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学位]之美术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学位]之美术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 2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学位]之美术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 11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学位]之美术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 18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学位]之美术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 25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336艺术基础[专业学位]之美术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 33

一、名词解释

1. 前理解

【答案】前理解又称“审美的期待视野”,是指接受者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总是建立在他过去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甚至包括对人类文化理解的基础上的。前理解是对美术作品进行理解的前提条件,没有它,接受者就没有通道和途径进入美术作品之中去展开理解的活动。

2. 谢赫“六法论”

【答案】谢赫“六法论”是我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绘画实录的系统总结。“六法”的具体内涵有:①“气韵生动”,表现的人类艺术家的艺术境界最高,“气”是艺术家对自然中的生命力的感悟和灵现; ②“骨法用笔”,是指艺术家要具备图画中线条造型绘画艺术的深厚功力; ③“应物象形”,是指艺术家“应物”创作时,把追求多兀发散思维的抽象表现或抽象描绘视为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阶艺术表现形式; ④“随类赋彩”,是指为了表现或发挥艺术家的不同“具象”、“形象’,、“意象”和“抽象”等艺术思维与创作构思; ⑤“经营位置”,是指艺术家创作图画时所要进行的局部和整体的创作构思,包括艺术家所有的创作技法、技法和艺术表现力等; ⑥“传移模写”,是指艺术家描绘图画的艺术验证或艺术效果是否达到艺术家表现的艺术效果和图画视觉观众的艺术效果。

3. 浙派

【答案】浙派是明代前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之一,开山鼻祖是丁敬,主要成员有戴进、吴伟、蓝瑛、张路、蒋嵩、汪肇等人。丁敬,清代书法家、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浙派创始人。爱好金石碑版,曾搜访石刻,著成《武林金石录》,另著有《砚林诗集》、《龙泓山人集》。吴伟,更为豪放,后形成浙江派的支流,即“江夏派”。浙派画家在继承的同时,更注意个人笔墨技法与画风的变化,他们的笔墨粗简放纵、洒脱爽劲、酣畅淋漓,富有较强的节奏感。所绘物象,结构严谨,描绘准确。明代中期以后,浙派画家因一味追求恣肆、狂放,流于草率,逐渐失去画坛主流地位。

二、简答题

4. 简论美术创作中的题材。

【答案】(1)题材的含义

美术创作中的题材是指美术创作者所描绘的生活事件或者社会现象,是创作美术作品的基础。一般来说,美术作品的题材应该是生活中的典型事件或者事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够对观赏者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且不能是对事物本身的照抄照搬。因此,美术创作者必须对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提炼,从中灌输自己的思维,采用虚构、概况等多种表现手法,让素材富有感染力。

(2)题材的表现

在美术作品中,无论是风景画还是人物画,其创作题材都来源于创作者的现实生活。从风景画来看,风景画一般描绘室外自然景物。由于创作题材的来源不同,风景画有不同的内容。就人物画来看,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历史人物,在创作时都离不开所描绘人物的历史文化背景,优秀的人物画应该能表现特定地域的、特定时期内的人物气质特征。

(3)题材的运用

美术创作中,必须关注生活,感受生活,从特定的地域文化中提取具有特色的题材。只有这样,美术作品才不至于流域俗套,才能拥有真正的文化底蕴。

5. 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艺术作品的丰富,复杂的内涵所致。

(2)艺术鉴赏的多样性:不同欣赏者面对同一部艺术作品时,其审美感受和审美领悟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异性,根源于鉴赏主体的个性差别,也有时代、民族、阶级的差别相关,由此造成了鉴赏的多样性特点

(3)艺术欣赏的差异性不仅存在于不同的鉴赏者之间,即使同一个鉴赏者在不同的阶段,面对同一件艺术作品,其感受和领悟也不尽相同。

(4)艺术鉴赏中体现出一致性。一致性的原因,是在于艺术形象的‘质’的规定,欣赏者只能从艺术形象或情景所规定的范围展开联想,想象和再创造,只能适当的延伸,扩大或缩小,去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它的性质。

6. 怎样理解美术作品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

【答案】当美术作品被创造出来还未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它在两层含义上还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第一层含义是指接受使作品从潜在的可能性转换为现实性。第二层含义是指美术作品作为一个召唤结构,只有接受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它的意义和价值。召唤结构是一个接受论层面上的定义,由伊瑟尔提出。艺术作品的结构不可能是一个封闭的,面面俱到的结构,而是为接受者留有想象的余地和阐释空间的开放结构。伊瑟尔认为,艺术作品的结构是一种召唤的结构,只有接受者的积极参与才能填补和具体化这个艺术图式中的空白和不确定点,完成这个召唤的结构。美术作品的“召唤的结构”,只有接受者的参与才能完成。我们把美术作品的“召唤结构”分为几个层次:

第一、物质材料层;

第二、形式结构层;

第三、客体所指含义层;

第四、意义与意味集合层。

7. 简述美术的创作过程。

【答案】美术的创作包括构思、转化、创作的过程。

(1)构思的过程

美术的构思过程中,想象的进行决定于作者的“情”和“意”。“情”是指作者的个人感觉和风格个性,“意”是指作者进行创作的思想和心志。作者的情感和个性通常会影响美术创作中的想象,只有这样,创作过程中的想象采不会背离艺术创作的主旨。

(2)转化的过程

在美术创作的转化过程中,作者首先要把开始时的想象变成能激发创作灵感的初级意向,接着作者要进行初级意向的不同层次的艺术加工,最后逐步塑造艺术形象。在转化过程中,需要创作者培养优秀的才学并构思出良好的主题。

(3)创作的过程

一幅作品有很多有形之处,如笔法、布局等,每一幅作品都富含有形有质的画面。由于美术作品是作者用来表现自身思想和情义的,因此,在欣赏绘画作品的过程中,能通过其笔法和技巧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创作的过程是把“无”转变为“有”的过程。

8. 简述雕塑艺术的特征。

【答案】(1)物质与技艺的统一。在所有造型艺术中,物质材料对审美效应制约最大的是雕塑和建筑,不同的物质材料,对于雕塑晶的外观、气质、风格等均能产生巨大的影响,玉石、大理石、象牙、青铜、泥土等,其本身就蕴含着不同的审美意味。此外,技艺对于雕塑艺术也有重要作用,除了艺术创作所需的审美经验和艺术构思外,技巧性、制作性对雕塑也必不可缺,雕塑创作本身·就带有某种艺术制作的味道,雕塑家掌握的刀工,手法、技巧都对雕塑艺术的成败高低至关重要。

(2)造型与观念的融合。一般说,雕塑的题材大多较单纯。雕塑以实体性的形体为艺术语言,这使它在题材上受到很大限制。这决定了雕塑的造型必须追求单纯明朗,必须舍弃生活现象中大量的偶然细节,选择那些最有概括性和最富表现力的:瞬间形体动作与表情来塑造静止而单纯的形象。然而,雕塑艺术的长处正在于把表现的单纯性同精神的内在性有机结合起来。雕塑所表现的内在的灵魂,所表现的情感、气韵、神采和精神,不能由外部注入,只能在形体的塑造中“自内向外”辐射。简述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建筑艺术除了实用性同审美性相统一这个主要特征外,一般还具有三大特征:

(1)造型的形式美追求。建筑的美主要从造型上体现出来,这是许多艺术共通的设计原则。建筑的造型本身要求高度符合形式美的规律,如运用对称、平衡、合适的比例,质感、色彩、形状讲究多样统一,注意整体和局部、个体和群体、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及环境的协调等。各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