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和收入均上升,而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会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下降?

【答案】(1)政府支出的增加意味着总需求(或总支出)的增加,这将使产量和收入增加,从而

,新增加的货币需求会增加对货币的交易需求量,在货币供给量不变的条件下(或LM 曲线不变)

使利率上升,最终引起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的下降来保证货币市场均衡。在IS-LM 模型上,这个过程表现为在LM 曲线不变的条件下,IS 曲线向右上力一移动,总需求的增加引起收入和利率的同时增加。

(2)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而货币需求不变的话,利率将会下降,从产品市场看,在IS 曲线上,在既定投资函数上,利率的下降会导致投资和国民收入的增加,这个过程表现为在IS 曲线不变条件下,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并导致利率下降和国民收入上升。

2.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案】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分析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结合GDP 的概念可以看出,GDP 所度量的是事后的产出,其值显然与观察者将其视为两个国家还是一国的两个地区无关。

3. 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内涵。

【答案】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 )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

由于经济中会生产出各不相同的最终产品与服务,因而,在商品和服务形态上,是无法将各种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数量相加来得出GDP 的。为了克服这一困难,只能把各种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加起来,用相应的货币代表的价值量加以衡量。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实际上就是用它们的单位价格乘以产量得出来的。

(2)GDP 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

最终产品(final Good)(或服务)是特定时期内最终使用者所购买的产品(或服务)。与之相

,即由某企业生产,被另一企业购买,并且被用比较的是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或服务)

作最终产品或服务组成部分的产品(或服务)。区分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计

GDP 只包括最终产品的价值, 算。这样做是因为中间产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产品的价格中了。

(3)GDP 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

强调“所生产的”是对“市场价值”的拾遗补缺。GDP 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

(4)GDP 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存量是某一时点存在的变量数值,衡量一个既定时点上的数量; 流量是在某一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变动数值,衡量每一单位时间的数量。GDP 衡量某一特定时期内发生的生产的价值。

(5)GDP 指标一般仅涉及市场上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价值

像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的产品、使用自有房屋的“租金”等的服务等不经过市场的一些经济活动,则无法被计入GDP 之中。

二、论述题

4.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人民银行多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但从2010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新的宏观调控措施:

1月12口,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口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占.

2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占.

5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占.

从10月份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动作更为频繁。

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卜调0.25个百分点,由2.25%提高到2.50%; 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5个百分点,由

5.31%提高到5.5G%; 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 11月16日、29日,12月20日连续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2011年以来,在两个月内连续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3月11日,在两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今年货币政策己经转为稳健,中央银行将继续使用管理流动性的各项工具”。

(1)结合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说明政策转变的原因,这次实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原因和2008年之前有何不同?

(2)分析说明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形势,政府可以采取的政策手段,为什么政府目前没有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3)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货币政策的效果及局限性。

【答案】(1)①宏观经济政策转变的原因

a.2008年,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出口大幅减少,国内生产萎缩,面临经济萧条的困境。在此背景下,政府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来刺激国

内需求,减少失业和增加国民产出。中央银行多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正是刺激经济的扩张性政策行为。

b. 但是,自2009年底以来,随着经济的复苏,中国经济开始处于通货膨胀状态,CP1一直高涨,从2011年1月份CPI 涨幅4.90/来看,食品与租房的涨幅较大,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9%,与1月涨幅持平。在这种物价增长水平下,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己经为负,贷款的实际利率也很低了。为了防止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调高存贷款的基准利率也在情理之中。

②当前实行稳健货币政策与2008年之前原因的不同之处

在2008年之前我国就己经实行了较长时间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准备金率不断提高。这和当前的紧缩性政策的区别在于,两者的主要调控目标不一样。

a. 前者是在中国持续多年的强劲经济增长背景下针对当时出现的经济过热现象采取的软着陆措施,其主要目的在于抑制过高的投资需求,给过快的经济增长降温。因而当时可以在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同时适当辅以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b. 当前的紧缩性货币政策针对的是日前国内渐趋严重的物价上涨,而且经济刚从经济危机中复苏过来,因此主要的办法是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而不能采取财政政策。

(2)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主要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

①目前针对我国经济过热的情况,政府可采取如下政策手段:

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和法定准备金率,卖出政府债券,上调再贴现率,从而回笼货币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抑制通货膨胀。同时政府可以采取节约能源、减少能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等产业政策,针对农产品价格上涨应该采取适当的鼓励农产品生产的措施。

②不能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原因在于:

国际经济形势还没有完全从经济危机中复苏过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将可能导致总需求受到压制,进而使我国经济重新陷入低迷状态。尤其是目前我国人民币汇率正缓慢上升,对外出口企业竞争激烈,出口困难。同时,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将使得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产业升级的企业面临较大的困境。

(3)①利率及准备金率调整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a. 对通货膨胀的影响。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明显、普遍而持续地上涨。我国本次物价上涨主要是由农副产品价格引起的商品价格上升,而不是各类商品价格普遍上升,特别是工资、租金和利息等基本没有上升,所以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通货膨胀。但如果任其发展或宏观调控不好,就会转化为完全意义上的通货膨胀。此次加息是在物价总水平连续增长数月处于高位下做出的,虽然幅度不大,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通货膨胀。

b. 对投资的影响。紧缩性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一些行业的过热投资,像建材、房地产、汽车项目等。去年全国的房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仍有上涨趋势,因而利率调整有利于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同时,紧缩性货币政策还打击了市场的投机炒作行为。

c. 对消费的影响。这一次利率调整对消费的影响不会太大,因为利息的上升幅度还比较小。同时,政府正在调整收入分配,加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社会保障,因而,加息对消费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