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辨析题

1.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就在于他们彻底抛弃了资产阶级时代的一切旧思想。

【答案】该说法错误,这是一种全盘否定的观点。具体分析如下:

(1)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发展历程可以看到,他们通过革命的实践和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已有的优秀成果,才可能在己有的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2)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而凭空创造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而是在综合人类思想积极成果和总结当代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实践运用中不断地得到验证和发展的。

(3)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创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对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一般规律的思想理论和观念,例如政治学说中关于人类政治生活客观规律的探索、经济学说中关于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揭示、哲学思想中关于思维规律的研究、法律理论中关于司法实践历史经验的描述等具有客观真理性的内容,都是我们应该加以学习、参考和借鉴的; 而其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对社会生活进行了扭曲反映的、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需要而有意编造来欺骗民众的虚假理论,则必须加以分析鉴别和批判。

2. 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答案】这种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因为不同国家不仅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而且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性,同时,无产阶级政党自身成熟程度的不同,阶级基础与群众基础的构成状况的不同,革命传统不同,以及历史和现实的、国内和国际的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这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多种的,模式是多样的。坚持社会主义,不等于坚持某种单一的社会主义模式; 改革或抛弃某种社会主义模式,不等于改掉或抛弃社会主义; 某种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也不等于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失败。

3. 真理是有用的,因此“有用即是真理”。

【答案】该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人类的认识活动从总体上讲是为了获得真理,并用真理指导实践,以取得实践的成功。因此,真理必然是有用的。但是,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1)它用真理的有用性取代了真理的客观性。有用即真理把是否符合主观的需要看成是否是真理,这就把真理主观化了,不顾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本质属性。

(2)它取消了真理的客观标准。有用即真理,否认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认为真理可以因人而异,这就必然导致混淆真假,颠倒是非。

(3)它抹煞了真理和谬误的原则界限。真理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取得有益的效用,但有用的认识却不一定是真理。歪曲事实的谎言和诡辩,虽然对剥削阶级混淆视听、欺骗人民有用,但它却不是真理。可见,实用主义所鼓吹的“有用即真理”,是主观唯心主义的真理观。

4. 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

【答案】该说法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是感性认识的感觉阶段,是直接的感性经验。由于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局限性和特殊性,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真实反映,有些则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视觉和听觉是感性认识,它们具有直接性、丰富性。但是他的缺点是直接性、表面性,不能深入全面的反映事物,有待于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用科学态度加以分析,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没有认识到感性认识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5.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答案】该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活动起源于劳动,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1)劳动是人类社会历史的起点。

①在劳动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实践中,孕育着社会有机体未来发展的一切萌芽,而错综复杂的、丰富多彩的整个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过是劳动过程的展开和深化。

②人类的发展史告诉我们,在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过程,劳动者与他的劳动手段是统一的,这是劳动发展的第一阶段。随着劳动活动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生产者和劳动手段直接合一的原始形式就不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于是劳动者与劳动手段相分离,形成了劳动手段的私人占有,从此人类社会进入私有制,即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这是劳动发展史的第二阶段。

③由于劳动者和劳动手段的分离必然产生对劳动者的奴役,到了资本主义阶段,这种奴役达到了极端,矛盾尖锐化的结果是劳动要求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达到和“返回”与生产资料‘、生产手段的重新直接结合,这就是劳动发展史的第三阶段,也是最高阶段,即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

(2)劳动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历史起点。

①逻辑和历史应该是统一的,因此劳动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正确认识社会历史产生、发展的逻辑起点。

②人们只有从劳动及其历史演变出发,才能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才能透过人类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的、必然的逻辑线索,看到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才能理解为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能经过这样的历史阶段,而不能跳过这些历史阶段; 才能理解为什么在人类历史的一定阶段上,只能形成这样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而不能出现别的社会形态社会制度。

③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归根到底都要受到劳动活动发展的制约。劳动的产生就是人类社会的产生,劳动的发展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劳动的解放就是人类社会的解放。因此,科学的劳动范畴的确立不仅为唯物史观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为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奥秘提供了一把“钥匙”。

6. 没有资本原始积累就没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该说法正确,具体分析如下:

(1)资本的原始积累

资本原始积累,就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①动因:15世纪末美洲和通往印度航道的新发现,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要求商品生产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发展。

②含义: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

③途径:

a. 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建立了资本主义的土地私有制,从而奠定了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的基础。

b. 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缩短了封建生产方式转变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程。

(2)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成熟,反过来又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上层建筑的彻底变革提出了强烈要求,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

③实现产业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工厂制度,实现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

④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是在资本原始积累发生以后,没有资本原始积累就没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二、论述题

7. 试用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决定力量的原理说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的正确性。

【答案】(1)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是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而且它作为劳动对象也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同时,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人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等状况对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人口因素,都不能脱离社会生产而发生作用,都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2)在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①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