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媒体的含义是什么?
课件是什么?
资料:“亲近读书”是日本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2001年,日本制定了针对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儿童读书推进相关法律》。2008年和2013年,日本又两次对该法进行修订,强调读书是学习语言、磨砺感性、提高表现力、丰富想象力、提升生活能力不可或缺的途径,要为所有孩子创造随时随地自主读书的环境。
日本《图书馆法》《学校图书馆法》明确规定了各级政府和学校设立图书馆的责任、经费来源和人员配置。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整合建立图书数据系统,包括学校图书馆在内的全国所有图书馆均可免费使用。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统计,日本63%的图书馆设立了儿童阅读室,2010年一年向儿童出借书籍1.8亿册。日本还要求市民活动中心、儿童馆等公共场所尽可能设置儿童图书角,甚至医院也要让婴儿接触图画书。此外,为了方便残障儿童读书,日本许多图书馆还提供盲文读物、有声读物。对推动儿童读书表现突出的学校、个人、社会团体和出版机构,文部科学省每年都会进行表彰。
日本学校图书馆还设有专职的“司书教谕”,也就是“图书管理指导员”。“司书教谕”要根据《教学大纲》对各年级学生的语言理解要求,制定推荐书目,组织读书活动。
9月在韩国被称为“读书的时节”。韩国政府希望读书能成为国民生活的一部分。为此,政府部门对基层读书协会的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并重点支持社会弱势群体的读书活动。
据韩国国家图书馆统计,至2011年底,韩国全国共有786座公共图书馆,藏书达到人均1.49本,每座图书馆服务人口为64547人。虽然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韩国图书馆数量和藏书量一直呈快速增长趋势。
为了方便少年儿童借书,首尔市西大门区设置了15辆流动图书馆车,定期到各居民小区送书上门。首尔市其他图书馆也是千方百计吸引孩子进入图书馆,例如,首尔图书馆为小朋友提供特制的小型书架和座椅,自助还书机也被设计成机器人的形状。对一般市民来说,图书借阅也非常便捷,仅用身份证就可以办理借书卡,并不需要押金和工本费,每次可借出两本书。
为了更好地引导民众阅读,韩国各地70多个图书馆和文学馆都设置了驻馆作家。各位作家在半年时间内,将举行一系列读书项目,每月至少20课时,主要包括文学作品介绍、名著朗读解析、读书协会指导和写作技巧介绍等。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还为特殊学校的残障儿童举行读后感比赛。暑假期间,韩国各地区的儿童活动中心都迎来了老爷爷和老奶奶,他们给小朋友们读书、讲故事,被称为“银发读书服务团”。
上述资料介绍了日本、韩国引导国民读书的做法,请谈谈其对我国的启示。 要求:紧扣材料,观点明确,分析深入。字数不超过300字。
资料:2015年8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4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4.3%的受访者经常通过网络平台接受碎片化知识,65.3%的受访者认为碎片化阅读快捷方便,49.6%的受访者认为碎片化阅读无法形成完整有逻辑的知识体系,52.0%的受访者认为碎片化阅读需要深度阅读作为辅助。
对于碎片化阅读的利弊,存在很大争议。反对者或者说担忧者认为,碎片化阅读的坏处包括:无法形成完整有逻辑的知识体系、弱化思考能力、摒弃深度阅读、容易遗忘、易受情绪牵制、丧失阅读的文化意义等;而赞赏者或者说支持者认为,碎片化阅读的好处是快捷、方便、高效、门槛低、信息量大、增加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形成与他人的共同话题等。实际上,从某种角度讲,碎片化阅读的所谓“好处”恰恰是其弊端所在。
在精神产品极度匮乏的年代,求知欲旺盛的人们往往是饥不择食,有什么读什么。但是在今天所谓“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面对互联网和智能终端上的海量信息,又陷入一种选择焦虑。比如赞同碎片化阅读的一种意见就认为这可以“形成与他人的共同话题”,其实这恰恰是阅读缺乏个性和自主性的一种表现——不知道读什么,那就大家读什么我读什么。正因其“信息量大”的特点,所以大量的时间其实耗费在信息的筛选上,而碎片化阅读其实在这样的筛选过程中已经完成了——点开不同标题的过程,其实就是阅读的过程,这不是时间的有效利用,而是时间的有效浪费。
阅读是对现实生存处境的一种提升而不是迎合,但是碎片化阅读恰恰不能使人超越生存,而是迎合生存甚至陷入生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在极端有限的时间里,在没有任何阅读计划的前提下,人们更愿意抱着休闲消遣的态度,以“娱乐时尚”为目的,选择那些轻松有趣的文字,排斥有深度有挑战性的烧脑文章。有人说,碎片化阅读让某些不读书的人开始读书——在某种层面这的确是事实,尤其是微信有一个特点,就是它使得很多原来从不读书甚至从不看报的人都开始一种“阅读”,但是这是怎样的一种阅读呢?众多庸俗化的心灵鸡汤、无数反科学乃至伪科学的“健康知识”,大量多年前就已经被揭露的谣言……这样的阅读不但没有让琐碎卑微的人生得到丝毫反省和超越,反倒使其获得了一种“知识”“观念”层面的肯定——这样的阅读不是醒酒汤,而是麻醉剂。
如果一个人的阅读只有碎片化阅读,那么与真正的深度阅读相比,碎片化阅读就成为一种“反阅读”——它使人误以为自己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其实是陷入了一种更体面、更坦然地浪费时间的方式;它使人误以为自己在阅读,其实是在做着一件与真正的阅读应该达到的目的完全相反的事情。
北宋先贤欧阳修自道,平生读书写作有“三上”:枕上、马上、厕上。这对于今人如何使用碎片化的时间,是一个很好的启发,那就是用完整系统持久的阅读,连缀起时间的碎片——试一试利用琐碎的时间读完一部经典,而不是在微信朋友圈里点赞。
上述资料中提到“从某种角度讲,碎片化阅读的所谓‘好处’恰恰是其弊端所在”,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200字。
试述医院物资管理中,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的内容及意义。
对于那些需要满足成员充分参与公共生活的愿望与要求的大国而言,开发与利用现代传播技术的民主功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与传统政府网站相比更为贴近大众的互联网技术——微博,正在成为现代传播的新宠儿。在微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以政府为后盾的政务微博的大量涌现,为推动政府行为方式以及官民沟通方式的改变提供了技术前提,使人们有条件对信息时代民主生活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在高级技术社会中展开政治生活。材料接下来最有可能叙述的什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