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亲历事件
【答案】亲历事件是指记者身处在事件发生的同时空,作为事件的目击者,从头到尾亲历事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这通常是在预知事件的采访或体验式采访中才是可行的。由于记者亲历事件,取得的是第一手材料,感受的是当时当地的现场气氛,这种现场材料较为真实可信的。
2. 横式结构
【答案】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的区别和联系,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新闻素材。这种结构方式比较适用报道那些场面宏大,但没有中心事件的新闻事实。记者从不同的观察空间去体现主题,即以主题为圆心串联不同空间的事实,常为工作通讯、社会观察通讯所运用。
3. 解释性新闻
【答案】解释性新闻,是指运用大量背景材料来分析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意义或影响,揭示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和深层意义的新闻报道,是一种背景性新闻。与其他新闻样式相比,解释性新闻的特点有:①从报道重点看,解释性新闻以报道“为什么”(WHY )这一新闻要素为基本出发点和着眼点,重点解释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②解释性新闻属于新闻报道而不是评论文章。它用事实说话,通过提供背景性事实材料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说明和解释。
4. 概述型导语
【答案】概述型导语是指以概括的、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这是用得最多、也较易把握的一类导语。这类导语的优点是:事实、信息的传递最为简捷明了,称为“直线交流’,,极易为读者所理解。广播电视新闻大多采用这类导语。
5. 新闻事实
【答案】新闻事实,是指构成新闻报道内容所必需的各种具体材料的总和。新闻事实来自客观实际,是从采访过程中获得的大量素材中提炼出来、具有某种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同时又是新闻题材赖以形成的基础。完整的新闻事实,既需要具有时效性、真实性、重要性和公众关注程度等特殊素质,也要求具备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过程、原因等新闻要素。
6. 社会观察通讯
【答案】社会观察通讯是指报道社会现象、剖析社会问题的通讯。与传统的人物、事件、工作、风貌通讯不同,社会观察通讯并非着眼于社会上的某一个别人物、个别事件,或者某一方面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某个地方的风光风貌,而是在上述各类通讯的报道范围之外,用广角镜头透视大千世界、人生百态,反映社会生活中值得注意的新变化、新问题、新观念的通讯。在不同的媒体上,社会观察通讯有不同的称谓,“新闻观察”“纪实报道”“问题通讯”“调查报道”,以及某些报纸上的社会大特写等等都属于社会观察通讯。
7. 新闻特稿
【答案】新闻特稿是指以报道新闻事件为其主要内容的特稿。它涉及的范围极其广阔,政治冲突、建设成就、社会矛盾、政府举措、刑事犯罪,及一切构成人们关注热点的新闻事件都会成为特稿的报道对象。新闻特稿通常担负两个最为重要的任务,一是向读者提供新闻事件详细过程的描述,帮助读者了解新闻事件的细节,让读者去切身感受新闻事件; 一是向读者提供对新闻事件的深入的解释和分析,帮助读者去认识新闻事件的复杂性,让读者深刻地理解新闻事件。
8. 煽情
【答案】煽情是指渲染细节营造浓烈的某种氛围,用来刺激人们的感官和情绪,以达到某种目的。多指电影情节。如果在非娱乐场合必须慎重使用这种手法,因为只要一个人的情绪没有被带动,就会产生后续的负面效果,而这种煽动面对流通性的人群是基本上不可能达到的。
9. 文体类型
【答案】文体类型是指某一种文体按内容进行的功能分类,不同类型的功能具有不同的报道特色与报道价值。专访按照这个原则主要分为人物专访、问题专访、事件专访三种类型。
10.虚中觅实
【答案】虚中觅实是指对一些抽象性、概念性强的事实材料,要尽量寻找其中所包含的实在而具体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入手表现整个事实的新闻价值。“虚中觅实”找角度对改进会议报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改进会议新闻写作的重要出路之一,是要学会找出这一个与那一个会议之间实在的“不同”。因为只有具体的不同,有特点有内容的不同,才能构成新闻,才会引起读者的兴趣。
11.消息的主体
【答案】消息导语之后的部分称为主体,又称主干、正文。消息的主体是一篇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展开新闻内容、阐述新闻主题的关键部分。消息主体具有以下特点:①展开导语,使之具体化; ②补充导语,令主体更丰满; ③回答读者提出的问题; ④添加“作料”,令读者兴味不减。
12.人物通讯
【答案】人物通讯是指以人为对象、专门写人的通讯。具体而言,人物通讯是指以通讯的形式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反映其行为、事迹和生活,再现其精神境界、人生轨迹和生存状态,从而达到教育启迪,或监督批判、警示社会的目的的通讯。
二、简答题
13.请简述从事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
【答案】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理念。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1)真实性原则
①新闻传播活动的本质是传达新近变化的事实信息,这决定新闻报道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 ②新闻真实的内涵包括个体真实和整体真实。个体真实,又称事实真实,是指单个新闻必须确有其事,不能杜撰,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全部属实。整体真实,又称总体真实,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单一新闻能够反映同类事物和社会整体状况,不能以偏概全; 二是一系列新闻报道能够如实反映客观世界的总体面貌。新闻真实是通过个体真实来反映整体真实,个体真实是前提,整体真实是目的。
③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就是在保证个体真实的前提下,努力反映整体真实; 在兼顾新闻价值和媒介立场的同时,努力追求全面的、多角度的报道; 在说真话的同时,努力排除个人主观情感和偏见的影响; 在保证动态真实的前提下,努力追求常态真实和规律性真实。
(2)客观报道原则
①新闻报道是记者的主观意识对事物的反应,因而要尽可能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客观提示新闻事件的原貌,坚持客观报道原则。新闻的客观性是一个相对于新闻报道者的主观性的概念。新闻事实是发生于现实世界的客观事件,这是新闻的客观性。
②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是指新闻报道者应力求排除主观成见或立场、情感因素的影响,忠实地反映新闻事件的原貌,追求新闻事实与客观形式的统一。
③客观报道的主要手法:将新闻和评论严格区分,新闻报道事实,评论阐述立场; 设计争议的问题,平等提示争议双方的观点和立场; 新闻中设计表态评价时,引用“第三方”言论,忌用“记者认为”; 明确交代新闻来源,表明记者报道是对新闻源信息的转述。
(3)平衡报道原则
①新闻报道涉及社会各阶级、各群体以及新闻事件当事人各力一利益,因而必须坚持平衡报道原则。平衡报道意味着新闻报道应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反映客观事物和客观世界; 意味着对新闻报道应公平地而不是偏颇地对待新闻当事人以及涉及对象各方。
②新闻报道的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新闻媒体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报道在整体上应该全面反映社会生活; 在报道同类新闻时,要兼顾事实的各种类型; 在进行新闻个案处理时,应全面展示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的面貌。
③坚持平衡报道原则,有助于保障新闻报道的整体真实性,提高新闻的可信度; 有助于提高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