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710中国语言文学基础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内部屈折

【答案】内部屈折是通过改变词中语素的部分语音来表示语法意义的一种方式,又称语音交替或音位交替。例如,英语中的不规则动词,大多是用语音交替来表示形态变化的,如bend-bent.build-built 。内部屈折不同于附加词缀,后者不改变词根或词的内部语音,而是附加另外的语素,前者改变词或词中语素的内部语音,而不附加另外的语素。内部屈折的作用在不同的语言中有所不同。阿拉伯语主要用内部屈折表示形态变化; 英语的内部屈折只是辅助性手段,只有少数不规则动词用内部屈折表示形态变化:而现代汉语一般来说没有内部屈折这种方式。

2. 舌尖音

【答案】舌尖音指舌尖顶住或者接近门齿、齿龈、硬腭而发出的辅音,包括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舌尖前音有z 、c 、s ,舌尖中音有d 、t 、n 、l ,舌尖后音有zh 、ch 、sh 、r 。

3. 语音

【答案】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还具有生理属性; 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这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4. 区别性特征

【答案】区别性特征是指在具体语言中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语言里的音位互相对立,从而使语素和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能够彼此区别开来。音位的这种相互对立和区别,如果进一步加以分析,其实只是通过几个语音特征来实现的。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p/音位,通过“双唇”这个特征和非双唇音区别开来,通过“清音”这个特征和浊音区别开来,通过“塞音”这个特征和擦音、鼻音、边音、闪音、颤音等区别开来,通过“不送气”这个特征和送气音区别开来,这个特征加合起来就能把/p/音位和汉语普通话中的所有其它音位相区别。这种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语音特征就是区别性特征。

二、判断题

5. [zh]是舌尖前、不送气、清擦音。

【答案】错误

【解析】[zh]是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6. [p]、[ph]、[m]、[f]是双唇音。

【答案】错误

【解析】双唇音由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形成,而[f]是由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而形成,它是唇齿音。

7. 普通话的一个汉字都代表一个音节。

【答案】错误

【解析】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但也有例外,如普通话中作为后缀的“儿”,同前一音节并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发生卷舌作用,仅代表卷舌的动作,并不是一个单独的音节。例如“花”+“儿”一“花儿”[xuar],其中“儿”代表一个汉字,但并不代表一个音节。

三、填空题

8. 语言符号具有双重性的特点,既有______,也有______。

【答案】任意性; 理据性

【解析】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系统的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因为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相连接的整体,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语言符号的理据性是指语言符号的非任意性或可论证性,它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并不矛盾,孤立地看某一能指与所指的自然联系,其间是任意的,但若在整个系统中看二者的联系,某一能指与所指的结合不能不受到系统的其他成员的制约。

9. 洋径浜属于______与______的混合,如果这一语言被某一代人以母语习得,这种语言就变成了______语。

【答案】本地语; 外语; 混合

【解析】洋径浜是出现在世界很多通商口岸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在一定条件下,洋径浜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这种情况下,洋径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称克里奥尔语。

四、简答题

10.词义引申大体可分为隐喻和换喻两种,换喻引申和隐喻引申有什么不同? 试举例说明。

【答案】隐喻和换喻是引申的两种类型,二者的不同主要表现在:

(1)隐喻引申建立在两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的某种相似的基础上

例如,汉语“习”的本义是“数飞”(《说文》),也就是鸟反复地飞的意思:“鹰乃学习”(《礼记·月令》),就是小鹰学习反复地飞。从这个意义派生出“反复练习、复习、温习”的意义:“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就是“学了要按时反复温习”。这是因为“复习”“温习”是反复多次的行为,和反复地飞有相类似的地方。“针”的窟窿像人眼,因而“眼”可以通过隐喻指针的窟窿(英语的“eye ”也有同样的引申)。

(2)转喻的基础不是现实现象的相似,而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这种联系在人们的心日中经常出现而固定化,因而可以用指称甲类现象的词去指称乙类现象。例如,英语的“pen ”本来是“羽毛”的意思,由于古代用羽毛蘸墨水写字,羽毛和书写工具经常联系,于是“pen" 增加了“笔”的意思。“China ”,是“中国”的意思,由于瓷器是中国出的,因而可以用“china ”,指瓷器。法语“bureau ”的意义是“毛布”,后来指铺毛布的“办公桌”,进一步指有“办公桌”的“办公室”,最后又指办公的机构“厅”“局”。

11.为什么说从音位到语素是语言分层装置里最关键的接合部?

【答案】从音位到语素是语言这个分层装置里最关键的接合部,这主要是因为:

(1)一个语言中的众多符号并不是互不相干的一盘散沙,而是共同构成了有组织、有条理的系统。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2)语言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即语言系统的两层性。音位和音位组合成的更大的单位只能构成语言符号的形式,它们都属于语言的音系层。语素和语素组成更大单位则是形式和意义结合的语言符号,属于语言的语法层面。

(3)语言系统两层性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层的最小单位一定大大少于符号层的最小单位,语言里的音位只有几十个,语素的数目则至少有几千。几十个音位就可以满足几千个语素的构形要求,这是因为音位一般不直接做语素的形式,而是组合起来才与语素或词等语法层面的单位相联系。从音位到语素,不仅实现了语言从形式层到形式和意义结合层的转变,而且语言单位的数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12.为什么说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功能?

【答案】语言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其中,人际互动功能是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之所以说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互动功能,主要是因为:

(1)信息传递功能是人际互动功能的基础,是为人际互动功能服务的。信息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是社会中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式,语言发挥信息传递功能的日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人际互动和交流。

(2)在真实语言环境中,使用语言不仅仅是传递一种信息,更多的是在发挥人际互动功能。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 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