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综合(宪法学、行政法学)之宪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宪法基本原则

【答案】宪法基本原则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它是对一国当时的政治指导思想、社会经济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的集中反映。其一般必须具有普遍性、特殊性、最高性和抽象性四个基本特征。

2. 违宪审查

【答案】违宪审查是指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通过法定程序,以特定方式审查和裁决某项立法或某种行为是否合宪的制度。它是宪法监督的重要手段,其日的在于保证宪法实施,维护宪政秩序。违宪审查具有以下特征:①违宪审查主体是享有违宪审查权的国家机关; ②违宪审查有特定的审查范围; ③违宪审查程序多样化; ④违宪审查方式有别于一般司法案件的审判。

3. 平等权

【答案】平等权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同等保护的权利。在现代宪政国家中,平等权首先表现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体含义有:①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②任何人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③在法律面前,不允许任何公民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人不得强迫任何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不得使公民受到法律以外的处罚。

4. 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

【答案】形式平等是指国家承认所有的人在法律卜一律平等,在法律权利和义务卜给以相同的对待,禁止差别待遇的歧视对待。实质平等是指国家对形式上的平等可能导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针对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对特定的人群在经济上、社会会上、文化上等方面与其他人群存在的事实上的差异,根据理性的、合理的、正当的决定,采取某些适当的、必要的、合理的区别对待的方式和措施,从而在实质上为公民提供平等发展的条件。

5. 宪法规范

【答案】宪法规范是指调整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的各种规范的总和。宪法规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宪法规范的政治性; ②宪法规范的组织性与限制性; ③宪法规范的最高性; ④宪法规范的稳定性与适应性; ⑤宪法规范的制裁性; ⑥宪法规范的原则性; ⑦宪法规范的历史性与概括性。

6. 首都

【答案】首都又称国都,是国家最高领导机构的所在地,通常也是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首都对内是一国的中心,对外是沟通各国关系的汇合点,所以具有国家象征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是北京。

二、简答题

7. 你认为我国的宪法文化与宪法制度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我国的宪政建设应当先培育宪法文化,还是先完善宪法制度?

【答案】(1)我国的宪法文化与宪法制度之间的关系

①宪法文化以宪政为核心内容

宪法是静止的,宪政是运动着的宪法,宪政国家必然有宪法,但有宪法的国家不一定是宪政国家。宪政制度是现代民主法治国家的根本制度,实现宪政国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宪法文化的内容不仅包括对宪法规范运行过程的认识,还包括对实现宪政的条件和准备过程的认识以及对宪政国家的评价。因此评价一国宪法文化的建设程度,不能以宪法规范的价值为标准,而应当立足于宪政建设与宪法实施的成就。

②宪法文化对宪政制度的实施和完善会产生影响

一国的宪政文化的水平会影响宪法的实施和完善。当一个国家宪法文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必然不利于一国的宪政制度的完善和实施,反之,当一国宪法文化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则会对宪政制度产生积极的影响。

(2)我国宪政建设的选择

从宪法文化与宪政制度的关系上可知,在宪法文化和宪政制度的优先性问题上二者应当是相辅相成的,应当是同步进行小分先后的。我们在积极进行宪法制度建构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宪法文化的培养。宪政制度本身就是宪法文化的一部分,因而,二者同步进行更具有科学性,能够使二者相互促进,以取得更好的发展。

8. 简述宪法解释的原则。

【答案】有权机关在解释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随心所欲。而对宪法解释的原则可分为总的原则和具体的原则。

(1)总的原则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的变化影响深远,对宪法的解释就必须坚持从严的原则。但宪法规范的原则性、纲领性以及宪法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特点,又决定了必须根据新情况对宪法进行及时解释。因此合理的原则是,以从严解释为主,但并不排除在个别情况下一定的灵活解释。

(2)具体原则

①依法解释原则。只有由有权机关根据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解释宪法,才能保证宪法解释科学、合理、有效。

②符合制宪目的原则。任何一部宪法都有其制定的目的以及为实现其目的而提出的根本任务。因此,解释宪法不能仅仅以表面文字为依据,而要特别关注制宪的目的,以使宪法解释与制宪目的相符合。

③以宪法的根本精神和基本原则为指导。宪法的根本精神是宪法的灵魂,基本原则是根本精神的直接体现。任何一部宪法的各项规定都无不以根本精神为基础,都无不体现宪法的基本原则。因此,宪法解释必须以宪法的根本精神和基本原则为指导。

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尽管宪法是统治阶级对已有成果的确认,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不断发生变化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宪法解释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否则,宪法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就不能起到调整社会基本关系的作用。

⑤字面解释原则。字面解释原则又称普通含义解释原则,是指对宪法的有关规定,根据最普通最常用的含义进行解释,宪法解释机关小能随意发挥。

⑥整体解释原则。整体解释原则是指释宪主体在解释宪法某一规定时,不能孤立进行,而要从该规定与宪法其他内容的联系中进行。也就是说,宪法解释的对象应包括宪法规范的结构体系,宪法原则功能以及相关的法律关系。整体解释的要求有:

a. 解释宪法时必须依据宪法的根本精神与基本原则。

b. 注重解释的统一性,对宪法中规定同一事项的不同条款、条文和修正案应合并解释和全面考虑,全部有关规定应作为一个整体来解释。

c. 协调宪法中冲突的成分,使整部宪法均有效力。

9. 我国宪法实施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答案】(1)我国宪法实施的有利条件

①有利于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是指宪法实施的外部社会环境。宪法实施的外部条件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意识三个方面。

a. 有利于宪法实施的政治条件。宪法实施的政治条件既包括政治基础条件,也包括政治形势条件。政治的民主化程度决定着宪法实施的程度,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也就是贯彻落实宪法的过程。目前我国政治稳定,社会秩序正常有序运行,为宪法的实施提供了完善的政治条件。

b. 有利于宪法实施的经济条件。宪法实施的经济条件既包括宪法和宪法实施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包括经济发展本身通过政治、思想等提出对于宪法和宪法实施的内在需求。我国现阶段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则为宪法的实施从经济方面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c. 有利于宪法实施的思想意识条件。宪法实施的思想意识条件,主要是指人们对宪法的认识状况对于宪法实施的制约和影响。我国公民对宪法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为宪法的实施提供了思想上的支持。

②有利于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具体说来,宪法实施的自身条件主要包括宪法本身是否科学和宪法本身是否规定了完善的实施机制等方面。

(2)我国宪法实施的不利条件

①外部条件。我国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还有待提高,人们对宪法的认识还不到位,宪法的权威并未确立,民主政治还需从实践中加强。

②自身条件。宪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以及法律性还有待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