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齐鲁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816环境化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答案】辛醇一水分配系数
参数。是指平衡状态下化合物在正辛醇和水相中浓度的比值。它反映了化合物在水相和有机相之间的迁移能力,是描述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行为的重要物理化学
与化合物的水溶性、土壤吸附常数和生物浓缩因子等密切相关。
2
. 专性吸附/非专性吸附
【答案】专性吸附是指非静电因素引起的土壤对离子的吸附; 非专性吸附是指土粒表面由静电引力对离子的吸附。如砷,在土壤中砷主要是通过阴离子交换机制而被专性吸附,当体系的升高时,有利于砷的解吸。升高,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量增加。
3. 拮抗作用
【答案】拮抗作用是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小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即其中某一毒物成分能促进机体对其他毒物成分的降解加速、排泄加快、吸收减少或产生低毒代谢物等,使混合物毒性降低。
4. 植物修复
【答案】植物修复技术是指直接利用各种活体植物,通过提取、降解和固定等过程清除环境中的污染物,或消减污染物的毒性的环境修复技术。可以用于受污染的地下水、沉积物和土壤的原位处理。
二、简答题
5. 大气中自由基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自由基的主要来源如下:
第 2 页,共 22 页【答案】大气中(1)对于清洁大气
6. 简述土壤阳离子交换。
【答案】(1)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定义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总量,以(
(2)土壤阳离子交换特点
不同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不同。不同种类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的顺序为:
土壤质地越细,阳离子交换量越高;
土壤胶体中
著降低;因为胶体表面基团的解离受的影响,所以下降,土壤负电荷减少,阳离子交换量降低;反之交换量增大;
阳离子交换一土壤保持养分和防止养分超越根过滤的能力;
阳离子是带正电的离子,如
高的土壤肥力水平;
溶液中阳离子可以和任何带负电荷的物质(如黏土和有机物)表面的其他阳离子交换。阳离子交换得越多,土壤可能有一个更值越大,其阳离子交换量越大,当小于2, 阳离子交换量显)表示。
7. 简述分配作用和吸附作用的区别。
【答案】分配作用和吸附作用的区别如下:
(1)从概念上讲,分配作用是在水溶液中土壤有机质对有机化合物的溶解作用,而吸附作用是指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或对土壤矿物质对有机化合物的表面吸附作用。
(2)分配作用的吸附等温线是线性的,而吸附作用的是非线性的。
(3)分配过程中散发的热量比吸附过程小。
(4)分配作用中不存在竞争吸附,而吸附作用存在竞争吸附。
(5)分配作用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吸附作用主要为化学键力。
第 3 页,共
22
页
三、论述题
8. 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反应机制可概况为12反应来描述,请完成该链反应方程式。
【答案】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反应机制可概括为以下
12个反应来描述:
(1
)引发反应
(2
)自由基传递反应
(3
)终止反应
9. 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过程。
【答案】(1)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迁移
主要在使用和处理过程中,通过挥发进入大气,然后经干、湿沉降转入湖泊和海洋。
转入水体的极易被颗粒物所吸附,沉入沉积物,使大量存在于沉积物中。虽然近年来
的使用量大大减少,但沉积物中的
(2)多氯联苯在环境中的转化
PCBs 由于化学惰性而成为环境中的持久性污染物。它在环境中的主要转化途径是光化学分解和生物转化。
光化学分解
多氯联苯分子的共轭平面几何结构,在受光激发后,氯原子的空间效应破坏了联苯的平面结构,使其激态分子变得不稳定,邻位碳氯键断裂后,恢复了联苯分子的共轭平面结构,故邻位碳氯键优先断裂。
的光化学分解反应与溶剂有关,加用甲醇作溶剂光化学分解时,除生成脱氯产物
外,还有氯原子被甲氧基取代的产物生成,而用环己烷作溶剂时,只有脱氯的产物。此外,
光化学分解时,还发现有氯化氧芴和脱氯偶联产物生成。
生物转化
经研究表明,的细菌降解顺序为
第 4 页,共 22 页仍然是今后若干年内食物链污染的主要来源。从此可以看出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