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生产要素最优组合条件与利润最大化条件的关系。
【答案】(1)要素的最佳组合是指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大产量的要素组合。在现实的生产经营决策中,要素的最优组合又具体表现为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在成本既定条件下,产量最大的要素组合; 二是在产量既定条件下,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但无论哪种情况,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条件都是
。
(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对厂商来说,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要素的价格都是既定的,厂商可以通过对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实现最大的利润,这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如下:
假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生产函数Q=f(L , X )。既定的商品价格为P ,既定的劳动价格和资本价格分别为w 和r ,π二表示利润。厂商的利润等于收益减去成本,即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根据上述两式,可得:
这和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的条件是相同的。因此,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2. 为什么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答案】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导致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各厂商只能获得正常利润,即单个厂商的利润为零。下面结合图来进行分析。
厂商进入或退出行业
如图所示,如果开始时的市场价格较高为P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LMC,厂商选择的产量为Q 1, 此时,厂商获得利润(对应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在边际收益曲线的下方),这便会吸引一部分厂商进入到该行业生产中来。随着行业内厂商数量的逐步增加,市场上的产品供给就会增加,市场价格就会逐步下降。相应地,单个厂商的利润就会逐步减少。只有当市场价格水平下降到使单个厂商的利润减少为零时,新厂商的进入才会停止。
相反,如果市场价格较低为P 3时,则厂商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LMC选择的产量为Q 3。此时,厂商是亏损的(对应的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在边际收益曲线的上方),这使得行业内原有厂商中的一部分退出该行业的生产。随着行业内厂商数量的逐步减少,市场上的产品供给就会减少,市场价格就会逐步上升。相应地,单个厂商的亏损就会逐步减少。只有当市场价格水平上升到使单个厂商的亏损减少为零时,原有厂商的退出才会停止。
总之,不管是新厂商的进入,还是原有厂商的退出,最后,这种调整一定会使市场价格达到等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的水平,即图中的价格水平P 2。在这一价格水平,行业内的每个厂商既无利润,也不亏损,但都实现了正常利润。于是,厂商失去了进入或退出该行业的动力,行业内的每个厂商都实现了长期均衡,整个完全竞争市场也处于长期均衡状态。
3. 用恰当的经济学原理说明“薄利多销”的适用范围。
【答案】(1)“薄利多销”是指企业降低产品价格后,尽管单个产品收入减少,但企业总收益增加了。薄利多销策略适用十富有弹性的商品,即适用于e d >1的商品。
(2)对于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价格与厂商的销售收入呈反方向的变动。这是因为,当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1时,厂商价格的降低率小于需求量的增加率。这意味着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所以,降价带来的最终销售收入是增加的。
4. 有人认为,“既然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SAC 曲线的包络线,它表示在长期对于所生产的每一个产量水平厂商都可以将平均成本降到最低,因此,长期平均成本LAC 曲线一定相切于所有的短期平均成本SAC 曲线的最低点。”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 并说明理由。
【答案】这句话不正确。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在LAC 曲线的最低点,LAC 曲线相切于一条SAC 曲
LAC 曲线相切于各条SAC 曲线最低点线的最低点,如图中的c 点; 在LAC 曲线最低点c 的左边,
的左边,如图中的a 、b 点; 在LAC 曲线最低点c 的右边,LAC 曲线相切于各条SAC 曲线最低点的右边,如图中的d 、e 点。
图
其理由在于,厂商长期生产的基本规律体现为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在长期,厂商能够随着产量的变化对企业的生产规模进行调整,从而降低生产的平均成本。在企业规模从小到大的不断调整过程中,首先,厂商将经历规模经济阶段,该阶段的长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即表现为LAC 曲线下降。在该阶段,下降的LAC 曲线只能相切于所有的SAC 曲线最低点的左边,如图中的a , b 点。然后,通过对企业规模的不断调整,厂商将在某一点实现生产的适度规模,在适度规模这一点,长期平均成本达到最低水平,即表现为LAC 曲线达到最低点。在该点,LAC 曲线与代表了适度规模的那条SAC 曲线恰好相切于各自的最低点,如图中的c 点。最后,厂商将经历规模不经济阶段,该阶段的长期平均成本不断增加,即表现为LAC 曲线上升。在该阶段,上升的LAC 曲线只能相切于所有的SAC 曲线最低点的右边,如图中的d , e 点。
在长期生产过程中,厂商会首先经历规模经济,然后实现适度规模,最后进入规模不经济的原因在于:任何产品的生产都有一个由技术决定的适度规模,唯有在生产的适度规模,厂商才能达到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如图中的c 点。否则,在产量过小和规模过小时,平均成本会过高,厂商只要增加产量和扩大规模,就可以降低成本,这就是规模经济阶段,如图中的LAC 曲线左边斜率为负的部分; 而在产量过大和规模过大时,平均成本也会过高,厂商只有减少产量和缩小规模才能降低成本,这就是规模不经济阶段,如图中的LAC 曲线右边斜率为正的部分。
二、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