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调查性报道

【答案】调查性报道是指一种以揭示真相为宗旨的新闻报道方式,是新闻工作者针对被掩盖或者被忽视的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以及社会问题,通过独立、系统、科学、有针对性的调查而完成的新闻报道方式。这种报道通常篇幅长、份量重,受到广泛关注。调查性报道以揭露社会弊病为目的,调查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等领域的多个方面,它是新闻媒体相对独立的工作。

2. 非故意失实

【答案】非故意失实是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这种失实虽然从性质上看没有故意失实那么严重,但它出现的频率高,所造成的危害也不能忽视。通常的表现形式有:①思想方法片面,对所报道的事物认识不够准确; ②知识不足,在报道中闹笑话、出差错; ③采写作风小严谨、粗枝大叶等造成失实。

3. 导语

【答案】导语是指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揭示消息的主题,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提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导语的使命是介绍最重要、最精彩的事实,揭示消息的主题,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导语的常见写法按照所含消息要素的多少可划分为六要素导语和部分要素导语。

4. 剖析型社会观察通讯

【答案】剖析型社会观察通讯大多报道社会生活中出现的矛盾、问题类题材。这类题材往往已为社会所关注。但受众获知的表面信息虽多,却缺乏对这类问题高屋建领的信息梳理和根源剖析。这类通讯的报道方式大多在纪实的基础上剖析问题。报道中有许多分析解释的段落,是对纪实内容必要的整理和深化,有比较强的社会认识价值。

5. 议程设置论

【答案】议程设置理论最早由美国传播学家M.E. 麦库姆斯和D.L. 肖于1972年在《舆论季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即《大众传媒的议程设置功能》中提出。他们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该效果理论将注意力放在了大众媒体对受众认知的影响上,它研究的是人们“想什么”而不是“怎么想’夕; 它关注的是整个信

息环境对公众的影响,而不是某条信息的微观影响; 议程设置研究提出,大众传播对于公众的环境认知具有强大的影响,这对占据主导地位的有限效果理论是一个重要的修正; 它形象地说明了大众媒体、公众意见和政治过程之间的关系。

6. 新闻述评

【答案】评述性消息是指以夫叙夹议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一般以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或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为主,通过对事实的报道和评论来揭示其本质意义。评述性消息的任务是既报道新闻,又解释新闻。述评新闻产生于20世纪初,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逐渐分成两支:①坚持以叙述新闻事实为主,同时围绕着新闻事实作若干分析、议论,评价新闻事件的性质或揭示事件的内涵与发展趋向; ②以评为主,虽然也记叙一些新闻事实,却往往以新闻事实为例证,侧重于阐述观点、见解。由于这后一种述评以“评”为基本出发点,所以近些年人们通常把它归入新闻评论文体,称为“新闻述评”或“述评”。而前一种,由于以报道为主,附带议论,所以仍视为新闻报道文体,称为“述评新闻”或“记者述评”。

7. 新闻结构

【答案】新闻结构是指消息组织材料、安排内容的方式,是体现体裁特征的重要因素。多数消息包含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四个部分,一般按突出主要新闻事实和简明扼要、脉络清晰的要求组织成有机整体。常见的有“倒金字塔式”结构、时序结构、逻辑结构、导引结构等形式。一条消息究竟采用哪种结构形式,往往是综合考虑新闻事实本身的联系、媒介的传播特点,以及更好体现报道意图等诸多因素的结果。

8. 骨干事例

【答案】一篇通讯必须有能够支撑主题的骨干性材料,又称骨干事例。即事实过程比较完整、事实意义比较突出又有代表性,能够说明主题的事例。骨干材料是通讯“说服力”的基础,是通讯主题能否成立的事实支柱,也是通讯内在逻辑的基本要求。它必须真实,必须带有权威性。在采写通讯的过程中,寻找骨干事例是中心的一环。如果找不到有说服力的骨干事例,或者骨干事例不多,则要考虑改变通讯的主题。

9. 工作通讯

【答案】工作通讯是指反映不同领域、各行各业工作中的新情况、新办法、新经验、新矛盾、新问题或者新趋势的通讯。工作通讯因题材的特点而得名,与记人的人物通讯、记事的事件通讯、记地的风貌通讯不同,它以记“工作”为主。工作通讯在我国的新闻报道活动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工作通讯都发挥过重要的指导作用。这种类型的通讯在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进行报道的同时,还发挥着沟通各行各业、交流彼此工作方面的信息以及向受众直接传达各行各业政策层面、工作层面信息的桥梁作用。

10.话题型社会观察通讯

【答案】话题型社会观察通讯是指通讯所报道的内容,正是此时大众议论的热门话题,或者大众对其感兴趣,有可能成为热门话题的社会现象。这类选题人多比较浅近,比较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11.融合新闻

【答案】“融合新闻”又称“多样化新闻’,,是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不同的媒体例如报纸、电台、电视台和网站及手机等,集中在一个信息操作平台上,统一策划、相互协调、取长补短,根据各自媒体和受众特点对信息进行分类加工,发挥各自的传播优势,有针对性地传播给特定受众。融合新闻的理念最早是由芝加哥论坛公司和媒体综合集团两家媒体公司率先进行实践,这两家媒体为融合新闻的发展探索出不同的发展模式。

12.通讯结构

【答案】通讯结构通常是指通讯的表现形式,又称“通讯的骨架”。从外部形式的特征来看,通讯结构具有以下特点:①通讯的结构比较自由。通讯没有消息较固定的“格式化”的结构,是一种发展和开放的文体,结构形式多样,灵活多变。通讯的内容可根据不同的报道要求和记者的风格来安排,不同的报道内容也可写成大体相同的形式。②通讯的结构较消息的结构复杂。由十通讯的内容涵盖面广,时空跨度大,矛盾重叠,头绪繁多,记者要根据对新闻事实内在逻辑顺序和逻辑性质的认识,将复杂的新闻素材有机组织起来并给予符合审美标准的体现。因此,通讯的结构样式较多,驾驭难度较大。

二、简答题

13.独立采写一篇消息,注意导语、主体及新闻背景的写作,力争写出精品。

【答案】示例如下:

70.5%公众期待春运增开不同价位列车

今年“春运”,铁路部门将在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和成都铁路局部分车站试行火车票实名制。上周,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对5000人进行的调查显示,83. 1%的人赞成火车票实名制,6. 5%的人表示尚需观望,只有10. 4%的人明确表示反对。

85. 9%的人看好实名制能遏制“黄牛”

“每年离过年还有一个月,就开始发愁买票的事。”北京某公司职员李晓老家在四川,她已经3年没有赶上和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了。“公司到腊月二十九才放假,火车票一般提前10天预售,但我排队根本就买不到票。”

去年她起大早去火车站,排在第二,但是前面的人一下子就买了100张票,到她时依然被告知没票了。她盼望着,火车票实名制尽快惠及她这样的普通人。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运输系主任马驯,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实名制售票需要对客票销售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增加读取旅客身份证信息、车票信息的设备。对普通旅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