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院861管理学Ⅰ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判断题
1. 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企业应该注重自身的条件和生产能力
【答案】这种观点不全面。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应该要注重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组织生产,也要注重自身条件和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1)买方市场是指供给大于需求,商品价格有下降趋势,买方在交易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趋势。因此,会导致卖方之问竞相抛售,买方有任意选择商品的主动权。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盈利,最重要的是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组织生产。
(2)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竞争不断加剧。企业要想盈利,在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组织生产的同时一,也要注重自身的条件和生产能力,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创造更优越的企业条件,都能提高企业的整体经营水平,从而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丰厚的利润。
2. 领导采用的领导方式应与下属的“成熟”程度一致。
【答案】T
赫西和布兰查德提出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度,选择正确的领导风格,就会取得领导的成功。把下属的成熟度作为关键的情景因素,认为依据下属的成熟度水平选择正确的领导方式,决定着领导者的成功。
3. 管理学的研究方法基本上有三种:第一种是归纳法,第二种是实证法,第三种是抽象法。( )
【答案】错
4. 合乎道德的管理主要是为了企业获利。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企业是一个以营利为日的的社会经济组织。合乎道德的管理并不主要是为了使企业获利,而是使企业获得一种长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具体原因如下:
(1)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
(2)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有时,为了社会整体的利益,甚至不惜在短期内牺牲组织自身的利益。
(3)合乎道德的管理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及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合乎道德的管理者知道,组织与利益
相关者是相互依存的。
(4)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日的。组织行为的日的是为了人。
(5)合乎道德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
(6)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自律的特征。有时,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能唤醒人们的良知和羞耻感、内疚感,从而对其行为进行自我调节。
(7)合乎道德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组织的价值观不是个人价值观的简单汇总,而是组织所推崇的并为全体(或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
因此,合乎道德的管理部分目的是为了企业获利。
5. 织变革的阻力是直接的、公开的、消极的,应予以杜绝。
【答案】T
组织变革就是组织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及时对组织中的要素进行结构性变革,以适应未来组织发展的要求。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组织的效能,特别是在动荡不定的环境条件下,要想使组织顺利地成长和发展,就必须自觉地研究组织变革的内容、阻力及其一般规律,研究有效管理变革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组织变革意味着原有状态的改变,意味着破旧立新。面对改革,组织中的一些人必须放弃自己原有的观念、行为方式,适应新盼方式。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有可能对变革形成阻力,变革成功的关键在于尽可能消除阻碍变革的各种因素,缩小反对变革的力量,使变革的阻力尽可能降低,必要时还应该运用行政的力量保证组织变革的顺利进行。
二、简答题
6. 什么是沟通? 为什么要沟通? 沟通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答案】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整个管理工作都与沟通有关。
(1)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
(2)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
(3)沟通也是企业与外部环境建立联系的桥梁。
沟通的过程是:
(1)发送者需要向接受者传送信息或者需要接受者提供信息。这里所说的信息包括很广,诸如想法、观点、资料等。
(2)发送者将这些信息译成接受者能够理解的一系列符号。
(3)将上述符号传递给接受者。
(4)接受者接受这些符号。
(5)接受者将这些符号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
(6)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内容。
(7)发送者通过反馈来了解他想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无误地接受。
7. 解释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
【答案】波特(L.w.Porter )和劳勒(E.ELaMer )的综合激励模型比较全面地说明了各种激励理论
的内容。5个基本点为:
(1)个人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不仅仅取决于奖励的价值,还受到个人觉察出来的努力和受到奖励的概率的影响。
(2)个人实际能达到的绩效不仅仅取决于其努力的程度,还受到个人能力的大小以及对任务的了解和理解程度的影响。
(3)个人所应得到的奖励应当以其实际达到的工作绩效为价值标准,尽量剔除主观评估因素。
(4)人对于所受到的奖励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如何,取决于受激励者对所获报酬公平性的感觉。
(5)人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将会反馈到其完成下一个任务的努力过程中,满意会导致进一步的努力,而不满意会导致努力程度的降低甚至离开工作岗位。
8. 简述马斯洛层次需要论对学校管理的意义。
【答案】(1)需要层次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最著名的激励理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重要程度,分为五个层次,如下图所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睡眠及其他生理要素; ①生理的需要。指人类维持基本生存所需要的各种物质上的需要。如食物、水、衣着、住所、
②安全的需要。指人类免除各种危险和威胁的需要。包括免受身体及情感伤害和保护职业、财产、食物及住所不受威胁的需要;
③社交的需要。指人类在感情和归宿方面的需要。包括人际交往、友谊、为群体和社会所接受和承认等;
④尊重的需要。指人们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工作、人品、能力、情感等方面予以肯定;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人们希望在工作卜有所成就,在事业卜有所建树,以实现自己的抱负。 该理论认为,这五种需要之间以层次形式依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存在着递进规律。人的需要总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逐步发展起来的,低级需要是高级需要的基础,高级需要随着低级需要的满足而逐渐产生出来,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行动。
需要层次论对揭示人类复杂的需要的普遍规律性做出了贡献,且具有直观、易于理解、相对较合理等特点,因此成为国内外许多管理理论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应用该理论时,也应该看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