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帕累托改进

【答案】帕累托改进是指通过某种方式改变一个社会的某种既定状态,可以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的情况。利用帕累托标准和帕累托改进,可以定义最优资源配置,即如果对于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都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下,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二、简答题

2. 为什么说亚当·斯密和瓦格纳的税收原则分别反映了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和垄断阶段的根本要求?

【答案】(1)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

①平等原则

是指一国国民都必须在可能的范围内,按照各自能力的比例,即按照各自在国家保护下获得的收入的比例,向国家缴纳税收,以供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之需。

②确实原则

是指各个国民应当完纳的税收必须是确定的,不得随意变更。确实原则要求实现课税的确定性,以便纳税人在事前作出决策。

③便利原则

是指各种税收完纳的日期及完纳的方法须给纳税者以最大的便利。

④节俭原则

是指税收的课征费用应当最少的原则,它要求一切税收的征收,须设法使人民所付出的尽可能等于国家所得的收入。

斯密的税收四原则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市场和资本的基本要求,即尽量限制政府干预的“守夜人”国家理念是一致的,所以说亚当·斯密的税收原则反映了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根本要求。

(2)瓦格纳的税收原则

德国财政学家瓦格纳提出了四项九日的税收原则:

①财政收入原则,包括充足原则和弹性原则两方面

税收收入应能充分满足国家财政的需要,而且要有弹性,随着财政支出需要的变动而相应地增减。

②国民经济原则,包括税源的选择和税种的选择两方面

a. 税源的选择要有利于保护资本即税本,税源应该主要是所得,而尽量避免对财产和资本的

课税;

b. 税种的选择则应考虑到税负转嫁问题,尽量选择难于转嫁或转嫁方向明确的税种。

③社会正义原则,包括普遍原则和平等原则两方面

a. 普遍原则要求税收负担遍及社会上的每个成员,每一公民都有纳税义务;

b. 平等原则指税收负担应力求公平合理,主张采用累进所得税制,并对最低生活费用免税。 ④税务行政原则,包括确实、便利、节省三方面

a. 纳税的时间、方式及数量等应预先规定清楚;

b. 纳税手续尽量简便,以方便纳税人;

c. 征收费用应力求节省。

瓦格纳的理论适应了当时国家从消极的“守夜人”到社会政策执行者职能转变的需要,也把经济与税收的关系放到了突出的地位,所以说瓦格纳的税收原则反映了垄断阶段的根本要求。

3. 简述公共选择理论中,官僚的经济人倾向会导致哪些弊端?

【答案】官僚的经济人倾向是指官僚和普通人一样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理性人。官僚追求的个人利益包括薪金、地位、权限、顶算、晋升等等。一个政府机构首脑及其主要办事人员的薪金、职务特权(如权力、名望、人情等)以及政府机构首脑和机构本身的声誉等,都和政府预算的规模正相关。因此,官僚利益最大化,需要通过预算规模最大化来实现。官僚的经济人倾向会导致以下弊端:

(1)寻租

官僚的经济人倾向容易导致政府的寻租行为,即为丁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非生产性活动。

(2)腐败

易形成官商勾结的利益链条,结成官僚与经济利益获得者的利益集团,对市场而言,产生获得特权(垄断权)的商人可以凭借政府的保护获得利益独占的机会,而使其他市场参与者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一种劣势,垄断商家由于获得市场垄断地位,对于创新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上下的功夫就不高,对企业而言发展后劲不足,同时造成资源的浪费。对政府而言,由于获得寻租的机会,易搞权钱交易,滋生腐败行为,削弱政权的合法性基础,失去选票,威胁政治统治。

(3)资源配置失效

官僚要从最大化的预算规模中获取效用,官僚与上级拨款单位之间是一种双边垄断关系,并且存在信息不对称,因而官僚具有更大的自主权与垄断力,其结果将产生三个问题:公共产品的过度生产、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生产资本的过度投入而造成大量设备闲置。

4. “虚拟”的公共产品最优供应模型是否具有现实意义?

【答案】(1)“虚拟”的公共产品最优供应模型的含义

①与私人产品的需求曲线不同的是,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是虚拟的。消费者购买私人产品所支付的货币数量会反映其对私人产品的实际需求,但市场无法直接提供公共产品的实际需求信息。

假定的某人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只是模拟市场做出的。这种假定的意义在于突出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需求卜存在的差异。

②模型的建立违常需要很多假定条件,这些假定条件的存在也说明模型是对现实社会的虚拟。公共产品最优供应模型也不例外。例如,这些模型中通常假定有两个消费者,有各自的效用函数和预算约束,市场是完全竞争的等等。

(2)“虚拟”的公共产品最优供应模型仍具有现实意义

“虚拟”的公共产品最优供应模型虽然与现实差异较大,而且难以完全搬到现实中去,但是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①它简化了分析的对象,使整个推理过程逻辑清晰、顺利地进行,得出的结论是规范分析的结论,能让人们有更清晰地认识,即给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②这些虚拟的模型在某些程度上也提供了一些决策灵感,对政府部门如何最优地提供公共产品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5. 简述政府管制失灵的原因及放松管制的可行性?

【答案】(1)政府管制失灵的原因

政府管制失灵是由政府管制缺陷造成的,具体分析如下:

①由于政府垄断经营,缺乏竞争性,加之政府产出的价值与其成本相分离,政府为获得既定的产出会过多地使用资源,一方面抑制了技术创新的冲动,另一方面导致政府产品的实际成本大大增加(例如过多的雇员、过多的开销等),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效率的低下。

②政府的价格管制既可能降低产品或服务质量,又会增加市场的交易成本。如果政府强制性地用竞争市场的均衡价格定价,那么处于讨价还价优势的一方,将会提供质量较低的产品或服务,或者简化其交易中提供的服务,而给处于劣势的一方带来交易中的不便,提高其交易费用。实际上,这方面的损失往往超过因政府干预而节省的成本,更何况政府干预本身也是需要成本的。

③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担任政府公职的是有理性、自私的人,政府机构本身也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其结果,一方面是产生了寻租行为,增加了非生产性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是导致了过多的公共物品供给(即过多的预算花在公共物品供给上)。政府机构和功能恶性膨胀。更为严重的是,政府职能的膨胀,政府作用的强化,意味着特殊利益集团(分利集团)数量的增加,这种特殊利益集团妨碍完全自由的竞争,阻碍发展新技术和经济变革,从而降低经济增长率。

(2)放松管制的可行性

放松管制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完全撤销对被管制产业的各种价格、进入、投资、服务等方面的限制,使企业处于完全自由的竞争状态; 另一个层次就是部分地取消管制,即有些方面的限制性规定被取消,而有些规定继续保留; 或者,原来较为严格、烦琐、苛刻的规则条款变得较为宽松、开明。

历史上,美国、日本等国家都爆发过放松管制的运动,虽然放松管制运动受到了政治及利益集团的反对阻力,甚至一些规则在放松不久后又出现了重新管制的呼声,但实践证明,放松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