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982经济理论综合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古诺模型
,是早期的寡头模型。它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答案】古诺模型也被称为“双头模型”
1838年提出的。古诺模型是」个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其结论可以很容易地推广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寡头厂商的情况中去。
古诺模型假设市场上只有A.B 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同一种成本为零的产品,两个厂商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他们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在这样的假设下,A.B 的均衡产量都等于市场需求量的1/3,整个行业的均衡产量等于市场需求量的2/3。将该模型的结论推广到m 个厂商,则每个厂商的均衡产量为市场最大需求量的总产量则为市场最大需求量的
2.边际产量
【答案】边际产量是指在生产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要素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要素所得到的总产量的增加量。例如,在生产中如果只有劳动L 是可变投入,则劳动的边际产量可以表示为
:。,假设生产函数连续且可导,从而可以用总产量对可变投入量求导得出边际产量,即
这样,在某一产量上的边际产量,就是该产量相对于总产量曲线上一点的斜率。
3.委托代理关系。
【答案】委托代理问题是指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代理人)的预期目标不1致,从而导致两者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不和谐甚至相互冲突。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也不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时的努力程度,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分割关系,通常会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
解决委托一代理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一种最优合约,即委托人花费最低限度的成本而使得代理人采取有效率的行动实现委托人目标的合约。
4.收入—消费曲线
【答案】收入—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消费者的不同收
入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收入—消费曲线的形成如图所示。
(1
)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商品
(2)商品1由正常品变成劣等
收入一消费曲线
在图(1)中,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预算线由AB 移至A'B' ,再移至A ″B ″,于是,形成了三个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 1、E 2和E 3。如果收入水平的变化是连续的,则可以得到无数个这样的均衡点的轨迹,这便是图(1)中的收入一消费曲线。图(1)中的收入一消费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量都是上升的,所以,图(1)中的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品。
在图(2)中的收入一消费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它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开始是增加的,但当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反而减少了。这说明,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商品1由正常品变成了劣等品。
5.隐性成本
【答案】隐性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的,是指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
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隐性成本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相联系,反映着这些要素在别处同样能被使用的事实。比如,某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从劳动市场上雇用一定数量的工人,
从银行取得一定数量的贷款或租用一定数量的土地,而且有时还会动用自己的土地和资金,并亲自管理企业。当厂商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也要向自己支付利息、地租和薪金,所以这笔价值也应该计入成本之中。由于这笔成本支出不如显性成本那么明显,
故被称为隐性成本。
二、计算题
6
.假定某厂商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C=3Q2-30Q+100,且生产10单位产量时的总成本为1000。
求:(1)固定成本的值。
(2)总成本函数、总可变成本函数,以及平均成本函数、平均可变成本函数。
【答案】(1)根据边际成本函数和总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由边际成本函数MC=3Q2-30Q+100积分可得总成本函数,即有:
其中α为常数。有根据题意有Q=10时,TC=1000,即有:
解得α=500,即固定成本为500。
(2)由(1)可得相关成本函数:
三、简答题
7.解释为什么边际转换率不等于消费者边际替代率时,未达到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
【答案】之所以将MRS XY =MRTXY 作为交换和生产一般均衡的条件,是由于只有符合这一条件,才能既使生产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如果边际转换率与边际替代率不相等,则这时并未达到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比如,假定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为2,边际替代率为1。边际转换率等于2意味着生产者通过减少1单位X 的生产可以增加2单位的Y 。边际替代率等于1意味着消费者愿意通过减少1单位X 的消费来增加1单位Y 的消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生产者少生产1单位X ,从而少给消费者1单位X ,但却多生产出2单位的Y 。从多增加的2单位Y 中拿出1个单位给消费者即可维持消费者的满足程度不变,从而多余的1单位Y 就代表了社会福利的净增加。
同样可以分析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小于边际替代率的情况。例如假定产品的边际转换率为1,边际替代率为20此时如果生产者减少1单位Y 的生产,从而少给消费者1单位Y ,但却多生产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