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华大学政治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多党合作制
【答案】多党合作制是指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政党以与其他政党的合作作为实施领导的重要方式的制度。多党合作制的典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在于:
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八个政党;
②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
③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协商合作、相互监督的关系。
2. 行为主义政治学
【答案】行为主义政治学是于行为主义方法相联系的。行为主义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二战以后迅速发展,在60年代发展到全盛时期,70年代开始走向衰落。
①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传统政治学所使用的制度研究方法和法律研究方法,只能研究政治现象的表面,而无法研究实际政治现象中的各种心理和文化因素,只有通过研究政治行为,才可能触及影响和导致产生政治现象的真正原因。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研究影响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和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②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学作为解释人的政治行为的规律性的科学,它应该能够被经验地证明。人的行为不仅应包括一般的个体行为,也应包括团体、组织、集团、政府以及政治领导人的行为。
③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最大缺陷,就是单纯用现象调查的方法和计量方法来说明政治行为的动机和规律性,因而它不可能认识政治现象的实质。因为实证主义的调查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其根据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不同的阶级和个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人们在研究社会现象时,不可能离开某种价值判断,行为主义政治学宣称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结论是纯客观的,是没有任何价值色彩的,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面对具有是非价值标准的政治现象而采取所谓的价值中立态度,本身就是一种价值选择。
行为主义政治学发展到70年代以后,这种只重视量化研究而不重视定性研究的倾向终于发生了改变。西方政治学又开始重新转向对传统政治学研究方法的侧重。
3. 二元君主政体与议会君主政体
【答案】二元君主制是指君主仍然拥有较大的实际权力的立宪君主政体,尤其是君主通过掌握内
阁的仟命权而控制着国家的行政权,因此内阁向君主负责,与掌握立法权的议会构成两个权力中心,故称为二元君主制。对议会通过的法律,君主一般有否决权。在有的情况下,君主还可以任命和指派部分议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议会。在有的国家,宪法甚至是君主“钦定”的。不过,君主的权力毕竟由宪法做了规定并受到议会的某种程度的制约,君主制定法律尤其是做出重大决定时一般不能撇开议会。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不同,两个权力中心的地位也有较大差别。现代实行这种政体的主要是西亚的少数几个国家,但它曾经是许多早期资产阶级国家采用过的政权组织形式。1814-1830年波旁复辟王朝时期的法国,较近的1871--1918年德意志帝国、从明治维新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日本,都是二元君主制的典型,德国皇帝和日本天皇实际上是真正的权力中心,而宪法的作用不大,议会的权力较小。18世纪的大部分时期,英国的政体可以说仍然是二元君主制,虽然已经确立了议会的主权,但国王依然保留了许多重要权力。
议会君主制是当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要政权组织形式之一。议会君主制的主要特点有:
①责任内阁政府不再向君主负责而是向议会负责,奉行“议会至上”原则;
②议会不仅是最高立法机关,而且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政府首脑组织政府,议会是真正的国家权力中心;
③议会拥有倒阁权,政府如果失去议会信任,要么集体辞职,要么请求君主解散议会。议会君主制虽然保留了世袭的君主,但君主的职能仅限于象征国家的统一和代表国家主权而没有实际权力。英国在1832年议会改革后巩固了议会的地位和权力,成为议会君主制政体的典型。在当代,西欧、北欧的一些国家以及日本,实行的也都是议会君主制政体。
4. 奴隶制国家
【答案】奴隶制国家最早产生于公元前40世纪初的埃及,是奴隶主阶级运用自己的政治权力实施奴隶主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维护奴隶主阶级政治特权地位和根本利益,压迫和剥削奴隶的政治组织。在奴隶制国家中,奴隶主阶级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掌握并享有一切政治权力,可以占有、买卖、甚至随意杀戮奴隶。而奴隶阶级则是被统治阶级,毫无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可言。
奴隶制国家一般是在血亲宗法的基础上,按照分封制原则建立起来的。国王是最大的奴隶主,他分封诸侯,管辖地方,国家是由这些诸侯的势力范围组合起来的。
在奴隶制国家,国家组织机构己初步形成,各种机构职位设置及其职能划分等也己有了明确的划分,初步形成了国家组织体系。奴隶制国家有两个方面的职能,一是内部职能,一是外部职能 奴隶制国家,由于各国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生产资料占有制的方式不同和阶级力量对比关系不同,它们所采取的统治形式也各不相同。主要有君主制(或称东方暴君制)、奴隶主阶级的民主制、贵族制等。
奴隶制国家所采取的形式,无论是把统治权力集中于一个人(君主),还是少数人(贵族),还是更多一些人(民主),它们的实质则是共同的,都是奴隶主阶级实行的政治统治,都是奴隶主对奴隶进行的阶级专政。
5. 政治态度
【答案】政治态度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及其实际形态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对特定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或肯定或否定,或赞成或反对的倾向状态。与其他政治心理构成要素相比较,政治态度有着自己的特点:
①政治态度是特殊的心理要素。它不是心理反应本身,而是对心理反应的一种规定。政治态度是由政治认知成分、政治情感成分和政治动机成分构成的。这三种成分的不同组合和配置便构成了政治态度的不同内容。
②它是综合性的心理要素,这就是说,政治态度既不是与其他心理要素并列存在的,也不是在其他心理形成时形成的,而是其他心理要素形成以后的心理结果。当政治心理活动表现为特定的政治态度时,它己不是某一心理要素的单独表现,而是一种包括政治意识、政治价值和政治信仰在内系统而且定型的信念体系。政治态度在政治心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心理转换为政治行为的必经环节,政治态度的倾向性决定了政治行为的选择指向。在政治心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这些构成要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作为政治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小可缺少的环节,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共同构成了政治心理。
6. 弹幼
【答案】弹勤是指由法律或宪法设定的,当享有特别权利(或豁免权)的政府高级官员或法官等有特定的违法行为(如叛国,腐败或与其职业道德不相符的行为等)时,对其进行刑事追诉的一种程序。
二、简答题
7. 恩格斯是如何论述国家产生的历史过程的?
【答案】恩格斯有一个著名论断说明了国家产生的历史过程,他说:“由于国家是从控制阶级对立的需要中产生的,它同时又是在这些阶级的冲突中产生的,所以,它照例是最强大的、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因而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
恩格斯的这个著名论断,表明了三点:
(1)国家是个历史现象,它小是从来就有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表明国家产生的时间。
(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一切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思想家都可以承认国家是阶级和阶级矛盾的产物,但就不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因为承认国家是阶级矛盾的产物,就可以把国家说成是居于两个对立的阶级之上的超阶级的国家。国家既不代表剥削阶级,又不代表被剥削阶级,它是高出于一切阶级,调和各阶级利益的力量. 这样,无论哪个阶级都不应损害它,更不要打碎它。恩格斯明确指出,国家是社会陷入了不可解决的自我矛盾,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对立面而又无力摆脱这些对立面,为了使这些对立面,这些经济利益互相冲突的阶级,不致在无谓的斗争中把自己和社会消灭,才需要表面上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