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海南大学1062中国政治思想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要谈谈你对人治主义和道义至上论的理解。

【答案】(1)人治主义是儒家创立的中国古代治国理论,被封建统治者长期奉为正统思想。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儒家的人治主义对于维持封建社会的稳定起到一定作用,就是在现代社会倡导的法治,也需要建立在人治基础上,需要重视人的道德发展,需要思想道德建设。

(2)政治问题最终都要被意识形态化,归结为宗教人伦问题,荀子在政治上坚持道义至上论。

2. 简要回答韩非的法治与术治的关系。

【答案】(1)含义

①法治,即用法律来治理国家。实行法治的具体原则包括:法一而固;以其所重禁其所轻;法不阿贵。

②术治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a. 神秘、决策、御臣和抑制重臣之术;

b. 大臣不能掌握兵权;

c. 禁止大臣结党营私;

d. 人权和财权不能给大臣。

(2)联系

法治和术治的实施目的都是为了造成臣子对君主的绝对依附关系,并由此维护君主利益。

(3)区别

①韩非主张尚法不尚贤,制定一套完备的法律制度才是治国之根本。有利于君主的人为之势是韩非法治的根本目的,君主应该实行法治与术治结合。

②法强调的是制度,要让臣民一丝不苟地遵守;术强调君主个人权力运用中的技巧,决不能让别人摸到痕迹。

3.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它是由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各级官僚不是凭借自己在经济上的地位,而是通过举荐、科举等途径,由国家任命而取得官职的,并且按官职领取国家俸禄。因此,从形式上说,政治权力是游离于土地所有权之外的。

(2)在官僚集团内部,有着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密组织。我国第一个封建官僚政权一一秦朝

建立之初就把建立官僚等级制度作为当务之急。我国魏晋时代建立了九晶三十等的官僚制度,以后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用。这种官僚集团内部的等级制,是维持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有效手段。

(3)封建官僚按官价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吏,除了领取俸禄之外,还享有如下特权:减免赋税,以官抵罪,大官僚有权保举自己的子弟做官,此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因升官而发财者更是封建社会的常见现象。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权力结构虽然形式不同,但其本质却是一致的,它们都是适应大土地占有者阶级的需要,利用政治权力压迫、剥削广大农民的手段。

4. 简述商鞅的历史观、人性论和耕战思想。

【答案】(1)商鞅的历史观

①商鞅认识到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社会内部,每个时代的社会制度都有其内在矛盾; ②商鞅正确认识到历史上的每个时代都具有其政治特点,这些特点主要决定于当时的历史条件;

③历史是不断进化的过程,商鞅充分认识到现实社会的出路不在于法古,而在于变法更礼。

(2)商鞅的人性论

①商鞅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的,人性好利主要表现在人的生存欲望和生存需求,因此每一个人在利弊之间都要趋利避害;

②人的本性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后天形成的,人性好利政治上追求爵禄,经济上追求田宅; ③商鞅的人性论有其合理的一面,商鞅对于人性的理解,以及利用人的本性实行富国强兵政策的观点,也适应了战国时代的社会需要。

(3)商鞅的耕战思想

①战国时期,法家主张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商鞅认为国家的强盛取决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而耕战则是政治、经济实力的象征。处理好耕战,国家即可富强。

②商鞅的耕战思想,就其具体主张来说,确实近于残酷,但是,耕战又是战国时期最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商鞅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耕战思想指导下,秦国迅速地走上了统一中国的道路。商鞅的耕战思想,对于古代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过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论述题

5. 试论述叶适的政治思想及其评价。

【答案】叶适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被后人称为水心先生,其的学派称为永嘉学派。他的思想代表着当时的进步倾向,同时还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其政治思想反映在《水心文集》、《习学记言序目》、《别集》等著作中。

(1)叶适政治思想的内容

①“通变在于事物”

a. 叶适的以功利主义为核心的政治思想是以其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的,也就是道在事物之中

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叶适认为,道即事物的规律,有物必有道,道虽然广大,但具备一切事理,这种道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b. 叶适不是孤立地讲道,讲道在于论述通变,圣人应顺应道的规则处理国家大事,适时地关注民利。基于这种自然观,他论述了治世的问题。他认为国家治乱与否,关键在于是否合乎道,道存在于事物之中,治世也必须遵循事物本身的法则和道理。叶适的政治思想正是以道在物中的自然观作为理论基础的。

②宽民之政的民本思想

叶适的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功利思想,并与民本思想相联系。他的民本思想重在宽民,认为治国的关键在于得到人民的支持,主张宽民之政。他抨击了宋王朝在政治上的恶习,申明了宽民的重要性。他深知民众在治国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主张解除民众疾苦,主张宽民之政,尽量减轻赋役,免除杂苛负担,让小民活得下去才能维持统治,从而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

③“以利与人”的功利思想

叶适提出了“以利与人”的功利思想。他认为要宽民重民,不能视为空谈,必须在实际上有所体现,要真正让民众在实际功利方面有所收益。叶适强调义利的统一,认为离开了利就无所谓义,他对古代圣王以利与人的做法表示赞同,认为只有给民以实际功利,才能显示出光明的道义。他反对空谈,注重给人以实际利益。只有产生实际效果、有益于社会和人类的事情才是有用的。

④本末并兴的思想主张

南宋时期,工商业的发展速度较快,已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日益显著的地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叶适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进行了修正,认为士民工商不可偏废,是相互补充的。他提倡本末并兴为工商业的发展制造舆论。

⑤重势分权的治国思想

叶适对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君主与地方官吏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君主应重势,即拥有绝对的权势,同时,他又认为应该分权,不能由君主独专,所以,他提出了重势分权的治国思想。叶适认为,君主必须握有绝对的权势于一身,由君主控制国家的最高权力,这是治国的根本保证。同时在重君之势的前提下,他又认为应该分权以便加强地方的防御能力,不能由君主独专。由此他提出重势分权的治国思想,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2)对叶适政治思想的评价

①进步性

叶适注重实际的学风,认真地考察了当时南宋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社会现状,批判了理学家空谈性命义理的习气,提出以功利主义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起到了进步的作用。

②局限性

在强调功利的同时,他有替富人辩护的倾向,认为“富人为天子养小民”,说明其思想具有地主阶级的局限性。

6. 试论述商鞅的法治理论。

【答案】在战国前期法家的诸流派中,商鞅以重视法律而独成一家。商鞅虽然也谈到术与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