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 摘要
目录
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题库及答案(一).... 2
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题库及答案(二).... 7
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题库及答案(三).. 12
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题库及答案(四).. 17
2016年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题库及答案(五).. 22
一、辨析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答案】该说法不全面,具体分析如下:
哲学基本问题有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第二方面是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2.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对发展中国家既有积极有效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
【答案】正确。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消极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具有积极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在全球范围加速流动,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强经济的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2)但是经济全球化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卞要表现是:
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获益很少,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②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③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④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会制约甚至破坏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对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3. 旧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答案】该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都坚持反映论,认为认识是卞体对客体的反映,即承认人的认识
是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即都承认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1)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它有两个严重的缺陷:
①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②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这种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是不科学的。
(2)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
①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就是说,主体是为了实现一定认识目的而自觉地、主动地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反映世界的,人对世界的反映能力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历史地变化发展着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个认识主体能动地创造的过程。
②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力一面的辩证关系。因而,它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后的能动的认识过程。
4. “真理和谬误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意义”。
【答案】该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真理与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相符合。真理与谬误的区别和对立并不是绝对的,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的,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特定条件,它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全面的。要真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忽视其中的任何一点,真理都可能变为谬误。
当然,谬误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真理。
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失败常常是成功之母。当人们把超出特定的对象、条件、范围的错误认识加以纠正,使之重新与其所应用的对象、条件、范围相符合时,谬误就变成了真理。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从以上对真理和谬误二者间的相互转化看,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二者的对立就是相对的了。
二、简述题
5. 简要分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答案】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贯穿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始终,决定着商品经济的各种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趋势。
(1)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交换体现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商品经济的交换本质正是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的。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每个生产者的劳动本身是私人劳动,而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就必须用自己的产品去同别人的产品相交换。在这里,交换是解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唯一途径。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的矛盾决定的。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生产商品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是不能直接进行量的比较的,只有将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也就是从具体劳动中抽象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才能进行量的比较。具体劳动能否还原为抽象劳动,在根本上取决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能否实现统一。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商品的售卖过程,是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过程,这个过程进行得是否顺利,决定着生产者的经济利益甚至命运。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只有卖出去,其耗费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生产者才能生存和进行再生产。如果商品卖不出去,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得不到补偿,再生产就难以进行。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矛盾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一矛后的不断运动,才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具有了客观必然性
6. 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
【答案】对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和基本观点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线发展。
(2)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核心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党确立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
(4)在当代中国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不断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三、论述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