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暨南大学教育管理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学校领导体制

【答案】学校领导体制是指学校内部领导和管理的根本制度。它是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领导和管理学校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及重要制度。中国公立学校的领导体制,一般由国家教育立法或最高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私人、集体或团体所办学校的领导体制,由办学机构根据不同情况,经主管领导部门批准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学校领导体制几经变化,高等学校采用过以下几种领导体制:①校(院)长负责制; ②党委领导下的校(院)务委员会负责制; ③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院)长为首的校(院)务委员会负责制; ④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分工负责制。普通中小学采用过以上几种领导体制:①校务委员会制; ②校长负责制; ③党支部领导上的校长负责制; ④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⑤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2. 劳动力价值

【答案】是指维持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力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生产这些生活资料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力价值包括:①维持劳动者本人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②养活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③劳动力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动力价值取决于一国的经济文化水平、历史传统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在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维持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范围、数量、构成是不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劳动力价值构成中,教育和训练费用所占比重在增大。

3. 教师专业化

【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它的基本内容包括:①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国家对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②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③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④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简答题

4. 简述教育经费管理的基本制度。

【答案】教育经费管理有以下基本制度:

(1)教育预算制度

教育预算是国家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各级各类教育预算资金的来源、分配、使用、收

支规模等,都是通过编制教育财政预算来实现的。

(2)教育税收制度

教育税收是指国家各级教育财政机构或税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令和政策,强行将一部分国民收入以赋税形式征集起来,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3)教育会计制度

教育会计属于事业会计,本质上是预算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单位对教育系统各机构的经济活动过程所进行的综合、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并以此为基础,对教育机构的经济活动进行科学分析、检查、预测和控制的一种综合性经济管理活动。

(4)教育决算制度

教育决算是指按照法定程序编制的、用以反映教育预算执行结果的年度会计报告。它是教育预算的继续和延伸,是上一年度的年终结账,也是下一年度预算编制的参考依据。

(5)教育审计制度

教育审计是国家各级审计机关依法对教育系统或教育机构的全部的或部分的经济活动事项进行严格、周密、认真地监督检查,以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的一种综合性职能管理活动。

5. 建国以来,我国教育行政体制改革主要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答案】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

(1)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教育行政体制几经变迁,主要有以下几次大规模的改革:

①1958年~1959年间

改革的中心是强调地方政府对教育事业负有全面的领导、管理的责任。但由于中央政府缺乏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宏观控制,加之地方政府和地方教育行政组织缺乏对教育、特别是对高等教育的管理经验等,产生了地方盲目发展教育问题,主要反映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中央教育行政组织向地方教育行政组织下放一部分权力的改革并未取得成功。

②1961年之后

为了纠正教育行政工作中出现的诸问题,进行了教育行政的调整工作。中央再一次对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

③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决定遭到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又一次得到恢复。

④自1963年到现在

改革的着眼点是中央放权给地方,地方也逐级放权,直至乡镇。教育领导部门放权给校长。具体地讲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将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政府,其二是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

(2)纵观我国教育行政体制的改革,可以从如下方面吸取经验和教训:

①下放权力给地方和学校,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特征的直接反映,是一种大趋势。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及文化的发展,使得教育日益复杂化、专业化、区域化且变化速度加快。这些变化迫使教育组织要提高自身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而下放权力正是基本对策之一。

②加强中央对教育系统的宏观调控是处理好教育管理集权与分权的关键。宏观调控,从过程上讲,实际上就是依据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运用间接调控手段或称之为管理方式,把地方、学校及个人的微观教育活动纳入宏观教育目标,使整个教育事业健康、高效地发展。

③加强宏观调控就是:

a. 解决对教育系统的管理,要加强统筹规划,确定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布局,抓好各种教育形式的协调,使教育事业从外部到内部都得到协调发展。

b. 要加强教育政策的弹性幅度和稳定性。我国现行的教育政策弹性小且不够稳定,使教育系统的发展缺乏一个较大的回旋余地和相应的稳定,往往造成大起大落的发展变化。

c. 要加强教育法规建设。目前我国的教育法规还不够完备,教育法规的实施细则出台滞后,教育法规本身的质量需进一步提高。此外,教育法规实施不够有力。

d. 突出教育投资的方向性。教育投资方向具有重要的管理学意义,也可以说教育投资就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和惩罚的管理方式。

e. 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价。健全教育督导评价制度、进一步明确各级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责范围、充分发挥职能等。

总之,加强宏观调控是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解决集权与分权关系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对教育发展的宏观调控就是通过以上诸种管理形式来实现的。

6. 如何认识教育督导在教育行政活动中的意义?

【答案】教育督导是指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按照督导的原则和标准,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行政工作和学校工作通过精密地观察、调查和考核,进而作出审慎地分析和评定,指出成绩和缺点,并提出积极改进意见,使教育上作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的活动。教育督导在教育行政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1)教育督导是教育行政过程的主要部分,也是教育行政的重要功能,它关系到整个教育行政系统(体制)的效能。

(2)教育督导的重要性在于能加强与提高教育行政的领导与管理,以保证教育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3)根据我国的现状与国外经验,建立起与决策、执行系统并行的相对独立的检查监督系统,是改革我国现行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与效益,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

7. 如何理解学校组织的性质? 根据这种性质你认为对学校组织的管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学校组织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