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农业大学政治理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对策论

【答案】对策论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互动决策,即各行动方的决策是相互影响的,每个人在决策的时候必须将他人的决策纳入自己的决策考虑之中,当然也需要把别人对于自己的考虑也要纳入考虑之中,从而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战略。

2. 公共政策评价

【答案】公共政策评价是指对公共政策效果的评价。公共政策评价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科学的政策评价,人们才能判定一项政策是否达到了其预期的目标,并由此决定这项政策应该是延续、调整还是终止。

3. 系统决策模型

【答案】系统决策模型是由美国政治学家D. 伊斯顿提出来的一个决策分析模型。他针对传统政治学单纯从制度的静态分析进行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动态的、研究政府运行过程的政治系统论。伊斯顿认为:

(1)政治系统是指相对关联的结构与过程所形成的团体,其功能在于为某一个社会提供权威性的价值分配。作为一个系统,它为了适应外在环境所产生的环境压力,必须随时采取对应措施,作出必要的决策。

(2)环境中所产生的影响政治系统稳定的压力为投入; 环境则是指被界定为政治系统的界线之外的任何条件或情境。

(3)政治系统的产出是系统的权威性价值分配,以及这些分配所构成的公共政策。系统决策模型视公共政策为政治系统的一种产出。系统概念的内涵,为社会中一套可认明的制度与活动,其功能在于将需求转换成权威的决定,这个决定需要获取全社会的支持。同时系统的要素是相互关联的,可以不断地反应环境的压力,因为系统为了生存不得不适应环境的各种变迁。

总之,伊斯顿的系统分析模型从一个动态的视角,生动地描述了涉及政治决策过程的各种因素,即系统、环境、需求与支持的投入、转换过程、产出的政策以及反馈等,并且描述了这些因素在整个政治运行过程的位置,为科学地认识政治过程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概念工具。

4. 时间序列

【答案】时间序列分析是回归分析的一个重要应用。在政策分析中,经常会有某个观察变量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为了对今后的具体目标或者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可以将该变量以往的观察值和时间进行回归,得到该变量随时间变化的方程式。然后将今后的时间数值代入方程式,估计出该变量在以后的可能发展水平。

5. 方案规划

【答案】政策方案规划是指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在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目标; _是方案。确定政策目标是前提,拟定政策方案是基础,选择优化方案是关键。政策方案规划的特性包括:政策规划的目标导向、变革取向、选择取向、理性取向和群体取向。

6. 政策系统

【答案】政策系统是指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一般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政策客体是指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环境是指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7. 政策议程

【答案】公共政策议程是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定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以及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只有一小部分社会问题被公共决策者所关注,政策议程即是那些被决策者选中或决策者感到必须对之采取行动的要求。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在政治系统中存在着多种政策议程。查尔斯·琼斯从政策活动的功能方面将政策议程分为:①问题确认议程:②提案议程; ③协议议程或讨价还价议程; ④持续议程。科布和埃尔德区分了两种基本的议程:①系统议程,又称公众议程:②正式议程,又称政府议程。

8. 政策产出

【答案】政策产出是指目标群体和受益者所获得的货物、服务或其他各种资源。老年人获得人均福利支出以及家庭食品服务数量就是政策产出的一个例子。对政策产出和影响进行监测时,有一点非常重要,即目标群体不必一定是受益者。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或计划影响的个体、群体或组织,而受益者则是指政策影响对其有益的群体。

二、简答题

9. 简述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特征。

【答案】企业型政府是指在公共行政改革过程中运用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理论改造传统运作方式,使其具有顾客至上、成本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政府。企业型政府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简言之,凡是能够运用创新策略,有效运用资源,实现高绩效的政府即为企业型政府。其基本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出来:

(1)重视成本效益关系。企业型政府改变过去只关心投入而不关心产出的做法,强调政策、

规划、项日的成本效益关系,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2)强调顾客导向。政府的公共服务的提供应有强烈的当事人取向,施政目标应以公民的需求为考虑,视顾客为关怀的对象,强调对顾客负责,并以顾客满意为衡量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准。

(3)强调市场机制,重视选择和竞争。主张通过市场机制的发挥,提供公共服务; 使民间机构与政府共同生产,提供多种选择机会。

(4)授予权能。企业型政府主张给予公共管理者以行政自由裁量权来完成计划,由于创新的政策与管理,必须使公共管理者充分了解其工作目标,这意味着裁量权的扩大,同时也包含着支持与容忍错误。

(5)创新与改革。企业型政府要求解除规则枷锁,打破结构惯性,活化官员思维。主张公共企业家运用各种创新策略达到管理的目标。

综上所述,企业型政府的核心理念在于运用各种创新策略达到公共目标。

10.简述权力机关监督的几种主要形式。

【答案】权力机关一般是指立法机关。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我国权力机关监督一般是指立法监督。具体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法律监督

法律监督是指立法机关对各级政府制定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宪法和有关法律所进行的监督。它既包括对各级政府制定这些法规文件的制定程序的合法性监督,也包括对这些法规文件内容的合法性监督。监督各级政府执行宪法、法律、法规、政策、决定、命令的情况,监督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情况。

(2)工作监督

①对工作行为的监督。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各级立法机关有权听取和审议政府的工作报告和专题报告,有权监督政府的其他工作。

②计划监督。指立法机关通过审查、批准政府提出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而进行的监督。 ③财政监督。指权力机关通过审查、批准政府的财政预算与决算来监督政府财政收支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各级权力机关有权否决政府的财政预算与决算。

④人事监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有重要的人事任免权。政府内重要成员需经权力机关批准才能任命。

11.简述政策议程的基本类型。

【答案】建立政策议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美国学者罗杰·W ·科布以政策诉求的主体为标准,提出了建立政策议程的了种类型。

(1)外在创始型

政策诉求由政府系统以外的个人或社会团体提出,经阐释(对政策诉求进行解释和说明)和扩散(通过一定方式把政策诉求传递给相关群体)进入公众议程,然后通过对政府施压的手段进入政府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