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世说新语》

【答案】《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公元581年)有关东汉到南朝刘宋人物逸事

,梁朝的刘峻作注。在汉代时,的杂史。作者是南朝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公元403~公元444年)

,但已散失。,为了和刘向的区别开来,又叫《世刘向曾写《世说》《世说新语》原名也是《世说》

,宋代之后改为现在这个名字。说新书》《世说新语》通行本为6卷,36篇。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规箴等36门。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逸事。书中的某些篇章也透露出编者的倾向。大体来说,刘义庆对汉末一些名士,都是歌颂或赞赏的; 而对魏晋的清淡家则有褒有贬。基本上他还是依据世族士大夫的道德标准来评价人物的。《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段,但言简意赅,颇能传达人物的个性特点。该书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质朴的散文,有时几如口语,而意味隽永,在晋宋人文章中也颇具特色,因此历来为人们所喜读,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诗词中常用的典故。《世说新语》有梁刘孝标注本。刘注的特点是收集许多其他古籍材料,与原文参证,这些材料多已亡逸。现存最早的刊本是宋刊本。国内影印的日本“金泽文库”藏宋刊本,附有日本所发现的唐写本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从刊》影印明嘉靖嘉趣堂刊本等。近人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是本书比较好的笺释。

2. 代田法

【答案】代田法是指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由于在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的田垅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汉武帝末,搜粟都尉赵过总结了西北地区抗旱斗争的经验,推行此方法。其主要措施为把一亩地分成三刚和三垄,年年互换位置,以体养地力。下种时把谷物种在酬里,幼苗长出后,把垄上的土推到刚里,这样作物人土深,抗风耐旱。加之配合便巧的农具,实行精细的田间管理,每亩产量增加了一解到三解。它在用地养地、合理施肥、抗早、保墒、防倒伏、光能利用、改善田间小气侯诸方面多建树,是后世进行耕作制度改革的先驱和祖师。

3. 话本

【答案】话本是指宋、元时代说话艺人讲说故事所用的底本。兴起于宋代的白话小说,用通俗文字写成,多以历史故事和当时社会生活为题材。宋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更趋繁荣,城市居民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不仅有众多的官吏和士兵,还聚集着大量的商人和工匠,形成了一个新的市民阶层。为适应新市民阶层文化娱乐生活需求的“说话”即成为当时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话

本经过流传加工,便演变为“话本小说”,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都是用当时的白话口语写成。

4. 六条诏书

【答案】六条诏书是指西魏文帝大统七年,宇文泰采纳汉族士人苏绰归纳的六条行政原则。

,要求官吏按照此执行,不能通此六条即“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

者,不能任地方官。此举大大强化了各级官僚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

5. 庚戍之变

【答案】庚戍之变是指明代嘉靖年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贡市”不遂而发动的战争。该年为庚戌年,故名。俺答汗为对付瓦剌,更好地统率各部,迫切要求与明贸易。他向明称臣纳贡,希望扩大和增加交易。但明廷害怕土木之变重演,加以拒绝,并杀来使。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六月,俺答率军犯大同、宣府,大同总兵仇鸾以重金贿赂俺答,使移寇他塞。八月,俺答移兵东去,入古北口,杀掠吏民无数,明军一触即溃,俺答长驱入内地,京师震恐。明世宗朱厚熄急集兵民及四方应举武生守城,并飞檄召诸镇兵勤王。明援军虽五万余人,但皆怯战,又缺少粮秣。严嵩也要求诸将坚壁勿战,听凭俺答兵在城外掳掠。俺答兵自白河渡潞水西北行。此前,俺答已引兵夺白羊口,以西走塞外,而留余众于京城外,以为疑兵。但白羊守将扼险防御,俺答不得出,乃复东向南,仍由古北口出塞。九月初,蒙古兵全部撤退。

6. 旧石器时代

【答案】旧石器时代是指远古人类历史上采用打制办法制造石器的时代。人类使用石制工具进行生产的时代被考古学称为石器时代。同时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300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1万年左右。它一般又被细分为早、中、晚三期。其早期,大约距今300万年~10余万年; 中期大约距今10余万年至4~5万年; 晚期大约距今4~5万年至1万年。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依靠采集坚果、浆果和种子来维持生存。在此期间,人类的最大进展是在智力方面,突出表现为首次创造了艺术,并用描绘动物和狩猎场景的岩画装饰山洞。

7. 八王之乱

【答案】八王之乱是指西晋中后期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与乱者主要有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同、长沙王又、成都王颖、河间王顺、东海王越,以杨骏被杀后卫灌、汝南王司马亮辅政,并与贾后对抗为起始,以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宣告结束,前后历时16年,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内证,引发了西晋亡国和以及近300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只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8. 三监

【答案】三监是指周武王克商后为监视殷商遗民而设置的机构。周武王攻下商都朝歌后,封

王被迫自焚而死,商朝亡,但商的奴隶主阶级仍保存了很强的实力。为加强对殷民的控制,巩固西周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周武王灭商后,将殷都封给封子武庚,统率殷的遗民。并将殷都以东为卫,由武王弟管叔监之; 殷都以西为廊,由武王弟蔡叔监之; 殷都以北为廊,由武王弟霍叔监之,总称三监。又武王以邶封武庚,以鄘封管叔、以卫封蔡叔,以监殷民,称为三监。

9. 商鞅变法

【答案】商鞅变法是指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进行的改革。分两次进行,公元前356年,商鞅进行第一次变法,内容包括:①颁发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 ②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③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公元前350年,进行第二次变法,内容包括:①废除贵族的井田制; ②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 ③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④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此次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一次改革,它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六国准各了物质和社会条件。

10.《尼布楚条约》

【答案】《尼布楚条约》是指中俄间签订的第一个边境条约。雅克萨之战后,中俄议和。康熙二十八年,清朝代表索额图与俄国代表戈洛文在尼布楚签订此条约故得名。条约内容以满、俄和拉丁文三种文字签订,并明确划分了中俄两国东西边界,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领土,清政府同意把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之地划归俄国。该条约从此确立了俄国和中国的现代疆界。

11.三法司

,专门审理重大案【答案】三法司是指中国旧制三个司法机关的合称,出自《商君书•定分》

件。汉代以廷尉、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三个司法机关的会议,称三法司。重大案件皆由三个机关共同审理。明清两代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为三法司,遇有重大案件,由三法司会审,又称“三司会审”。刑部主审理、都察院主纠察、大理寺主驳正,这是明代重要的司法审判和监察制度。刑部属六部之一,掌天下刑名、关禁之政令。大理寺是复审平反刑狱的机构,明代沿袭旧称,仍设大理寺卿一人,下设左、右二寺。虽刑部、都察院审理,审查过的案件均应由大理寺复查、驳正。三法司并行体现了明代司法的慎性原则,防止司法监察权过于集中,滥用职权。

12.上计制度

【答案】上计制度是指战国至秦汉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承诺、担负、履行赋税义务的制度,也是中央政府用来对地方政府实行财政监督、行政得失的政绩考课制度。此制规定:地方长官每年要把所辖地区的户口、垦田、赋税等预算数字分别写在两片木卷上,一片交给君主,一片留给自己。年终,官吏必须去见君主汇报任务完成情况,君主根据木卷进行考核,并按考核结果给予赏罚或升级降职。上计制度的实施加强了国君的权力,有利于对地方政府的有效控制。

二、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