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9070行政管理综合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府绩效
【答案】政府绩效是指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益、效能,是政府在行使其功能、实现其意志过程中体现出的管理能力。政府绩效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①政治绩效; ②经济绩效; ③社会绩效; ④文化绩效。政府绩效是对政府行为效果的衡量,它包含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结果、效果和效率,是政府能力的基本体现。
2. 公共行政
【答案】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这个定义包括三方面的内涵:行政管理的主体是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 行政管理的主体是与立法、司法部门相对而言的行政执行部门或最高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 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突出了“公共”的特性,涉及到公共权力的运用、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公共服务等问题。
3. 政府绩效管理
【答案】政府绩效管理是一个包含绩效计划与实施、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与改进等环节的系统过程,强调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形成组织目标,并推动团队和个人达成目标。总的来说,政府绩效管理是由收集绩效信息、确定绩效目标、划分考核指标、进行绩效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改进绩效等流程构成的行为体系,它既包括对政府绩效创造过程的管理,也包括对政府绩效结果的评估; 既包括对公务员个人的考核,也包括对政府组织绩效的考核。绩效管理活动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是持续提高政府绩效、不断促进管理创新的动因。
4. 政策评估
【答案】政策评估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其目的是通过将这些信息直接或间接地反馈给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人员,促使他们适时作出政策反应、选择好的政策方案、及时调整不当的政策、废除无效的政策、改善政策执行行为,从而提高政策制定的质量。从不同的角度,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多样化的政策评估分为不同的种类。从评估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可分为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从评估机构的地位看,可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所处的阶段来看,政策评估又可分为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
5. 公共危机预警
【答案】公共危机的预警,指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主要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根据本国或本地区有关危机现象过去和现在的数据、情报和资料,运用逻辑推理和科学预测的方法技术,对某些危机现象出现的约束性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和演变规律等做出科学的估计与推断,并发出确切的警示信息,使政府和民众提前了解事件发展的状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策略,防止或消除不利后果的活动。
6. 行政复议
【答案】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行政监督法律制度。国家十分重视行政复议,专门制定行政复议法。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手段。
7. 信息资源
【答案】信息资源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信息资源仅指信息内容,是限于信息本身的文献资源或数据资源,或各种媒体和形式的信息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图形、图像、电子信息等。信息资源狭义的理解,突出了信息本身这一信息资源的核心和实质。广义信息资源以信息本身为核心,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资金和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等各要素的总称。广义信息资源概念把信息活动各要素都纳入信息资源的范畴,这更有利于全面、系统地管理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狭义与广义信息资源概念的关键区别在是否将与信息有关的设备、技术、人员和管理体制也纳入信息资源的范畴。信息内容、信息内容的表达和组织方式、及其表达所依附的载体以及信息资源管理体制,是信息资源的构成要素。
8. 绩效性原则
【答案】预算编制的绩效性原则指部门预算应建立绩效考评制度,对预算的执行过程和完成结果实行全面的追踪问效,不断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中央部门和财政部要将项目完成情况和绩效考评结果分别记入中央部门项目库和财政部项目库,并作为财政部以后年度审批立项的参考依据,以强化对部门预算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和使用效益的考核分析,促使预算资金的安排由“重分配”向‘·雷管弹,,转变。
二、简答题
9. 简述行政管理法律途径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内容。
【答案】行政管理法律途径将行政管理视为法律在具体环境中的应用和实施,赋子行政管理
法治和裁决的主题。
(1)行政管理法律途径的兴起的原因
①宪法和行政法对行政管理调节和规范的力度不断加大。宪法和行政法确立了公共权力、特别是政府行政权力的边界,把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建立在保护公共利益的基础上。
②司法机制对行政管理的裁判作用越来越明显,以致出现“公共行政司法化”趋势,即将行政运作程序视为与司法程序一样,目的在确保个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③现代行政管理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过去属于私法调整范畴的工具,如合同制、民营化和公司化等,在公共部门改革中发挥日渐重要的作用,这也促使人们更深入地探索行政管理与法律间的关系。
(2)行政管理法律途径的基本理念
行政管理法律途径强调法治,重视对个体权利的保护。行政管理法律途径包含的基本理念有: ①维护公众的基本权利,个人应享有的实质权利和法律的平等保护。
②正当法律程序,“不按照正当的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
③建立畅通、有效的救济渠道,包括建立司法审查、撤悄、违宪审查、权力制约与监督、律师制度等。
由此,我们可以把行政管理法律途径的基本理念概括为:法律至上,善法之治、自然公正、平等适用、制约权力、权利本位、正当程序。具体地说就是在法律与国家、政府间,运用法律约束国家、政府权力; 在法律与公民间,运用法律合理地分配利益; 在法律与社会间,运用法律确保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小受权力和权利的侵犯。其核心的理念是运用法律约束国家、政府权力。
(3)行政管理法律途径的主要内容
①强调宪法层面的公正、程序、权利和平等价值。
②把公共部门视为能通过公正的抗辩程序来解决争端的结构形式。
③注重建立明确的行政管理行为准则和监督机制。
④把行政管理的对象看作完整和独立的个体,关心个人宪法权利和法律权利的保障。
⑤重视行政管理结果的合理性,不仅要求行政管理行为的主体和程序合法,还要求有利于保护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提高效率。
总之,行政管理法律途径的研究为我们法治行政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行政管理的法律途径的研究,使得行政管理的研究途径更加多元化,有利于从多种角度思考行政管理建设。
10.简述行政组织的法制化特征。
【答案】行政组织法制化特征的基本涵义是“依法行政”,具体说来,又可以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1)国家行政组织本身建设的法制化
这种法制化主要表现在,国家行政组织是依据宪法和法律的精神、原则、规范、程序所建立的国家组织系统,其组织宗旨、人员编制、机关设置、财政预算等都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这些方面的变更也必须经过法定的程序由立法机关或事权机关予以重新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