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10政治经济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认识社会主义制度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的历史事实?

【答案】(1)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原理

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革命率先在苏联和中国等落后国家发生并取得成功,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率先在落后国家建立,是国际资本主义内部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逐渐激化的必然结果,是这种基本矛盾转嫁到落后国家使其具备了发生革命的全部客观依据的必然结果,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验证和在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率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立不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背离和对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违反,其原因分析如下:

①从苏联、中国等国家当时一的国内情况看,一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力从手工作坊向大工业发展,由此造就了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无产阶级; 另一方面,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在落后国家遇到了最反动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严重阻碍。

②从国际条件看,一方面,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内部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逐渐激化,帝国主义列强之间为争夺势力范围而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国际资本主义的力量;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对本国人民和殖民地国家的残酷压迫和疯狂掠夺,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交织、激化,造成了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在这里爆发就是在那里爆发的特定国际环境。国际、国内条件的共同作用,再加上马克思主义在这些国家的广泛传播,给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送来了思想武器,共产党的建立和对革命运动的正确领导,所有这些都使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不可避兔,井取得了成功。

③从历史上,经济落后国家越过特定的发展阶段,跳跃式地进入更高的历史阶段并不少见,实践中的社会的经济制度的建立所表现出的是一种特定的跳跃方式。

2. 简述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答案】(1)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完全封闭式的进口替代战略,改革开放后,逐步探索开放条件下的进口替代战略,随后在20世纪80年代末形成了开放条件下的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战略,在新世纪之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进一步实现了向出口导向战略的转变。

(2)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

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总体要求,以全球眼光、国情意识、战略思维、改革创新精神以及大国责任感,赋予外贸发展战略新的内涵与定位,从着眼于外贸自身发展向内需与外需协调发展转变,从着眼于我国自身发展向促进我国与世界共同发展转变,从巩固大国地位,推进由大到强转变的总体目标,确定后危机时代我国外贸发展新的战略定位。

(3)在发展战略上,从出口导向型向进出口均衡、内外需协调发展战略转变。

①保持货物贸易进出口均衡发展。注重进口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方面积极作用,注重进口在解决国内资源和环境、维护宏观经济均衡、促进国内技术进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改善对外经济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资源进口的主导权,降低大宗商品进口的风险。

②注重减少服务贸易逆差,保持服务贸易均衡发展。鼓励重点领域服务出日、有序承接国际服务贸易转移、创造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国内环境。

③既要注重外需,又要注重内外需协调发展。从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向消费、投资、出口“只驾马车”协调拉动经济增长转变。

3. 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实现按劳分配要有哪些前提条件?

【答案】按照马克思的设想,按劳分配的实现,要有一些前提条件,包括:

(1)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消费资料的分配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只有实行全社会范围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才可能使全体劳动者能够平等地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这样才能够消除山于生产条件占有的不同造成的劳动者在分配上的差别,使劳动成为消费品生产与分配的唯一因素。

(2)经济社会条件要能够保证劳动者各尽所能。这些条件包括,要有足够的生产资料可供投入生产,要有足够的就业机会并且劳动者有充分选择职业的自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按劳分配所要达到的目标。

(3)商品经济已经消亡。在没有商品货币关系的条件下,每一个人的劳动,无论其特殊用途是如何的不同,从一开始就成为直接的社会劳动,而不需要著名的“价值”插手其间。这样,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可以简单地用时间衡量,一般都可以得到社会的承认。

(4)社会可以统一对社会总产品做各项扣除。劳动者除了供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成为个人的财产。

4. 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答案】(1)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①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

这里讲的生产不仅涉及物质资料生产,也涉及在服务领域提供服务。政治经济学对象以生产为出发点,反映这样的事实: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不仅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涉及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不是生产的自然属性,而是生产的社会属性。

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为对象但不是一般地研究生产,而是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既要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要研究人们在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

③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

社会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这也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的生产所包含的两方面内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总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发展阶段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而且,研究生产关系的目标也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以资本主义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寻求改变这种生产关系的动力。以社会主义为对象的政治经济学也要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但目的是寻求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途径,通过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①哲学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用的基本分析方法是哲学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力一法论。科学的抽象法就是这种科学力一法论的运用。马克思的抽象法包含相互联系的两个科学思维过程: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过程; 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在理解科学的抽象法时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运用抽象力抽象出的最简单的范畴必须符合所要说明的对象; 经济分析必须抓住占支配地位的生产关系。

②实证分析方法

实证分析试图在不做出是好是坏的价值判断的情况下分析经济体系的行为和运行。它回答所分析的经济对象“是什么”的问题。

③规范分析方法

规范分析则是考察经济行为的后果,并且提出它们是好还是坏,以及这些结果是否可以变得更好的判断。因此,规范分析包含有对所偏爱的行动路线的评判和规定,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5. 论述虚拟经济的正、负效应。

【答案】虚拟经济是指一种与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依靠现代通讯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全球金融与证券资本市场中实现资本及各种组合金融工具的高速交易、清算与流动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与资本证券化的产物,是源于实体经济又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的虚拟资本的活动。

(1)虚拟经济的正效应

虚拟经济的正效应是它的发展在总体上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如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支持,促进资本流向效益高的领域和企业,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益,以及通过财富效应刺激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