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院804风景园林设计(快题设计3小时)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主要成就。

【答案】中国古典园林全胜时期在隋唐时期。隋唐园林在魏晋南北朝所奠定的风景式园林艺术的基础上,随着封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臻于全盛的局面,我们可以把这个全盛时期的造园活动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大致概括为以下六方面:

(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作为这个园林类型所独具的特征,“皇家气派”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皇家气派是皇家园林的内容、功能和艺术形象的综合而予人的一种整体审美感受。它的形成,与隋唐宫廷规制的完善、帝王园居活动的频繁和多样化,有着直接的关系,标志着以皇权为核心的集权政治进一步巩固和封建经济、文化的空前繁荣。

(2)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上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格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唐代已涌现一批文人造园家,把儒、道、佛禅的哲理融会于他们的造园思想之中,从而形成文人的园林观。文人园林不仅是以“中隐”为代表的隐逸思想的物化,它所具有的清沁淡雅格调和较多的意境含蕴,也在一部分私家园林创作中注入新鲜血液。这此,使得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又进一步深化,为宋代文人园林兴盛打下基础。

(3)寺观园林的普及是宗教世俗文化的结果,同时也反过来促进了宗教和宗教建筑的进一步世俗化。宗教建设与风景建设在更高的层次上相结合,促成了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山岳风景名胜区普遍开发的局面,同时也使中国所特有的“园林寺观”获得了长足发展。

(4)公共园林己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两京,尤其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公共园林、城市绿化配合宫廷、邸宅、寺观的园林,完全可以设想长安城内的那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

(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造园用石的美学价值得到了充分肯定,园林中的“置石”已经比较普遍了。“假山”一词开始用作为园林筑山的称谓,筑山既有土山,也有石山(土石山),但以土山居多; 园林的理水,除了依靠地下泉眼而得水之外,更注意十从外面的河渠引来活水; 园林植物题材更为多样化,文献记载中屡屡提及有足够品种的观赏树木和花卉以供选择; 园林建筑从极华丽的殿堂楼阁到极朴素的茅合草堂,它们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布局均丰富多样而不拘一格,这从敦煌壁画和传世的唐画中也能略窥其一斑。

(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己有相互渗透的迹象。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特点—诗画的情趣—开始形成,虽然第四个特点—意境的含蕴—尚处在朦胧的状态,但隋唐园林作为一个完鹜的园林体系已经成型,并且在世界上崭露头角,影响及于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地域。隋唐园林不仅发扬了秦汉的大气磅礴的闲放风度,又在精致的艺术经营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个全盛局面继续发展到宋代,在两宋的特定历史条件和人文背景下,终于瓜熟蒂落,开始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时期。

2. 扬州的“个园”的四季假山分别选用何种石材? 并简述选择的原因及特点。

【答案】个园以假山堆叠之精巧而名重一时,《扬州画舫录》所谓“扬州以园亭胜,园亭以叠石胜”,个园的假山即是例证。

(1)“个园”的四季假山分别选用的石材“个园”的四季假山春山选用笋石石材; 夏山采用太湖石石材; 秋山选用黄石石材; 冬山选用宣石石材。

(2)选择石材的原因“个园”的选石依据,是造园者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创造了象征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四季假山”。

(3)“个园”的特点分峰用石结合于不同的植物配置:春景为石笋与竹,夏景为太湖石山与松树,秋景为黄石山与柏树,冬景的雪石山不用植物以象征荒漠疏寒,则四季的景观特色更为突出。这正概括了山水画家所谓“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朗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意境以及“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茧登,冬山宜居”的画理。从冬山透过墙垣上的圆孔又可以看到春日之景,寓意于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隆冬虽届,春天在即,从而为园林创造了一种别开生面、耐人玩味的意境。个园的思想是围绕着“竹”、“石”展开,并集中展现了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相特点。

3. 何谓清代的“三山五园”?

【答案】“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始建于清朝康熙时期,兴盛于乾隆时期,大多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损毁。“三山五园”中“三山”指的是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这三座山上分别有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再加上东面的畅春园和圆明园,就是所谓的“五园”

(1)香山静宜园静宜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香山。全园结构沿山坡而下,是一座完全的山地园,分为三部分,即内垣、外垣、别垣。内垣在东南部的半山坡的山麓地段,是主要景点和建筑荟萃之地,包括宫廷区和古刹香山寺、洪光寺两座大型寺庙,其间散布着缨洛岩等自然景观。外垣是香山的高山区,面积广阔,散布着十五处景点,大多为欣赏自然风光之最佳处和因景而构的小园林建筑。别垣是在静宜园北部的一区,包括有昭庙和正凝堂两组建筑。内垣的西北区黄护成片,每至深秋,层林尽染,观西山红叶成为静宜园的重要景观。

(2)玉泉山静明园静明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泉山小东门外颐和园昆明湖西。清康熙十九年(1680)建,初名澄心园,三十一年(1692)更名静明园。乾隆年间大规模扩建,形成“静明园十六景”,时为静明园鼎盛时期。

(3)万寿山清漪园清漪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一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4)畅春园

畅春园,位于北京海淀区,圆明园南,北京大学西。原址是明朝明神宗的外祖父李伟修建的“清华园”。园内有前湖、后湖、艳海堂、清雅亭、听水音、花聚亭等山水建筑。清代,利用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在其旧址上仿江南山水营建畅春园,作为在郊外避暑听政的离宫。园林山水总体设计由宫廷画师叶挑负责,聘请江南园匠张然叠山理水,同时整修万泉河水系,将河水引入园中。为防止水患,还在园西面修建了西堤(今颐和园东堤)。

(5)圆明园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与颐和园毗邻。圆明园始建于康熙46年(公元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为西洋兼中式皇家风格园林,是清朝三代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有“万园之园”之称,是中国古代修建时间最长,花费人力物力最多,景观最为宏伟壮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继承了中国3000多年的优秀造园传统,既有宫廷建筑的雍容华贵,又有江南园林的委婉多姿,同时又汲取了欧式园林的精华,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被法国作家雨果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4. 著名园林史家周维权认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4个方面,请列举之。

【答案】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与世界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具有鲜明的个性,各个类型之间,有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风景式园林一般以山水地貌作为构景要素,配以树木植被作装点而成。但中国古典园林不是简单地利用和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的加以概括提升和浓缩,使其变为既有“静观”又有“动观”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园林作品。中国古典园林在人工理水方面遵循“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即使水面再小亦必曲折有致,并利用山石点缀岸、矶。稍大些的水面,可堆筑岛、堤,架设桥梁,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模仿天然水景之全貌,使园林造景上体现“一勺则江湖万里”之立意。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中国古典园林在处理建筑和自然景观方面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建筑多寡,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和山、水、植被有机组合在一起。突出彼此和谐、互补的积极一面,避免彼此相互对立、排斥的消极一面,使建筑美与自然美更好地融揉在一起。

(3)诗画的情趣中国的古典园林创作,往往不仅将前人的诗文、画作中的一些境界、场景情趣熔铸在园林设计创作之中,而且还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笔让整个规划设计充盈着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使得该园林作品从总体到局部都有着浓郁的诗话情趣。

(4)意境的含蕴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创作,将意境作为欣赏产品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不仅让游人通过视觉感官感受到春天的姓紫嫣红、桃红柳绿; 夏目的绿树成阴、碧天莲叶; 秋天的枫林如火、秋菊盎然; 冬目的寒梅傲雪、银装素裹园林意景的信息。而且还让游人借助于文学创作、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的感受欣赏整个和局部景观。同时让游人通过听觉、嗅觉感受到诸如雨打芭蕉、