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疾病控制基础知识题库>医学伦理学题库

问题:

[单选,A2型题] 患者王某,7岁,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接受治疗3个月,病情没有改善。医生征求其父母的意见,问是否愿意使用一种价格较贵的新药,其父母经过考虑,表示同意。因为从未使用过这种药物,也不知道这种药物的效果如何,所以医生决定谨慎使用,严格监控,结果表明,使用这种药物后的效果不明显。从医学伦理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A . 医生使用新药,应该征得王某本人的同意
B . 该项治疗属试验性治疗
C . 效果不明显,与医师使用药物过于谨慎有关
D . 因为使用药物后的效果不明显,所以医师的行为不道德
E . 医生使用新药物应该征得主管领导批准

下列叙述终致癌物的特点中,错误的是()。 前致癌物经代谢转化,最终生成的活性代谢产物为终致癌物。 前致癌物经代谢转化最终生成的中间产物叫终致癌物。 细胞色素P单加氧酶是最重要的代谢活化酶。 终致癌物具有直接与DNA反应的活性。 终致癌物大多是亲电子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者强行用战俘、妇女、儿童和犹太人做医学试验。这一行为正确的伦理判断是() 该研究是为了增进医学对人体的了解。 该研究是当时战争时期的特殊需要。 参加试验的医学工作者也是迫于无奈,不得已而为之。 该行为违背了医学科研的根本目的。 该行为虽然偏离了医学科研的正确方向,但也为医学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关于国际法在中国国内的适用问题,下列表述哪些是正确的?() 中国缔结的条约与国内法有不同规定的部分,在民商范围内,条约优先直接适用,声明保留的除外。 条约规定与国内法规定不一致时,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确定应适用的法律。 对于条约在国内的适用问题,目前我国宪法尚未作出统一明确的规定。 凡条约规定与国内法规定不一致时,均应优先适用条约规定。 以下关于前致癌物(间接致癌物)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细胞色素P单加氧酶是最重要的代谢活化酶。 必须经代谢活化才具有致癌活性的化学物质称为前致癌物。 催化二相结合反应的代谢酶没有代谢活化作用。 NA不能直接反应。 前致癌物原型不是亲电子物。 下述各部位的颅内肿瘤中,最早引起颅内压增高的是()。 额、顶部肿瘤。 垂体区肿瘤。 侧脑室内肿瘤。 第三、四脑室及导水管附近的肿瘤。 脑干肿瘤。 患者王某,7岁,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接受治疗3个月,病情没有改善。医生征求其父母的意见,问是否愿意使用一种价格较贵的新药,其父母经过考虑,表示同意。因为从未使用过这种药物,也不知道这种药物的效果如何,所以医生决定谨慎使用,严格监控,结果表明,使用这种药物后的效果不明显。从医学伦理的角度分析,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