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应用经济学综合(政治经济、西方经济学)及国内外经济实际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剩余价值

【答案】剩余价值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超过其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剩余价值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违过延长工作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压缩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大都采用绝对剩余价值方法生产剩余价值,但由于劳动者的生理界限以及劳动者的斗争不断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越来越受到限制。后来资本家改用相对剩余价值方法来生产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2. 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构成可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方面考察。就物质形式来说,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它们所需的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就是资本技术构成。它反映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就价值形式来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就是资本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两者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故称资本有机构成。在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资本有机构成是不相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愈高,则不变资本的比重愈大,可变资本的比重愈小,从而对雇佣劳动的需要就相对减少,并导致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3. 资本有机构成

【答案】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构成可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方面考察。就物质形式来说,生产资料的数量同使用它们所需的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就是资本技术构成。它反映生产技术的发展水平。就价值形式来说,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就是资本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化,两者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故称资本有机构成。在不同部门、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资本有机构成是不相同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资本有机构成愈高,则不变资本的比重愈大,可变资本的比重愈小,从而对雇佣劳动的需要就相对减少,并导致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4. 资本

【答案】资本是指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经济活动中表现为生产要素或经营投入的价值,并可以产品形态和货币形态存在。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资本在物质内容上和现象上表现为一定数量的货币和生产资料。但货币和生产资料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当货币和生产资料用于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而带来剩余价值时才成为资本。

现代意义上的资本是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殖的价值。资本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同时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基本要素,对其他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物质形态看,资本可以表现为生产经营过程的一切要素,如生产资料、劳动力、专利和品牌等。但从本质上看,资本的运动是价值运动。上述物质形态只是资本的物质承担者。

5. 创造性毁灭

【答案】创造性毁灭是指由于创新而带来的不断地从经济体系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过程,即不断地破坏旧结构、不断地创造新结构的过程。这一概念是著名的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的,他用这一概念来描述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过程。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变动的形式或方法,它不仅从来不是、而且也永远不可能是静止不变的。开动和保持资本主义发动机运动的根本推动力,来自资本主义企业创造的新消费品、新生产方一法或运输方法、新市场、新产业组织形式。这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性事实。

6. 价值规律

【答案】价值规律的内容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以此为基础进行商品等价交换。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为:

(1)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的分配。这种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围绕价值的上下波动和市场竞争实现的。

(2)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

(3)优胜劣汰,导致生产者两极分化。

7. 和谐社会

【答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切实贯彻和体现。

8. 绝对剩余价值

【答案】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而生产的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基本方法之一。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构成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部分,工作日是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总和。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延长工作日的长度就会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增加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是资本家用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常用手段。它表现为在内涵上增加劳动量,从而增加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量。

二、简答题

9.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它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而不是说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性质的区别。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包括:资源配置市场化; 企业行为自主化; 宏观调控间接化; 市场管理法制化。其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还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首先,在公有制基础上可以造就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主体; 其次,在公有制基础上可以建立健全发达的市场和完善的市场体系,也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因此。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相容的而不是相悖的。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各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结合在一起,实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目标。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坚持效率优先,鼓励先进,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另一方面,又要排除由于生产资料占有的多寡悬殊造成的个人消费品分配的悬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兼顾公平。对于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国家将运用各种经济政策手段进行再分配调节。由此可以保证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防止个人收入过分悬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方向服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大目标。社会主义国家将发挥巨大的政治优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对市场运行进行调节,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服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大目标,为人民生活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完善服务。

10.联系我国实际,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

【答案】(1)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