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刚的交响曲( )中,蕴含了囊玛的音调和酒蛊舞的节奏型。 ["《老人故事》","《八匹马》","《地平线》","《冬》"]
鼓吹乐是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其中( )主要用于军中马上所奏。 ["骑吹","横吹","黄门鼓吹","短箫铙歌"]
在我国的传统演唱中,将汉语语音的韵尾归纳为十三个韵脚,称为“十三辙”。其中的中东辙韵母是( )。 ["ong, eng","u","ao, iao","o,uo,e"]
依据上题对《对鸟》谱例的分析,设计一课时的音乐课。
要求:
(1)设定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的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注意行为动词的表述,具有可操作性。
(2)确定教学重难点。
(3)设定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关注音乐本体,注重参与体验,注意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方法适合全体学生。
分析歌曲《对鸟》谱例,写出:
(1)调式调性。
(2)曲式结构。
(3)旋律特点。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分析下面《京剧大师梅兰芳》教学课例,并对其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进行点评。
【课题名称】《京剧大师梅兰芳》音乐鉴赏课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感受京剧不仅是我们民族艺术的国粹,更是一
种文化,京剧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视听法、讲授法、演示法,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加深学生对
京剧的理解。
3.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了解梅兰芳初步认识京剧艺术,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以及京剧的
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1. 导入
提问:同学们,我国的国粹是什么?(学生:京剧)
追问:京剧表演家在抗日战争期间蓄须明志,拒绝为日本人演出?
2. 揭示课题:同学们,京剧是我们的国之瑰宝,京剧大师梅兰芳更是京剧艺术世界中的一朵奇葩。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梅兰芳先生和他的京剧艺术。
2. 新授
(1)学生活动:围绕“梅兰芳”,学生就课前收集的资料上台交流,老师补充总结。
(2)欣赏:(南梆子)《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京剧《霸王别姬》选段) ,请学生说出欣赏音乐的感受以及对其风格特点的体会。
(3)老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说说“霸王别姬”的故事,再请同学们一起背诵一下《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4)再次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带领学生朗读唱词,体会唱词涵义和情绪(情绪:忧愁,凄凉)
(5)视频,感受唱段的节奏,速度有何特点?表达了何种情绪?梅兰芳的嗓音、念白、做工身段有何特点?
(6)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交流、总结。
(7)老师介绍:南梆子唱腔。这一唱段的唱腔特点:节奏平稳,速度较慢,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性,显得十分细致优美。是梅兰芳先生独创的“南梆子”唱腔。“南梆子”唱腔十分擅长表达细腻柔美的情致,所以在传统戏中,“南梆子”只有旦角和小生唱。
(8)教唱一句“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9)欣赏:(四平调)《海岛冰轮初转腾》(京剧《贵妃醉酒》选段),使学生感受“四平调”的唱腔特点,及梅兰芳的表演特点。
(10)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学生交流、总结“四平调”唱腔特点:华丽委婉,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杨玉怀自怨自艾的惆怅心情。
(11)师生交流总结:表演突出了杨玉怀的“贵”,着重刻画杨玉怀内心的抑郁。他心中装“尊严”,表演显“傲气”,虽有失宠、凄凉之感,又不能在太监、宫女前失态。梅兰芳先生大胆创造,将花脸手段化为旦角所用:在摆酒自饮时,徐徐长身“扶桌子”,采用花脸一个以示高傲的动作,使杨玉怀的骄奢怨恨而又自持尊贵的心态显得更为突出,丰富了人物形象,增强了人物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