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922传热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黑体的温度越高, 其最大辐射力波长越短, 描述这一性质的物理定律叫_____定律。
【答案】维恩位移
2. 确定导热微分方程的定解条件中有边界条件,常用的有三种:
第一类边界条件为_____; 第二类边界条件为_____; 第三类边界条件为_____。
【答案】规定了边界上的温度值;规定了边界上的热流密度值;规定了边界上物体与周围流体间的表面传热系数以及周围流体的温度t f 。
3. 如果在一根加热水的管子里(管内水被加热)结了一层水垢,其他条件不变时,管壁温度与无水垢时相比将_____。
【答案】升高
【解析】根据传热基本方程式可知:数为
。
。由于管内水与外界环境的温差
。
。设结水垢前后传热量分别为
,传热系
由于结水垢后传热热阻增加,因而传热系数减小,
即相等,所以结水垢前后的传热量大小关系为:
设结水垢前后的管壁温度分别为程,可知:
由
可得:
,利用热阻分析法分析热水与管壁之间的对流传热过
。综上,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结水垢后管壁温度与无水垢管壁温
度相比较升闻了。
4. Bi 数反映了_____的相对大小,其表达式
5. 凝结换热的两种形式是_____和_____。
【答案】珠状凝结;膜状凝结
中的k 是指_____。
【答案】固体内部导热热阻与界面上换热热阻;固体的导热系数
6. 某一直径为0.1m 、初始温度为300K 的轴,其密度为,导热系数为,
比热为541J/(kg ·K )。将该轴置于温度为1200K 的加热炉中,其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为
,则其时间常数为_____; 要使其中心温度达到800K ,则放入加热炉内约需要加热
_____分钟(用几种参数法)。
【答案】1059.3s ; 859.02s
【解析】先检验是否可用集中参数法,根据毕渥数的定义可知:
可以采用集中参数法。 根据时间常数的定义可知:
把
计算可得时间常数为:
、
、d=0.1m代入上式,
根据集中参数法温度场的分析解,可得:
。
把
、t=800K、代入上式,可得:
、
7. 纵掠平板强迫对流换热的能量方程为_____。
【答案】
8. 导热集总参数系统的热惯性可由时间常数来描述,其影响因素为_____。
【答案】取决于物体自身的热容量
以及表面换热条件hA 。
9. 管槽内对流换热的入口效应是指_____。
【答案】入口段的热边界层较薄,局部表面传热系数比充分发展段高
10.半球内壁对底部半圆的角系数为_____。
【答案】
【解析】简单示意图如图所示。
图
根据角系数的相对性, 可得:根据角系数的可加性:根据对称性可知:由上面等式可知:
所以半球内壁对底部半圆的角系数为
。
。其中
,
11.描述导热物体内部温度扯平能力的物性量叫_____,它由_____物性量决定,其定义式为_____。
【答案】热扩散率;物体的导热系数、密度、比热容c ;
二、简答题
12.大容器沸腾换热过程有哪几个主要的区域,并指出临界热流密度在什么情况下会对加热壁面造成损坏?
【答案】大容器沸腾换热过程有四个主要的区域,分别是:自然对流沸腾区、核态沸腾区、过渡沸腾区和膜态沸腾区。
由于到达临界热流密度后加热壁面温度的升高反而使热流密度下降,直至进入稳定膜态沸腾后换热热流密度才随热流密度的升高而再次増加,但此时加热壁面温度已相当高。这样,在控制热流密度的加热过程中,当加热热流密度高于临界热流密度后就会引起壁面温度的急剧升高,从而会造成加热壁面的损坏(如电加热、核反应堆燃料棒的加热过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避免沸腾换热的设备运行在临界热流密度附近。如果是控制加热壁面温度的加热过程就不会出现上述现象,也就不必控制临界热流密度。
13.推导导热微分方程的步骤和过程与用热平衡法建立节点温度离散方程的过程十分相似,为什么前者得到的是精确描写,而由后者解出的却是近似解?
【答案】差分方程与微分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前者用有限小量代替了后者的无限小量,前者用各离散点参数代替了后者的连续参数。实际上物体中的物理参数是时间和空间的连续函数,所以,微分方程是精确解,而差分方程是近似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