干字节的前同步码和帧定界符)

【答案】假设在时间t=0比特时间,A 开始传输一巾贞,A 传输一个512+64比特时间的最小长度帧。因此A 将在t=512+64比特时间完成帧传输。在最坏的情况下,B 在t=224时开始发送数据,t=224+225=449,B 的第一个比特到达A 。因为

撞。

如果A 在发送完毕之前并没有监测到碰撞,那么就能肯定A 所发送的帧B 不会和发送的帧发生碰撞。

8. 试解释一下名词:归属网络,永久地址,归属代理,被访网络,外地代理,转交地址。

【答案】归属网络:移动站原始连接到的网络。

永久地址:又称为归属地址,即移动站的原始地址。

归属代理:通常是指连接在归属网络上的路由器。被访网络:当移动站A 移动到另一个地点,他所接入的网络称为被访网络(visitednetwork )或外地网络(foreignnetwork ).

外地代理:被访网络中使用的代理,它通常就是连接在被访网络上的路由器(当然也充当主机)。

转交地址:外地代理为移动站创建的一个临时地址。

所以A 在完成传输前一定会监测到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