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及人力资源管理(同等学力加试)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思考题

1. 什么是绩效? 如何理解绩效管理?

【答案】(1)绩效,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并且能够被评价的下作业绩、下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其中工作业绩就是指工作的结果,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则是指工作的行为。理解这个含义,应当把握以下几点:

①绩效是基于工作而产生的,与员工的工作过程直接联系在一起,工作之外的行为和结果不属于绩效的范围。

②绩效与组织的目标有关,对组织的目标应当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由于组织的目标最终都会体现在各个职位上,因此与组织目标有关就直接表现为与职位的职责和目标有关。

③绩效应当是表现出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结果,没有表现出来的就不是绩效。

④绩效既包括工作行为也包括工作结果,是两者的综合体,不能偏废其一。

(2)绩效管理是指制定与昂的绩效目标并收集与绩效有关的信息,定期对员工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和反馈,以确保员工的工作活动和工作产出与组织保持一致,进而保证组织目标完成的管理手段与过程。

2. 什么是劳动争议? 如何处理劳动争议?

【答案】劳动争议指劳动关系当事人因执行《劳动法》或履行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的规定引起的争议。劳动关系当事人作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各自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双方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分歧。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用人单位、工会和职工代表组成。劳动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同级工会、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3. 什么是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发展有哪此理论?

【答案】(1)职业生涯界定为一个人与工作相关的整个人生历程。我们可以对职业生涯做如下理解:①每个人只有一个职业生涯历程。

②职业生涯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③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④职业生涯并没有专业的限制。

⑤职业生涯并不排斥地位、责任、金钱或权力的下降,并非只有发展、提升的职业历程才算是职业生涯。

(2)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几种基本理论具体包括:

①职业选择理论

它告诉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职业。比较有代表性的职业选择理论有:

a. 帕金森的特质一因素理论;

b. 霍兰德的人格一职业匹配理论;

c. 沙因的职业锚理论。

②职业发展阶段理论

它关注的是个体的职业发展周期。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

a. 萨柏的职业发展理论;

b. 格林豪斯的职业发展理论;

c. 沙因的职业发展理论。

③职业生涯管理模型。

它关注的是整个职业生涯管理的过程。

4. 如何理解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

【答案】人力资源管理者在组织中要扮演一定的角色,而所有人力资源管理者角色的集合就形成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角色。

(1)美国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学会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承担四种角色:业务合作伙伴、变革推动者、领导者与人力资源管理专家。

(2)密歇根大学的戴夫·乌里奇教授将人力资源管理者和部门应扮演的角色划分为四种角色。 ①战略伙伴,它是指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参与企业战略的制定,并且要确保企业所制定的人力资源战略得以有效的实施,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必须以企业战略为导向。

②管理专家,它是指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进行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和政策的设计与执行,要承担相应的职能管理活动,如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录用、培训、绩效管理等。

③员下激励者,它是指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构筑起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心理契约,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员工的献身精神,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工作。

④变革推动者,它是指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地推动组织各项变革的实施,组织的发展需要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不断进行变革,而所有的变革都需要员工的参与,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能够成为变革的助推器。

(3)戴夫·乌里奇将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分为五种角色:人力资本开发者、员工鼓舞者、职能专家、战略伙伴、领导者角色。

二、案例分析题

5. 海底捞的员工管理秘诀

[1].哪些人性假设理论在海底捞得到了应用? 是如何应用的?

[2].海底捞应用了哪此激励理论? 是如何应用的?

[3].海底捞的员工管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1].人性假设理论主要有X 理论、Y 理论以及四种人性假设理论,四种人性假设理论主要包括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自我实现人假设和复杂人假设。这里主要运用了I. 理论和自我实现人假设理论。人性假设理论中的的Y 理论,认为人性本善,大多数是愿意负责的,愿意对工作、对他人负责人,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完成应当完成的目标。海底捞大胆授权给员工,让他们有打折,免单等权利。因为张勇相信人性本善,大多数人都有一定的责任心,愿意对工作,对海底捞负责。而事实也证明,员工善于自我管理,合理的运用这项权利。

海底捞,鼓励员工创新,给予物质及精神奖励。海底捞每家店每月进行创意统计,并将好的创意推广,如包丹袋等。运用了Y 理论中人具有独创性的观点。海底捞的员工大都来自农村,文化水平较低,在社会上很难找到工作,甚至是被人鄙视的人群。但在海底捞,他们却能自信的微笑,实现自己的价值。再者,海底捞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晋升渠道,不看学历,不看家底,只看能力,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自我实现的舞台。这正是自我实现人假设中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的良好让释。

[2].在激励理论方面,海底捞综合运用了内容型、过程型、结果反馈型激励理论。包括内容型激励理论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激励一保健双因素理论,过程激励理论的期望理论和公平理论以及结果反馈型的强化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运用体现在:

(1)“善待员工,把员工当成家里人。”这一理念正是运用了,它满足了员工归属和爱的需要。

(2)海底捞给员工提供条件良好的公寓,运用了需求层次理论,满足了员工生理与安全的需要。

(3)海底捞的平等主义也满足了员下尊重的需要,公司真正的以一种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而并非社会上的那一套看背景用人的方法。

(4)员工之间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又满足了他们的社会需求。

公司信任员工,授权给员工,体现了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因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艾罗(Kenneth Arrow)曾这样表述管理中信任的积极作用“信任有实用价值,它是社会系统的润滑剂,效率极高,节省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公司信任员工,给员工授权,全面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海底捞的员工有一句话,“在海底捞能熬过3个月的都是好样的”。为什么? 因为在海底捞干活儿,比一般餐馆要累,但是能有这么多员工坚持下来不仅仅是因为高于同行的工资和待遇,公司对他们的信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海底捞的员工曾这样说“……”这说明海底捞的管理的确不是盖的。给每个店长的父母发工资,工资的高低与店长表现挂钩; 大力培养员工的兴趣爱好,这些举措也是巧妙地运用了双因素理论中的激励理沦,从而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

在强化理论的运用方面,海底捞的管理也很成功。海底捞的创新能力是极强的,像包丹袋、皮圈这样的很贴心的发明在其他分店开始使用时,会给发明人一定的奖励,这就运用了强化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